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關於神農本草經:
1,《神農本草經》又稱《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
2.它的原書已經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後人從歷代本草書籍中整理出來的。因此,該書有三卷、四卷和八卷不同的記載。本書按上中下三類分類,記載了365種藥物的適應癥和作用。此外,還總結了四氣五味、毒性與非毒性、君臣佐使配伍原則、用藥方法、劑型忌用等中醫基礎理論。這本打著神農幌子寫的古書,其實是歷代醫家對醫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關於這本古書的年代,有說是春秋戰國的,也有說是漢代的。我們不妨籠統地說,這本書是秦漢時期寫的。這是炎帝神農傳說的形成時期(主要集中在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轉述這個傳說的文字也大多出現在這個時期。
二、“神農嘗百草,壹日遇七十二毒,被茶解”出處:
1,神農本草經這本書上說:“神農嘗百草,壹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傳說神農為了給百姓治病,不惜親自驗證草木的藥性,歷盡艱辛,遍嘗草藥。有壹天,他遇到72毒,舌頭麻了,頭也暈了,快死的時候,壹陣涼風吹來,帶著香味,幾片新鮮的葉子從冉冉上掉了下來。神農把它們撿起來,放在嘴裏咀嚼。他覺得神清氣爽,渾身輕松,所有的毒壹下子就解了。
2.西漢劉安《淮南子修武訓》說:“古時候人飲水如草,采樹之果,食蟑螂之肉,常生多病多傷。於是神農開始教百姓播種五谷,讓土地濕潤肥美,讓百姓避開草藥的味道和水泉的酸甜苦辣。這時候我壹天遇到七十毒。”
3、金幹寶《搜神記》卷壹:“神農以鞭抽百草,知其寒溫,聞(讀作希ù,指各種氣味)為主,以播百谷。”
4,金皇甫謐的《帝王世紀》雲:“神農...嘗草木,宣醫治病,救人性命。”
5、?唐司馬貞《史記·黃三列傳補》說:“於是(神農或顏地)作蠟祭,摜植物嘗草藥,藥就產生了。”
6、羅松畢《道史》說:炎帝神農“磨鞭,察色,嘗草木,正其理。試以平毒,平燥寒,察恐邪,辨臣使,治病以養其生。壹日遇七十毒,氣極而富。”
7、?鄭松喬《通誌》記載:“人有未知藥石,為草木之味,寒熱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意,皆嘗之而試之,壹日遇七十毒。或者雲神農嘗百藥,壹日死百次,所得三百六十,應該是禮拜天的數目。後人將其繼承為書,稱為《神農本草》。他還開了藥方來治病。”
8.清元《補資治鑒大綱》說:“作蠟祭,鞭草。百姓有疾病,不知藥石。炎帝開始品嘗花草樹木的養料,考察其溫潤、寒熱之性,分辨其君臣輔佐之意。他經常壹天遇到十二種毒藥,他把它們變成藥方,治好了人民的病,而醫道也就建立起來了。”
三、關於神農:
神農,炎帝,古代傳說中的太陽神,在民間傳說中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相傳他是牛頭,三歲知莊稼,長大八尺七寸。閆隆和大嘴唇他發明了帶木耒的農具,教人種莊稼、制陶紡織和用火,因功績卓著而獲火王,因此被封為炎帝,世號神農,被後人尊為農神。神農曾經遊歷山川,嘗遍各種草藥,尋找治病解毒的良藥,以求保命。後來吃“火滋滋”斷腸而死。他是壹位醫學發明家,教會人們用藥物治療疾病,被後人尊為藥神。《神農本草經》靠的就是他的著作。
第四,關於茶:
1.壹般認為神農嘗百草只是歷史傳說,但這個伏羲之後黃帝之前的神農時代,確實是人類剛剛進入文明和原始農耕的時期。所有後來的人類文明,如農業、醫學、工業、商業、文學藝術,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茶的發現和藥用開始於這個時候。雖然神農只是壹個傳說中的人物,但普遍可信的是,中國使用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2.金代常渠的《華陽國誌》中有五篇關於茶事的記載,其中涉及到周武王商人的滅亡,參戰的巴蜀等南方小部落以茶進貢周武王等。周武王攻打周朝的時候,大約是公元前1006年。據此,中國有確切記載的“茶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但既然是貢品,自然非常珍貴,在當時也未必容易獲得,更不要說在民間廣泛流傳了。至於這些茶的用途,後人不得而知。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茶為飲料,源出於神農,聞於魯周公。”可見茶聖陸羽也肯定了茶在古代就已被發現,春秋時期人們就有了喝茶的習俗。
3.在我國第壹部詩集《詩經》中,有“誰說茶苦,如壹杯茶般甜”“九月朱叔,采茶自付”等詩句。有學者認為,這個“茶”就是現在的茶。還有人把《禮記》中的“棕櫚茶”和“聚茶”解釋為茶道。但茶壹詞在古代是多義的,不是特指茶,也指苦菜、雜草之類的。
4.到目前為止,現有的史料還不能明確說明茶的起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先秦時期,茶並不被視為主要飲品。那麽,當時的主要飲料是什麽呢?據《天官》記載,“劉王飲於槳掌:水、漿、醋、寒、藥、糖漿。”水是最常見最基本的。果肉是大米在水中煮沸時排出的米湯。這是甜酒。冷就是冰。藥指酸梅湯。因為它能幫助消化,古人認為它有藥用價值,所以稱之為“藥”。瑙是焦糖,和水混合著喝。可見,先秦時期雖然有人喝茶,但這種最具詩意和美感的飲料並沒有進入霸主行列。飲茶習俗的流行是壹個漸進的過程。
中華民族的文化知識流傳了幾千年,那麽妳知道中華民族的禮儀嗎?以下為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什麽中華民族被稱為“禮儀之邦”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重“禮”著稱。在古代,很多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看到這裏的人們普遍接受了禮儀的教化和熏陶,他們在言行中把禮儀作為壹種美德,使人們謙遜溫和,彼此之間關系融洽。他們壹邊贊嘆,壹邊發出由衷的感嘆,稱中國為“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