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5篇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5篇

中華 傳統 文化 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壹代又壹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傳統文化三分鐘 演講稿 ,歡迎大家來閱讀。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壹年壹度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末夏初我國民間最盛大的壹個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壹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認同。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 西方節日 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就比如端午節,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壹種習俗吧!而端午的 其它 壹些習俗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第壹種說法,也是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說法,過端午節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汨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哀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劃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是比紀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說法,過端午節為了“除瘟去病”。端午節正值農歷五月,天氣漸熱,各種蚊蟲開始出沒,容易引發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惡月”之稱。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靜養為養生原則,有的地方還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五 種植 物來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國普通百姓過端午的壹大主題。

過端午節還有第三種說法,是為了“祈雨”。端午時節正是水稻生長的旺盛時節,而此時 雨水 稀少,因此人們借包粽子,來引誘天公下雨。另外端午這天賽龍舟也是為了求雨,人們攪得水面天翻地覆,是為了不讓龍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龍”引出來。

由此看來,壹個端午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端午虔誠的紀念,無疑展現了我們華夏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比如,春之將至時,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希冀,這是中國人賦予 春節 的原始意義,而 清明 後的播種和中秋的收獲,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品質。

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壹個炎黃子孫,除了要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覺做壹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從詩經的嚶嚶囈語,到楚辭漢賦的鋪采摛文,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悠綿,到京劇的唱念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梁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同傳承。就讓我們壹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謝謝!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賞中秋明月,揚中華文化。

漫漫歷史長河中,偉大的祖國母親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詩詞曲賦是她柔光輕泛的雙眸, 國畫 、書法和曲藝展現出她曼妙的身姿,而傳統節日更是描繪出她靈動飛揚的神采。

《周易》有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是壹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每個節日都是文化的載體。兩天後,我們將迎來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 。同學們,可如今,中秋節對於我們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麽呢?是忙碌喧囂中壹個難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娛樂?是應接不暇的宴席與觥籌交錯的應酬交際?抑或僅僅只是壹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圓的農歷八月十五?

現實壹次次向我們證明:我們過著歷史悠久的中秋節,卻不壹定了解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們坐在庭院裏賞月,卻未必能再聯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或“玉兔搗藥”的古老 傳說 ;我們嘗盡了美味的月餅,卻往往沒聽說過“朱元璋與月餅起義”。象征團圓與幸福的中秋節似乎在漸漸淡化它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面對韓國“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印度尼西亞將“皮影戲”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對無數西方節日的滲透性興起與部分 中國傳統節日 無形的沒落,生長在21世紀的自尊自強的我們發出了壹聲聲吶喊與呼喚:“請讓我們,來繼承和弘揚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傳承開拓。曾有人這麽說:“傳統的文化節日的淪喪就是文化的淪喪,文化的淪喪就是民族精髓的淪喪。”偉大的祖國母親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無價的文化遺產,而那鏗鏘有力的“傳承開拓”現在正需要我們這年輕的壹代去付諸實踐,而即將亮相的廣州亞運會也期待著我們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歷史是逝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於人類之始並可進化永生的。”同學們,作為附中人我們更應該走在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隊伍的前列,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抓住契機,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知識,過好每壹個傳統節日,挖掘其背後的傳統文化,深入理解並取其精華,主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異彩。

最後,祝願大家在中秋賞月之際,不忘中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之本源,過壹個幸福快樂的中秋節。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流行文化席卷中國,眾人沈醉於才藝選秀,迷戀於炫富,有誰還能靜下心來,去撿拾那不知被遺忘在哪個角落的文化遺產?又有誰還能去撐起民族文化的壹片天?

縱觀今天的大中華:

還有幾人能去感受“之乎者也”的韻味?

還有幾人能去欣賞“唐詩宋詞”的魅力?

還有幾人能去品讀“四大名著”的精彩?

又還有幾人能再去體味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綜藝娛樂檔占滿了各個頻道,當時尚雜誌堆滿了整個書架,當明星照片放大成了背景桌面,惡俗趣味驕傲地屹立於眾山之巔,嘲笑著這群愚昧無知的人。放棄“庇護”他們的出色文化,卻用時間與金錢去添增那惡俗趣味的高度,直到他們完全失去出色文化的“庇護”,民族衰亡。

當古漢語詞典在角落裏安靜地“睡”了十多年,當《說文解字》被蓋上壹層厚厚的塵土棉被,當中國古典名著在書架上層孤獨憂郁,默默流淚,古古典傳統文化看著他的子孫們默默哭泣,顫抖著呼喚,卻無人聆聽。那淒清的大雁,那啼血的杜鵑,那縹緲的孤鴻,正在“人生”途中“吶喊”著;那終日凝眸的李易安,那飛鴻踏雪的蘇東坡,那驀然回首的辛稼軒,正在“前方”路上“仿徨”著,他們想以壹己之精彩,去挽回那些不知迷失在哪條章臺路上的中國人!

浩大的中國,號稱14億人民的中華民族,能有多少人不被燈紅酒綠所迷惑?十人?百人?亦或是千人?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驕傲地屹立於民族之林,靠的不僅僅是軍事的強大,經濟的昌盛,更是他們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漢語。可現如今的人們,正漸漸與老祖宗留下的遺產背道而馳,古老的智慧結晶正被忘卻。

新壹代的青少年,或許不只是我們,可我們正在步入社會,是祖國的新希望!當以己之肩,肩己之任,挑起重建出色文化的責任,讓惡俗文化不再驕橫!

當明星不再能讓人為之瘋狂的那壹刻;

當成星不再能讓人不擇手段的那壹刻;

當時尚雜誌在書店銷不出去的那壹刻;

到那壹刻,人們就能正視娛樂,正確地認識到娛樂的利與弊,理性地對待娛樂,明白娛樂只是壹種休閑,並不能因它遮蔽了真實的生活。

那壹刻,人們能知道漢語言文字的重要性,重新認識、對待中國瑰寶,讓生活更加充實!

弘揚傳統文化,讓民族文化不再衰退!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壹樁樁英雄 事跡 之中,始終有壹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壹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誌向。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壹、 愛好 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壹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壹個重要任務,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 教育 。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 總結 ,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壹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誌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壹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老子《道德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的是要把我的學習體會告訴大家,與大家壹起分享,互相交流,***同勉勵,促進我們高職教育深入發展。

其中壹個重要內容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樸素辯證法,揭示了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習《道德經》,對於加強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道德經》裏的道指的是規律,道家認為“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要“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壹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道家對規律的認識,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意義,仍然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對規律的科學認識,從小的方面說,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從大的方面說,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久遠的指導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別人是善是惡,都能壹視同仁,這是壹種美好的品德。它的真正涵義是,不僅在於教善人和聖人如何不與不善人同流合汙,而是要教善人和聖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惡從善,最後達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學習老子這句話後,在與別人交往時,不能以自己的原則去判斷別人,然後決定是否與之交往;而是在積極與善人和聖人交往,向善人和聖人學習的同時,也要與不善之人交往,通過自己的日常行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為善人。如果我們的社會真能做到這壹點,將是壹個和善社會,給每個人帶來無窮的幸福,享受人生的快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道德經》中很有影響力的 句子 ,也是被人們廣泛傳誦的。它告訴我們,任何偉大人物的成長,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就,都是從細小做起,要腳踏實地,勤學苦練,不斷耕耘。任何好高鶩遠、不切實際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每個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人生價值,就必須記住老子這句話,做到“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朝著既定目標,壹步壹步邁進,那就能幹出壹番事業,不虛度人生,實現輝煌。

各位領導、老師們,教師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學生成長前進的領路人,身為教師擔負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所以,在當前中央號召加強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中,我們教師要靜下心來,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要多學習《道德經》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提高自身素質,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三分鐘演講稿5篇相關 文章 :

★ 傳統文化勵誌演講稿五篇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 2022年清明節發言演講稿長篇

★ 3分鐘中國文化演講稿五篇

★ 傳統文化演講稿7分鐘5篇

★ 弘揚傳統文化800字演講稿五篇

★ 傳統文化演講稿3分鐘

★ 發揚傳統文化的演講稿5篇2020

★ 傳統文化演講稿3分鐘6篇

★ 在弘揚傳統文化啟動儀式上講話稿三分鐘

  • 上一篇:傳統的中國服裝
  • 下一篇:傳統電商將被“淘汰”?新零售悄然興起,或成下壹個風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