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墨家實際上是同源的,壹是他們信仰相同,史書記載,他們是“俱言堯舜”,只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仍然是壹大流派的思想;二是歷史上也有較為模糊的師承關系記載,孔子老年的關門弟子叫子張,為儒門八派之首,他的主張基本與墨子類似,到底墨子最早到儒門是拜誰為師,則不甚了了。
但荀子曾經評論子張為“賤儒”,說明子張的思想代表的是最底層的“儒”的心聲,在當時應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三是當時有“(頭腦反應快的文儒)勞心者治(道家國)人,(身體素質好的武儒)勞力者治於(道家國)人”的理念,壹般存在重文抑武的傾向。
但是他們之中率先異軍突起的是墨家,因為秦國當時屬於蠻夷之地,被中原王朝所仇視,而墨家壹般流行為弱者出頭,當時就對秦國青睞有加,而且墨家武士也很多都擅長於手工業,講究標準化,秦國的祖先非子是養馬技術出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秦國屬於“工人之國”,故此秦國與墨家本來就有不解之緣,很多電視劇都有秦孝公與墨家女俠纏綿愛情故事的橋段,就是為此。
到了齊地墨家巨子徐福的出現,秦始皇對墨家的寵信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尋訪“長生不老藥”的重任被交給了墨家,而“長生不老藥”屬於道家的神權管理範疇,是封建國家的統治基礎,但“爛泥扶不上墻”,墨家實力有限,而“長生不老藥”也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以他們選擇了欺騙,這樣就把自己的信用消耗殆盡了,故此後來的王朝壹般都將墨家學說束之高閣,只留下秦始皇創造的“皇帝”(意為“大神當中的大神,宇宙的主宰”)壹詞為後世所沿用。
而秦始皇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基礎及權威,將貫徹上古儒教理念,敢於譏笑議論帝王的方士誅殺殆盡,並將記錄儒教管理智慧的類似於西方《聖經》性質的,傳承自黃帝的《道經》焚之壹炬,當然附帶其他書籍也被“摟草打兔子”壹並焚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
這樣就導致了儒家進入了“潛伏”性質的蟄伏時期,他們的地位也是由“官”轉“吏”,由政務型人才淪為事務型人才,基本成為官員的幕僚,後世所稱的“師爺”。
直到漢武帝時期,儒家的董仲舒“大鬧天宮”般提出了歷史上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壹切以“儒”為中心尋求國家發展。
“文儒”的儒家重獲新生得到信任,他們“以民為本”,基本提出的是壹種“民本主義”,由於對現實生活的對抗性不那麽強烈,且有“忠貞不二”的標簽,所以後來在封建社會取得了思想領域的統治權。
“武儒”的墨家習氣經過大俠朱家的傳承,到漢武帝時期的大俠郭解時達到頂峰,最後舉族遭到誅殺,墨俠習氣也基本受到了國家的控制,墨家提倡的基本是“以民為主”,屬於“民主主義”,對現實社會的抵觸情緒相當大,加之齊地墨家巨子徐福背叛秦始皇的寵信,有不忠誠的標簽,故此墨家作為思想流派就逐漸勢微,基本泯滅了。
後來“武儒”如騎奴出身的衛青,私生子出身的霍去病,樂工出身的李廣利,基本都與墨家思想絕緣,司馬遷稱之為“佞臣”,就是能力出眾,但沒有原則,沒有治國理念之人的意思。
“文儒”上臺後,對道家法派人物進行了清理,不允許他們再叫道家,稱之為“法家”,這樣自己可以口誅筆伐,而不用背上不“尊師重道”的名聲,畢竟道家本來就是儒家的思想啟蒙者和“至聖先師”,在秦始皇“焚書坑儒”過程中又相當於為“儒家”擋了刀,為“儒教”事業而“殉道”,雖然孔子被漢武帝時期冊封為“至聖先師,儒教教主”,但孔子傳承於老子,也是不爭的事實,可是這些,都不能阻擋儒家成為封建王朝的新貴,從奴隸身份起源徹底翻身成為國家的統治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