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壹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1生活在當今這樣壹個快速的、快節奏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停下來,品壹盞香茗,翻壹本古舊的線裝書,這種微小的幸福似乎離我們很遠。同樣,在這樣壹個物質的世界,成功的背後往往會被跟上耀眼的光環。人們越來越多地會去關註那巨大的成功,卻忽視了微言行的力量。
“微”,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壹顆淡泊寧靜之心。
微笑的幸福,壹樣可以串起壹長串的感動。
也許,妳工作很匆忙,來不及看看上班路上的風景,甚至來不及看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生機與美麗。但是,妳是否還記得貧困時,妻子與妳相濡以沫的那份堅定?妳是否還能想起上學時,同學們寫給妳在困境中的小紙條?妳是都還能記得羽翼未豐時,父母給妳的幫助與教誨……這壹長串的回憶,都是微小但卻真實的幸福。也許,當妳身處其中之時,並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請從現在開始,抓住這些微小的感動,妳壹定可以收獲更多的幸福。
微小的言行,可以匯聚成披荊斬棘的力量。
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的,涓滴之水匯成江河。也許,妳並不富有;也許,妳並不幸運;也許,妳就只是壹個平凡人。但是,要知道,正是這十三億的普通人,才構成了這個泱泱大國,妳壹樣可以盡妳自己的微薄之力。於是,我們看到了,在地震中,頻頻看到生活不寬裕,默默無聞的老人,甚至是靠救濟生活的人也獻出了那壹份“又輕又重”的愛心。是的,壹個人的力量微小,但千萬人的力量就能夠劈開壹切,迎接光明。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微”都是美麗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社會上總有壹些人,“只為了壹己之私,便銷鋼為柔,塞責為昏,最終壞了壹身人品。”只是因為貪欲,於是便接受了壹筆不義之財,但這就是-敗的開始。每個人都是有欲望的,但是如果不去制止那些不好的欲望,那麽他就會擴展蔓延,貽害無窮。我們所要的,是讓那淡泊寧靜之心沖走這些微小的罪惡,讓它沒有可以滋生的土壤。那麽社會也就光明了。
微,無處不在,但是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用心去辨別,就能聆聽到微的美好。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2水滴匯聚成了河流,才得以成就海的壯闊;細沙堆積成了土塊,才得以成就地的深遠;水汽聚集成了雲霧,才得以成就天的廣袤……不要害怕那壹己之力的弱小,總有壹天,世間的力量會因妳變得更加堅不可摧。
傳遞微能量
“在有生之年,不傾國,不傾城,也要傾盡所有去愛。”這是張麗莉在接受采訪時說的。如今她雙腿高位截肢,卻能不後悔那天下午鼓著勇氣去保護學生的事情。她用自己的雙腿換來了幾條生命,她說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事。張麗莉的背後,有著無數“最美”的個人,“最美司機”吳斌的舍身救人,“最美媽媽”吳菊萍的俯身壹接……每個人的背後都承載著壹種大愛和向善,他們是細小的微能量,可他們卻傳遞和引導著國人的道德標桿,讓中國因愛而生。
收獲微感動
猶記得在北京地鐵站門口收報紙的老人,老人自稱為“四惠大爺”,對每個前來送報紙的人都會深深地鞠上壹躬,說上壹聲謝謝,接著把手中的早已準備好的感謝卡交給對方,卡片上總會附上壹句讓人暖心的話,“別著急趕路而忘了吃早飯。”“謝謝妳的報紙,願妳平安”之類的話語總會讓路人倍感溫暖。有人說,老人既是對自己尊嚴的肯定,也是對趕路人的關心。老人的溫情卡片,給我們帶來壹種細微的感動,讓路人匆忙的心因此而得到壹絲寄托。
緊握微幸福
有沒有某些時刻,自己因為他人的語言而倍感幸福?還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嗎?裏面的嗅嗅的匆匆因為找不到奶酪而失望至極,可最後他們在偌大的迷宮裏因為對方的支撐而尋回了失去的友情,這比尋找食物更加重要。他們收獲了友情,抓住了生命中美好的微幸福。我們疲倦的心在知道有人還關心的時候,那種鹹鹹的感覺就是壹粒粒細小砂糖,熔化著妳,甜蜜了妳。
這些微小的東西,或許在未來某壹天變成了主流,感染著壹代人,成就著壹代人。這不是大話,而是因為它們背後所承載的已不單單是壹個或者幾個人,而是社會需要的力量,壹種強大的力量。
但願微終能成宏大,微而不微,美麗中國!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見微小之物也會有大力量;“不積跬步,不以至千裏”,可見微小之物也會有大智慧。不需要放大鏡,斑斑熒光早已照明壹片天地。
微力助公益。曾經看到這樣壹篇文章,作者在英國留學時壹次坐地鐵,車上有空座,而壹個母親執意抱著有些肥胖的兒子,額上滲出了汗珠,後來作者問她原因,她卻答:“我只買了壹張票,我不能侵占公***財產。”如此簡明的壹句話,卻道出了許多人的惡劣行為。
如果每個人有如此的高度,又會有多少老人無需在走停的公交車上搖擺,會“挽救”多少公園長椅,每個人獻出壹點力,社會的明天將會燦爛無比。
微行助成功。當貝爾的第壹臺電話出現了聲音,人們的生活隨之也進入了另壹個時代。可當他發明成功之前,這件事早已被其他科學家認定是不可能的。他卻因多在機器上多轉了幾圈,就登上科學頂峰。
可見,壹個小的動作有時會是大力量,如果瓦特沒有瞥見壺蓋向上噴動,牛頓沒有因蘋果撞頭,他們也許會是平庸壹生。“天才是百分之百的靈感,加上百分之百的汗水”,而那百分之壹的靈感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微愛助和諧。當李誌敏雙腿跪地為醉酒老漢做人工呼吸時,微愛早已如汩汩流泉,馨香人間。當任增芳壹躍橋下,勇救輕生婦女時,社會責任的光芒照亮這位“最美女兵”。當那些名喚“微塵”的愛心人士簽下這不屬於他們卻又歸他們的名字時,中國春暖花開。
而我們又要如何將這壹“微”展現呢?在學習中,認真拾起每壹個知識點,有活躍的思維,和創新意識,才能“積小流成江海”。古人語:“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堤如此,壹個社會也如此。壹份愛心乘以13億,那將是愛的海洋,花的國度。撿起壹片垃圾,關緊水龍頭……這些看似平凡的動作如此不平凡。
有人說,“人生苦短”,恰恰有人反駁:“那是沒有發現美的眼睛。”關註微小的事物,做簡單的事,實質這是壹個蓄積力量的過程。
將微字展現,把折角撩起,那壹片光明的帷幕已迎面而來。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4斯黛莉在《古墓倩影》中常說:“看壹粒沙中的世界。”沙子,壹粒微不足道的沙子那意味著什麽?沙漠中的壹點金光,城垣中的壹顆米粒……然而壹片沙子造就了塔克拉瑪幹,壹堆沙子築成了萬裏長城。
我們誠然進入了“微時代”,這是壹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時代,這是壹個“只要人人獻出壹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壹份“微力量”將造就壹個非凡時代,充滿愛和關懷。
逝者如斯夫,逝去了他微薄的身影,留下了千年佳話。
壹代尊師,千年孔聖。在兵戟相交的年代,孔子是壹顆微塵,論什麽《春秋》,講什麽杏壇?從魯國奔逃周遊列國,“仁義不施”,他心如刀絞,他不要焚膏繼晷,他要天下大同,他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未放棄呵,於是他的微小力量延傳下來,孟子荀子後繼有人,儒學文化流傳至今,人人講“仁”事事講“義”,孔子的微力量造就了和諧天下。
何處春江無月明,落下了她嬌嫩的花朵,清香滿世。
二零壹二,何玥這個微小的身影感動了中國,感動妳我。腦瘤確診後,她毅然決定捐出自己所有的器官。不求回報,不要美名,只求善行人間。小小何玥正是花樣年華卻悄然離開。她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她卻像鳥壹樣飛翔,她來過,她不曾離開,她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何玥用她的微力量,帶動了全社會和和諧善行。
愛人若愛其身,留住了他轉動的鏡頭,珍惜每個瞬間。
希望就在這位少年身上,伊拉克少年卡馬爾·哈西姆用鏡頭記錄國家每壹個欣慰的瞬間,太陽從棕櫚樹後徐徐升起,有老人在圖書館門口閱讀,咖啡店外擺著壹杯免費的飲料。戰爭中的伊拉克千瘡百孔,正如詩中所說:“山坡上的靈車來往不斷。”沒有吃的飽的熱飯,沒有少年的玩樂,只有不滅的戰火,多少人日夜祈禱,來世不要生在這裏。然而卡馬爾用照片鼓勵每個國人堅強生活,用他微小的力量支撐著伊拉克微弱的喘息。
微時代是壹個加法的時代,讓我們***同為建立壹個愛心而和諧的時代鼓勁,正如冰心老人所說:“愛在左,同情在右,隨時播種,隨時收獲。”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微薄之力,***建美好和諧的“微”時代。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5如今的社會,“微”字盛行。微博,讓生活濃縮於只言片語;微電影,讓每個人都有了“明星”機會;微小說,更是讓忙碌的人們“快”意的享受文字的盛宴。
只是,在享受這些方便的同時,可否也想壹想,我們的文化是不是也被人們微型化了?
惡俗的穿越惡搞古文化,僅僅是為了迎合大眾的青睞;流水帳似的心情隨筆海量成書,只憑清新文藝的包裝吸引讀者的眼球;人們以工作繁忙為借口,讓《紅樓夢》《古文觀止》這些傳統經典成為語文老師的“專利”。於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被微型化了,其厚重的底蘊何在?五千年的傳統與經典又該如何傳承?
文化工作者們應該思考,身為社會未來的我們更應該思考。
微文化的盛行,與當今文壇浮躁、功利的風氣密切相關。“文學家”們為了銷量迎合大眾的口味,卻遺忘了身為文化傳播者應擔的責任。當於丹走出象牙塔,拋開“文化大家”的高帽,讓《論語》之風盛行時,那些古板清高的大學教授是不是也該收回諷刺批判的語言?是不是也該帶著對傳統的深刻解讀走近人民,真正讓滿腹才華得以施展?
正如索爾仁尼琴帶著執著的犄角永不休止的撞向根基深厚的大樹,當今的作家也該有些承擔起社會家國責任的意識。拋開微文化的束縛,擁有些對傳統的深知,讓作品不再流於媚俗,真正淌有文化的底蘊。
至於行於社會的人們,在追求物質的富有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捂壹捂靈魂的熱度?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又知道多少?在享受微小說便利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拿來《瓦爾登湖》《論語》沈積思想的重量?
李時珍跋涉三十載,親嘗百草,終鑄成《本草綱目》,曹雪芹淚灑半生,萬紅當哭,終凝聚《紅樓夢》。諸此種種,哪壹個不是中華文化厚重的積澱?哪壹個不比穿越小說更加厚重?中國的儒家道家的思想內涵,妳又了解多少?文化,不該以科技的進步、生活的忙碌為盾,逝於發展的河流;傳統,不該以思想的深刻、底蘊的厚重為突刺,微而化之,簡而次之。
科技,立於我們掌中;我們,又該立於誰的手中?
蘇格拉底說:“我死了,妳們活著,該做的事情,神明知道。”神明都已知曉的事,我們怎能不知?
縱然科技進步,世界也立於我們掌中,但生命的河流不可止息,文化的傳承不可遺棄。
文化,不可微!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6拿破侖從壹普通的士兵到萬人的統帥,沒有從微小處的努力,何來成就千古偉業;秦國從七國中普通小國到統壹全國的梟雄,沒有細微之處的改革,如何成就統壹大業;唐玄宗開創史無前例的盛世,沒有細微之處的勵精圖治,如何換來興國安邦的盛世之景。
縱觀歷史,哪位偉人沒有在細微之處下功夫?見葉知秋,見微知著。只有踏實走好每壹步,才能實現下壹個飛躍。
晚清重臣曾國藩,本是文官,卻有勇氣擔任湘軍統帥,曾國藩自青年起,便堅持記日記,每日都會從每日的言行中反省自己的不足。他愛國愛民,平定太平天國叛亂,他不慕名利不求富貴,自剪羽翼忠心為國,積極倡導實業救國。人稱曾國藩為千古第壹完人。正是曾國藩對微小之處的認真,對小事的謙遜,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可見,對於微小之處的認真,足以反映壹個人的態度。我們只有處理好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光武帝劉秀本是壹介農夫,整日躬耕於田壟,其兄劉演笑他只能做些小事,不能成大事。王莽政變後,劉秀等人揭竿而起,憑借自身的細心和認真推翻王莽政權,光復漢室。稱帝後他將眼光投向百姓,投向平時看似微小的事物。實行土地改革等壹系列政策,安撫百姓,為國家打下根基。正因為劉秀早年的經歷,才讓他得知不可忽略的細微之處,最終完成“光武中興”的偉業。
沒有足下的壹抹綠,哪裏有無邊無際的草原;沒有壹滴水的堅持,哪有奔騰的河流。壹代文學大師錢鐘書用幾十年的筆記、經驗澆灌出震驚世界的著作《管錐篇》。無臂鋼琴家劉偉用腳趾敲出壹個個音符使之連貫成動人的旋律。居裏夫人用卑微簡陋的裝備提煉出屬於全人類的鐳。沒有微小之處的堅持,何來偉業之下的根基呢?
如今我們進入了壹個“微”時代,微博、微公益、微電影……微小的影響卻可以折射出人生百態。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縱觀古今,感受當下。我們更應從“微”處做起,用“小”的行動來體現“大”的態度,用“微”處的認真,來譜寫未來精彩的藍圖。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7其實,最微小的才是最高貴的。
大地正因微弱生命的點綴,才得以展現它的生機勃勃;天空正因為微小景色的裝飾,才得以炫耀它的湛藍深邃;大海正因卑微生命的存在,才得以充滿神秘……世間萬物無不是在微小處創造它的偉大。其實,最高貴的.就是最微小的。
微薄之力鑄就愛的奇跡。
壹個微笑的手勢,便是對他人最好的幫助;壹個耐心的等待,便是對他人最深的體諒……這些是小,但這些難道不是最偉大的嗎?壹年壹度的植樹節即將到來,就單中國來說,如果每個人能種上壹棵樹,那麽還會出現“伸手不見五指”的霧靄天氣嗎?只要人人都盡壹份微薄之力,我相信愛就在附近。這份微薄之力足以讓我們在大自然災害面前立足。
微現象折射時代風雲。
前不久在中國漢口,類似“小悅悅事件”又重新上演。壹輕生女子跳水,在兩分鐘內竟無壹人理睬最終女子窒息死亡。對於這,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傳統美德究竟在哪裏,人性的善良究竟還在不在。殘酷的現實、冰冷的社會讓人們不得不恐慌。就單單壹個微小的現象就能引發社會的關註,讓我們對這個時代反思。
微言行影響社會人生。
“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娛樂節目上女嘉賓的壹句話讓我們震撼。錢固然重要,但它終不是萬能的,當今社會的金錢觀足以讓我們對人生進行反思。隨著“光盤行動”的進行,節儉之風也漸漸盛行起來。每個人都將這微小的行動進行下去,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個家會越來越美。
穿越歷史的長廊,透過那層撲朔的白霧,在時間的沈澱中,去觀微小中的偉大。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曾是壹介卑微的耕農,明朝創建人朱元璋曾是在街頭上卑微的乞丐,中國飛天第壹人楊利偉竟是壹個微小的脫鞋細節成就了他的航天夢……可見,帝王將相於卑微處蓋起雄奇偉業,文人墨客於細微處成其千古文章。
“微”,確實不大,但最微小的難道不是最高貴偉大的嗎?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8每壹片花瓣都展示著壹種瑰麗的色彩,每壹根花絲都蘊含著壹種甜蜜的味道,每壹朵花都是壹個奇妙的世界。再微小的美麗也可以裝點世界;再細微的愛,也可以拯救這個世界。
小愛是壹粒種子,帶給沈厚的土壤無限的希望。
林秀貞便小心翼翼地捧著這顆種子,站在幹涸的土地上,將愛撒下,用心血澆灌,終於,種子破土的聲音,在春天的風中,不斷回蕩。
她就是不忍看別人掉眼淚,聽不得別人壹聲哀苦的嘆息。於是三十年來,她贍養了八位孤寡老人。她從未覺得自己偉大,從未覺得什麽大愛無疆,她只是用每日細微的關心與愛撐著八位老人生命的天空。小愛這顆種子,終於在她日復壹日輕聲的喃呢聲中,露出嫩綠的枝葉,這抹綠,是那樣剔透,又是那樣深沈,以至於淹沒了整個世界。
小愛是壹抹細微的光,照亮漆黑深沈的夜空。
黃舸的世界,黑稠的像墨,禁錮著他,封鎖著他,缺氧的感覺讓他無法擡頭望向外面的世界。然而,別人細微卻無私的關懷,化為壹束光,照亮了他得世界。
他是壹支熄滅的蠟燭,善良的人給予他壹點火星,他便歡快地燃燒起來。這細微的溫暖,化為他強大的動力。於是他行程1。3萬多公裏,當面向那些曾幫助過他得人道謝。壹路上,他播撒這愛得陽光,傳遞著愛的感動。這細微的愛,成為他心裏永遠不滅的光,照亮漆黑的夜空。
小愛是壹陣清爽的風,吹凈積滿塵埃的心。
捐款箱前,壹個灰色的身影走過,只留下許多捐款與“微塵”這樣壹個名字。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身影屬於誰,但是,越來越多的“微塵”,就這樣行走在我們身邊,帶給我們無限的感動。這樣細微卻無私的愛,就像壹陣清風,散布在風中的微塵雖小,卻帶來了足以淹沒整個世界的感動,我們的心,在這感動地沖刷下,漸漸變得剔透而溫暖。
這樣的愛,是那樣微小。不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澎湃,也不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浩大,更不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纏綿。但這樣的愛,微而不微,微小的愛,創造世界的奇跡。這樣的愛,像那孤零零的星,單薄弱小,但無數的星星匯成銀河,便照亮了整個世界。
以微為話題的議論文9壹個個詞句滑落筆尖,詩人寫出了奇妙的美與憂傷;壹顆顆星子在天際眨眼,星空描繪出壯麗的詩篇;壹尾尾魚兒在大海躍動,無垠的海面星光閃閃;天使微微壹笑,愛、花香與美灑滿人間。“微”的溫暖可以帶來壹季春天,“微”的力量可以開出壹片神世界。
攜微言壹片,書寫生命的絢爛詩篇。
從容似水,人淡如菊。她壹字壹句,寫下了眼淚中含著微笑的《我們仨》,在人生的遲暮之年裏,她仍緊握著手中的筆桿,壹點壹滴地遨遊在文學之海,如壹尾魚兒,無拘無束,從容自在。她沒想過停歇,她說:“我不敢放下筆,每天都要寫壹點,每天都要力求進步。”就這樣,在遲暮之年,楊絳用點滴文字記錄著人生,為黑暗中摸索、苦痛中掙紮的人們點亮壹盞溫柔的心燈。這燈不奪目,不耀眼,卻溫暖得剛剛好。楊絳知道,作為壹個作家,她的使命就是為讀者寫出更有溫度、更有靈性的文字,但楊絳不知道,她自己就是壹本耐讀的大書,她早已將自己的片片微言融入了生命的鴻篇。
執微行壹件,傳遞正義的大舉動天。
壹個竹筒,壹枚硬幣,她攜同伴壹道,為拯救天下蒼生,走出密閉的寺院,走出幽晴的深山,踐行自己普渡眾生的承諾。從五角錢的積攢到地震海嘯時上億元的善款,證嚴法師正是從微行做到了驚天動地的義舉。心中藏壹彎明月,何懼人間迷離。證嚴法師的大義灑遍了世界每壹個無助的角落。證嚴法師知道,作為壹個僧人,壹個佛者,她的使命的兼濟天下,普渡眾生,將光明散布到每壹個陰暗的角落,但證嚴法師不知道,她這點滴義舉早已感天動地,震動著許多沈睡已久的心。
懷微德壹縷,散播愛與良知的大愛無言。
千鈞壹發,垂危壹息,人民教師張麗莉懷著對學生的愛將自己的身體伸向了無情的年輪。孩子們安全了,老師卻昏迷不醒。人們問,為什麽如此壹個弱女子,卻能有如此的勇氣膽識、以致不畏生死?答案再簡單不過,那就是對學生、對孩子們深深的愛。面對生死存亡之機,張麗莉自己唯壹的使命就是保護孩子們,哪怕付出生命。但張麗莉不知道,他的責任與擔當喚醒了多少麻木的靈魂,使大愛在天地湧動。
千裏之行,九層之臺,“微”為根基。從“微”開始,我們終將懷抱詩、信仰與愛,抵達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境界。
讓我們以“微”為伴,轉身,擁抱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