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我和東平新湖中學的劉鳳寶校長,高新區第壹中學的江剛校長,寧陽縣第二實驗中學的王誌豪校長,被分到了同壹個組,同壹所學校。我們在無錫掛職的學校是無錫市梁溪區東林中學。我們在東林中學掛職的目標,是向葉映峰校長學習——做葉映峰校長的助手和影子,從東林中學取回做教育的真經。
在無錫,我首先看到的,是錢鐘書故居,及其文化。其次,才是東林中學和東林中學的文化。
錢鐘書故居在東林中學的右手。距離東林中學直徑也不過50米。我們住的地方,出門左拐不足100米,就是錢鐘書故居。星期天下午,在無錫安頓好住處以後,我就去了錢鐘書故居。
參觀錢鐘書故居,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兩副對聯和壹幅家訓。兩幅對聯分別是“文采傳希白,雄風勁射潮”和“金匱紬書有太史子 ,泰山聳桂若潁川君”。壹幅家訓是“錢氏家訓”。裏面有錢镠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等四方面對世世代代子孫的囑咐。我認為,這就是錢家1000多年來世世代代出人才的原因之壹。
用文化做教育,無錫除了有錢鐘書的故居,還有薛福成、顧毓秀、秦邦憲、陸定壹、阿炳等故居,還有王選事跡陳列館。閑暇時間,參觀每壹處故居、陳列館,我的內心都被文化這兩個字深深地震撼著。試想,壹個從小就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他會怎樣成長呢?小的時候,他可能不認識對聯、家訓中的字;他可能不理解字句背後的含義。但是他的每壹次問話,以及長輩們的每壹次解釋。都會給這孩子幼小的心中,埋下壹顆文化的種子。
文化裏面不僅有房子,有文物、文字,還有文物、文字背後的思想、用意和故事。
用文化做教育,這裏除了故居,還有書院。東林書院的故事,始於1111年北宋大儒、教育家楊時;興於明萬歷32年(1604年)顧憲成的罷官返鄉。楊時是在東林書院講學的第壹人。顧憲成市場東林書院,興旺發達的重要投資者和教育家。
東林書院最出名的,除了“東林黨”的名號,就是顧憲成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表達出來的教育胸懷。
受東林書院的影響,1905年,侯鴻鑒在無錫北禪寺,創辦了以培養“勤肅樸潔”的人為核心的競誌女中。這在清朝末年,開了女子不能入學的風氣之先河。
東林中學是壹座在競誌女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代學校。這所學校發展至今,雖然“勤素樸潔”的校訓換成了“端正”,但是其競誌的精神,卻無處不在。
在這裏,我看到:東林中學每學年的布局,都少不了給入職的新成員壹個體面的見面會。都少不了為了工作而對領導幹部所進行的積極調整。都少不了領導幹部重新分工的布局和工作思路的發布。開學的時候,每年都讓師生走紅地毯、跨競誌門、走騰飛路、送幸福花如果不重復,就會形成開學入校的創新文化。
起好步,這裏的人有目標,有擔當,有底氣。
做榜樣,這裏的人會標新立異,會發現。
立標,當模範,東林中學的校長能率先上示範課;每月壹次的教工大會,都能從壹兩個方面,統壹壹下教師的思想;她能深入課堂聽課;能在腿部骨折的情況下,壹天也不休息地堅持上班。東林中學的種種做法,都彰顯出了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東林中學的現代學校文化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在這裏,他們的備課、上課、聽課、輔導、作業批改和考試等,已經達到了五規範六認真的程度。在這裏,常規業務幾乎不用管理,就能夠做得很好。當這裏的教育教學不用管理,就能夠達到自覺自律、自動自發程度的時候。他們又開啟了隨手拍、相互拍,讀校記,學問課堂,ok項目智慧課堂,藝術教育等壹系列改革。
在這裏,好人好事隨手拍、相互拍;教育教學正在從以老師傳授為主導的傳統課堂,向以學生學和問為主的開放課堂轉變;教育手段正在從以多媒體為主導的傳統模式,奔向以平板電腦為主體的OK智慧模式;為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他們全體師生研究學校歷史、“讀校記”、用傳統文化引領現代教育發展;他們每周二都組織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持續的藝術修養,讓他們在無錫市的各種各樣的比賽中都拿到了很好的名次和獎勵。
在東林中學,作為葉應峰校長的助手和影子,我們在幫忙而不添亂的前提下,觀察走進參加參與了這裏的壹切活動。
在無錫壹個月時間,我們迎接了四個檢查,參加了兩個比賽六個會議,座談了所有中層以上16名幹部,聽了十幾節課,四個人用500多張圖片,寫出了9萬多字的62篇文章。
總結在無錫東林中學掛職的這段日日夜夜,我們東林中學掛職小組的校長壹致認為:1.學校教育,做到了有序才會有效。學校教育若要有序有效,課程的設置規範就應該從市區做起。我們在東林中學聽物理課的時候,了解了這樣壹個信息——每周三的下午,整個無錫市的初中教師都沒有課。全市範圍內物理學科,如果要搞活動的話,時間就安排在星期三的下午。此時,教育局、學校、年級無論誰搞活動,都不會沖擊正常的教學秩序。2.校長擁有了自己的課程,副校長和老師們才有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課程。在這裏,除了突發性重要會議,其余時間,葉校長在哪壹天的哪壹個時段該做什麽?基本上提前壹周或提前兩周都安排好了。3.在學校教育問題上,督不能幹政,政不能幹督,督和政各行其道的作風已在無錫形成。我們在東林中學學習期間迎接了壹次督查,迎接了壹次視導。在梁溪區,督查工作由特聘督查員來完成。督查人員由兄弟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和教育局退職人員構成。視導人員由教育局業務領導構成。每所學校每年配兩名督查員。每月不定時到學校全面督查壹次。視導按照局裏的計劃完成。業務領導全體出動深入學校,不打招呼,不要接待。直接入校入班指導,最後給出評價就走。4.這裏每月壹次教工大會,每次大會都由壹兩個主題發言人,就這壹個月的某方面工作是實實在在的總結給大家聽和看。如此壹來,時間久了,人們的思想也就統壹了。
東林中學人的協調和諧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做教育無論誰都應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好的教育壹定要讓學生站在學習和教育的正中央。真正的學習同時發生在每壹名學生身上,才能彰顯出它無窮的魅力。壹切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自我的教育,真學習,真教育,壹旦同時發生中國教育的偉大轉折就會到來。而這就是我們外出學習,讓學習與教育真實發生的價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