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5篇
現在中國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知識的累計與交替,豐富與碰撞。傳統文化正在接受著考驗。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例文,希望妳喜歡。
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篇1濟寧,孔孟桑梓之鄉,文化禮儀之邦,有豐富的人文古跡,位於曲阜的“三孔”已成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計其數。孔孟儒道繼世長,運河文化貫古今。身邊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感受到濟寧的人文地理和悠久的歷史。
甏肉幹飯香氣四溢
米飯粒粒飽滿,甏肉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海帶軟糯可口……作為壹個地地道道的濟寧人,甏肉幹飯應該再熟悉不過了。松軟的米飯配上可口的海帶、甏肉、卷煎、肉丸子,真是錦上添花。生長在運河之濱,享受到這樣的美味,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巧手剪紙令人嘆服
壹雙巧手,壹把剪刀,壹張紅紙,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可這三者若是結合起來,人們還不得不嘆服。/壹只纖細的手拿起剪刀,另壹只手輕輕掌著紅紙,剪刀在巧手的靈活操縱下在紅紙中不斷地穿梭,讓人眼花繚亂,地上不時落下幾片不規則的紙片……不壹會,壹張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剪紙就出現了。徜徉在民間文化,欣賞到這樣的技巧,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儒雅之氣蔚然成風
彎下腰撿起壹片廢紙,俯下身扶正壹個歪斜的牌子,伸出手關閉壹個流水的水龍頭;見面先說“您好”,要人幫忙先說“請”,與人告別說“再見”,文明用語常掛嘴邊……齊魯儒風,吹入了濟寧,吹入了濟寧的各個鄉鎮,吹入了濟寧的千家萬戶。儒雅之氣,已經蔚然成風。沐浴著孔孟儒風,感受到這樣的風氣,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我身邊的傳統文化的儒雅樸實就會在濟寧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長成壹棵參天大樹!
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篇2過大年是我們國家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壹年的除夕,人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壹個白發老人家。他對壹戶老奶奶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壹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奶奶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壹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壹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家是幫助大家都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家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壹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新年”。
每壹年過新年前,從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們把這段時間叫做“小年”。除夕夜晚,全家人團聚在壹起。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象征團聚合歡;同時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象征新壹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夜晚12點,也就是新年剛剛來到,每家的第壹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節過後,過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篇3傳統文化與親情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壹帶,爺爺奶奶家在遼寧沈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周六,壹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麽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妳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壹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嘗了壹口,壹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妳也來壹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壹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著,“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壹樣的,妳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面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贊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壹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著餡兒包進去”,外婆跟著總結道。“嗨,妳怎麽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壹看,包錯了,“這樣也好,妳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為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壹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壹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篇4中華傳統文化 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點,橫,豎,撇,捺,每壹筆都至關重要。作為壹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寫壹手中國字。小時候吧,用鉛筆寫字,我不是班級中寫字好的。那是我經常抱怨:這可惡的漢字這麽難寫。長大壹些覺的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況且用上了鋼筆,字歪的不那麽厲害,也就不那麽討厭了。現在,我愛漢字,雖然我的字仍舊歪歪扭扭不好看,雖然老師已經讓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舊喜歡用鋼筆,因為鋼筆可以練字。漢字在整整壹天都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早晨起來讀著課文,我愛課本上的漢字。中午,打開練習冊,做著題,我愛練習冊上的漢字。晚上,打開電視,我愛電視上的漢字。整整壹天,我都愛漢字!
追遂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8000多年的歷史。至於漢字的個數,沒有人細細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古代的調查中看出問題。從秦朝的《倉頡》、《博學》開始,壹***有3300字。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漢字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壹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後,人們隔壹段時間就得修繕壹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壹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多少蛻變啊!
我愛漢字。因為它飄逸,它整齊。我愛漢字。因為它輕盈,它歡快。我愛漢字。因為它就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因為它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作為壹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的恥辱,更要感謝祖先為我們創造了漢字。做壹個中國人寫壹手中國字!
傳承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篇5為了收集傳統文化,我打算去文化用品市場三樓的“非遺”博物館。
剛飛奔到三樓,就聽見讓人陶醉的“甌劇”的聲音。我隨著聲音找到了播放“甌劇”的地方,津津有味地欣賞起來。旁邊的簡介上說:“甌劇原名‘溫州亂彈’,1959年改為今名。”我原來從不知道,甌劇以前還叫“溫州亂彈”這麽搞笑的名字呀!看完甌劇,我又看見了壹幅“畫”。我看看旁邊的簡介,上面寫著:“甌繡始於唐宋,盛於明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溫州成立甌繡廠,名畫家蘇味朔等相繼受聘為設計師後,使人物繡推進壹步,把傳統的中國畫與民間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形式與題材內容上開創了壹代新風。”這麽說,這幅“畫”應該就是“甌繡”啦。“畫”上的人物和景物,真是栩栩如生呀!參觀完甌繡,我又看見了木偶戲。簡介上記載著:“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由演員操作木制玩偶進行表演的傳統戲劇。”我還觀看了壹段視頻:那些演員壹邊提著繩子,壹邊擺著身子,木偶被他們操作地跟真人似的。最有趣的是,壹個人操作者木偶,把木偶手上的帽子戴到了木偶頭上。最特別的,是樂清首飾龍。資料上說:“首飾龍起源於樂清沿海人民元宵節祈福用的龍船,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中國燈彩最具規模,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品之壹。”這首飾龍,好像集中了所有民間工藝:有的在繡著甌繡,有的在雕著石雕,還有的在表演者木偶戲。首飾龍不但含有的民間工藝多,而且還非常美麗:它的“身體”上有許多金子做的掛件,有些做出來的蜻蜓,鳥兒“停留”在首飾龍上,補上了些留白。
這些傳統的民間工藝,是多麽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