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企業不繳納養老保險,惡意拖欠勞動者工資也進入小康社會。妳的小康標準是什麽?

企業不繳納養老保險,惡意拖欠勞動者工資也進入小康社會。妳的小康標準是什麽?

小康社會意味著什麽?

小康社會的概念、特征和含義;

小康社會概念是鄧小平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國情提出的新概念。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需要,小康社會理論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完善,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忠實實踐小康社會理論,並在20世紀末取得巨大成就後,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新目標,拓展了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第壹,提出小康社會的概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小康”壹詞包含著對富足、禮讓和正義的社會理想的追求。然而,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和殘酷的階級關系決定了“小康”只能是少數社會精英的幻想,是大多數苦難民眾的美好希望。幾千年來,小康社會壹直是中國人最有吸引力和最美麗的詞。

為了明確規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鄧小平首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1979 65438+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不是妳們那樣的現代化概念,而是小康家庭”。他說,到20世紀末,中國即使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當時中國還處於小康狀態,只是小康國家。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關於中國小康發展道路的基本思想。壹是規定實現小康的標準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時隔兩年,鄧小平進壹步修改了實現小康生活的標準,指出“連800都是小康生活”。第二,這裏提出的小康只是代表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水平,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還有巨大的差距。第三,中國的目標是在20世紀末實現小康社會。因此,鄧小平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

遵循這壹思想的邏輯發展,鄧小平在1981中明確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今年4月,在會見日中友好議員聯盟代表團時,鄧小平說:“在1979中,我告訴大平首相,到本世紀末,我們只能實現小康,過上好日子。”正是這次講話,鄧小平提出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八百美元就是小康生活的結論,同時確立了二十年翻兩番實現小康生活的道路。至此,鄧小平對小康社會的標準、內涵、實現方式和時間形成了清晰的認識。“小康社會”概念的提出標誌著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的基本形成。1984年3月25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進壹步明確了小康社會的定義。他說:“翻兩番將達到人均八百美元,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中國將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中國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現代化,都是我們的新概念。”

與小康社會相關的另壹個重要概念是“小康水平”。1982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澳大利亞總理弗雷澤時,表達了與他4月份講話幾乎相同的想法,1981,使用了“小康水平”的概念。他說,“1979,我回復日本首相大平說,到本世紀末,我要達到小康水平,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相對於小康社會的概念,“小康水平”規定了進入小康社會的數字門檻,其衡量標準相當於國際中下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國家統計局、國家計委在征求12部委意見後,於6月修訂完成了中國人民小康水平基本標準195,具體量化為經濟水平、物質生活、人口素質、精神生活、生活環境五個部分的16指標。

第二,小康社會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鄧小平對小康社會發展目標認識的深化和細化,小康社會理論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與鄧小平理論其他方面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完整理論,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壹,小康社會是壹個整體的社會形態概念。1983年2月,鄧小平列舉了六個方面來描述小康社會的狀態,即人民的溫飽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均住房達到20平方米,就業問題基本解決,人口停止外流,普及中小學教育,人民精神面貌改變,犯罪減少。此後,鄧小平還在不同歷史時期論述了小康社會的宏觀管理、各項制度的完善、科教投入、精神文明建設、各地區的均衡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等問題。鄧小平還設想,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下壹個世紀,半個世紀之後,大陸就可以實行普選了。”以上說明,鄧小平所描述的小康社會是壹個包括人民生活目標、經濟發展目標、政治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的綜合概念,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完整科學的社會形態。1991中國的十年計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在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的基礎上明確描述了小康社會的內涵:“我們所說的小康社會,是與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小康社會。人民生活的改善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豐富,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工作環境的改善。"

第二,小康社會的本質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性發展目標。鄧小平首先提出小康社會的概念是為了準確界定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因此小康社會的本質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然而,中國式的現代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國作為壹個強大國家的民族復興的追求必須通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來完成。

因此,在確立了20世紀最後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實現小康社會的現實路徑後,鄧小平進壹步規劃了“三步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他指出,“我們制定的更重要的目標是第三步,在下個世紀用30到50年翻兩番,達到人均收入4000美元。通過這樣做,中國將達到中等發達水平。”這壹跨世紀的戰略構想得到了黨的十三大的明確確認。十三大報告指出,“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上分為三步走。第壹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壹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了。第二步,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翻壹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可見,小康只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性發展目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發展階段。

第三,小康社會是基於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鄧小平的觀點包括三層含義。第壹,“不堅持社會主義,就不可能形成中國的小康社會。”他認為,“中國壹旦放棄社會主義,就會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別說實現‘小康’,連溫飽都沒有保障。”第二,小康社會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追求富裕的社會發展階段。“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它既富裕又繁榮。那時候我們叫小康,是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的小康。”第三,通過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可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指出,“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取決於我們的發展。如果本世紀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讓他們清醒壹點;到下世紀中葉,當我們建成壹個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時,我們將進壹步使他們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將真正認識到他們是錯誤的。”

第三,第三代領導集體對小康社會理論的新發展

10多年來,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帶領齊新,全國人民為小康社會而奮鬥,最終在20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根據國家統計局等單位制定的16小康水平指標,2000年我國總體實現96%,人民生活除3項指標不完全達標外,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壹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裏程碑。”然而,我們“已經達到了壹個低水平、不完全和不平衡發展的小康社會。”“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因此,在新世紀之初,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這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確立了新的歷史任務,而且進壹步發展了鄧小平的小康社會理論。

第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基礎是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早在黨的十五大,第三代領導集體就根據我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實施進度,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展望下壹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壹個十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壹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十年努力,到建黨壹百周年時,國民經濟將進壹步發展,各項制度將更加完善;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壹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報告,根據新的“三步走”戰略,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科學決策:“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二是詳細規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目標和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本世紀頭20年,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第三代領導集體也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任務。經濟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政治上,進壹步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文化方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要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資料:

僅供參考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 上一篇:什麽是生態農業?
  • 下一篇:傳統小說選擇題與答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