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也叫端午和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時節、崇武節、五月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拉節、詩人節、龍舟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總體來說,各地人民的風俗是相似多於不同的。
慶祝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故事傳說眾多,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節日名稱,而且各地也存在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下午藏,下午粘樹葉,掛菖蒲艾草,百病遊,戴香囊,備祭祀碗,賽龍舟,競賽,擊球,蕩秋千,用雄黃畫孩子,喝雄黃酒,菖蒲酒,吃毒餅,鹹蛋,粽子,時令鮮果。有些活動,如賽龍舟,取得了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成為國際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的理論;紀念曹娥;從三代夏至日節;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祀說等等。以上各有出處。根據聞壹多《端午考與端午歷史教育》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專家的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人舉行的圖騰祭,早於屈原。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那麽人呢?緬懷和悼念它,在世界上講它的話,傳下去?所以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在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今天,端午節仍然是中國人民中壹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
端午節是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有許多起源和傳說。這裏僅列舉以下四種:
從紀念屈原說起
據史料記載?屈原和賈生列傳?據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賦權,使富裕起來,並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崗,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田文》、《天問》等不朽詩篇,這些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代表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和其他食物。撲通撲通?地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從紀念伍子胥說起。
流傳於江浙壹帶的端午節第二個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漲,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是個忠厚的人,視死如歸。臨死前對鄰居說:?我死後,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京東門,看越軍進城滅吳。後來,夫差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於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箱裏扔到河裏,所以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出自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孝順的女兒曹娥救了溺水的父親。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她的屍體好幾天沒人看見。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在河邊日夜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
圖騰祭祀起源於古代越族
現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遊地區存在著壹種具有陶衛特征的文物。據專家推斷,殘存的氏族是歷史上崇拜龍圖騰的氏族——百越氏族。出土陶器上的裝飾圖案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不斷紋身的習俗,生活在壹個水鄉,並把自己比作龍的後代。其生產工具中,有大量的石器,也有鏟、鑿等小型青銅器。作為日常用品,用於烹飪食物的印花陶鼎是他們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壹。直到秦漢時期,越人仍有100多人,端午節是他們創立的祭祀祖先的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融入了漢族,其余的則演變成了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詩
1,彩舟,觀龍船成雙,浪如泉湧。太神奇了。難畫,攪浪,湖間飛雪。畫鼓打雷,紅旗閃電,奪冠。?黃裳的《端午節Xi錢瑩畔湖》
2、沈見已去得遠了,便勸妳歇上酒,敘敘舊情。慢鶯的嗓子,大象板上的叩擊,勝過讀《離騷》的章句。?楊武俠在齊天樂過端午節
3、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剪金縷梅。雙頭荔枝。骨頭,後背?鬼魂嗎?妳怎麽知道妳心目中的符號?相思十二點。?李石的長相思沈重的中午
4、端午節在仲夏,是清人長大的時候。?李隆基的《端午婺城堂宴群臣》
5300妻袖舞,天有言聲。?在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
6.官服也有名,端午有榮焉。香絲紡成細葛藤,柔風吹來,白如新雪。?杜甫《正午贈衣》
7.中山荀子倚新妝,正女顏姬獨擅。?汴京元西
8.每年端午節都刮風下雨,這似乎是屈原和陳的壹種委屈。我想和任何我想談的人談事情。?趙凡端午詩三首(下)
9.五月的環江在堤岸上平流,城裏人會浮起五顏六色的小船。靈唱了好久,哀歌從此震動。楊戩擊雷轟雷,亂流匯聚,聲聲轟然。龍在雨中顫抖。壹起喝河水。中書令處於變動狀態,據透露貴族分男分女。第壹,於勇為鼓勵而戰,但冠軍的顏色沒有落下。?劉禹錫的《種族穿越歌》
10,楚人為屈原悲痛,千年來從未間斷。精神飄向了哪裏?我父親哽咽了。至今在滄江上,我投米解渴。遺產變成壹個種族,哀嘆初山裂紋。?蘇軾的屈原塔
11,好酒沈醉賞節,十杯酒,壹曲。?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壽徐君遊》
12,去年沒見,淚濕衣袖。?“健康檢查?元西
13,5天,長餃子,空題,九關,雕虎,廢魂。?宋祁的屈原廟
14,玉漏銀壺,但不要急,鐵鎖是完全打開的。?昨晚在元朝
15,色遠,光遠。?十五夜看燈
16,種族千年深悲,忠魂壹去不復返。今日何處國亡,世上只剩離騷。?章雷的端午節
17,壹小團冰糖泡的,有透明的玉米和松木。?章雷端午節的失調詞
18,淡妝和濃妝,西湖看起來很驚艷。菖蒲角小米家庭節。水戲魚龍,十裏簾揭開。淩波無限塵襪,冰肌瑩香羅雪。別急著坐遊輪回家,遮住黃昏,外面還有新月。?趙長青的《午後醉落》
19,彩線輕纏紅玉臂,小字斜掛綠雲。美女相約千年。?蘇軾的浣溪沙端午節
20,看馬家滴粉好,試著在風裏賣元宵。?上元支竹詞
21,清風不破塵,玉簪醉。?蘇軾,浣溪沙?端午節
22、想去海上找月亮,吳庚飛去夢渡大洋。?元Xi沒有月亮
23.穿著漢服,化著妝,六街的燈讓孩子們生氣。?北京的元宵節
24、靈死後,是蘭花的節日。五顏六色的綠色粽子,香香的白玉丸子。逝者已矣,苦盡甘來,但今天是歡樂。?元稹十首詠夏詩之十
25、高永楚辭付午,天涯匆匆。劉樺沒有舞蹈裙那麽紅。這個沒人知道。曲滿幕。萬物傷老,容奎寧笑對東墻。玻璃的深度和去年壹樣。試試把橋倒進水裏今晚到達湖南中部。?陳的《臨江仙》
26、別唱江南古調,怨念難招,楚江重。?吳文英的沐浴藍翔淮安沈重的中午
27.花爭四時,九個餃子爭新。?李隆基的“端午三大殿宴”
28、五色新絹纏角,金盤送,生繪扇盤雙鳳。是沐浴蘭花的時候了,菖蒲酒美麗清澈。?歐陽修的魚家豪情
29.節日分端午節,古往今來都盛傳是屈原。楚江之空我能笑,直洗不了。?文秀的端午節
30,火樹銀花,星橋鎖。?在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