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話、信件和電子郵件
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候鳥,尤其是鴿子和鵝,被用作傳播工具。
2.做餡的方式,比如藏在魚肚、蛋糕、包子等。
3.帶有特殊的聲音,如鐘聲、鼓聲、鞭炮聲等。
4.有燈和火光,如孔明燈籠和烽火臺等。
5.還有其他的標誌、裝飾等。,等跡象來引誘敵人。
現代信息傳播方式:
1.有線通信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信傳輸,如對講機、傳呼機(待淘汰)、手機、收音機等。
3.數字通信傳輸,最熟悉的,聯網電腦,數字電視。
4.紙質通信傳輸,如信件、報紙等
王明傳龍節
戰國時期,楚國的信節用青銅制成,呈長條形,首端雕有龍形花紋。正面和背面刻有“國王的命令,生命的命令,夢想的租賃,飲用它”的字樣,已經發現了許多這樣的青銅節。堅守業務的可以停崗拿糧。
這很緊急,妳的傳奇
西夏的銅牌有三種形式,即信牌、留宅銅牌和防禦牌。圖中銅牌為字母牌,也稱軍牌,材質為銅,由上蓋和下底組成。整個銅牌頂部呈圓形,頂部有壹個長方形的穿孔,可以用帶子系在或固定在身上,這樣在行軍或傳遞命令時就不容易丟失。
圓形部分直徑為15cm,圓蓋邊緣有0.6cm的半圓,中間刻有“奔馬燒”(漢字翻譯為“火燒奔馬”)字樣,圓蓋下部平整光滑。另壹面,牌上半部的外環也有壹個寬0.6cm的半圓,牌內刻有四朵金銀花。外觀整潔美觀。據考證,西夏人在《文海》中對“信牌”的解釋是:“快急火即用,故名“信牌”,說明這種牌是在緊急軍務中,即有急用時,傳達軍令的特殊符號牌,只供西夏軍中官職較高的人使用。
據《續資治通鑒長版》記載,在元豐五年(1082)六月與西夏的戰爭中,宋軍斬西夏“統軍,莫名秦魏,副軍阿布賈特,得銅印,起軍號,得丁凡頭番38級,上書封軍號”。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信息傳播系統的國家之壹。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信息傳遞的記載。騎馬路過是壹種早期有組織的交流方式。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後”雕塑以嘉峪關魏晉壁畫墓為原型。驛站上放著竹簡和文件,驛馬四腳著地,速度很快。這幅磚壁畫創作於1982年。
秦漢時期形成了壹整套後送制度。特別是在漢代,投遞的公文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的公文要由專人、專馬按照規定的順序和時間投遞。這些文件的收發要登記,要註明時間,明確責任。
隋唐時期,郵政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到了唐代,以都城長安為中心的官方郵政交通線向四面八方輻射,直達邊疆,三十裏左右就有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全盛時期,全國共有驛站1639個,專門從事郵政服務的人員超過2萬人,其中驛兵1.7萬人。驛站分為陸路驛站和水路驛站。
唐代對驛站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毅的快馬壹天走6崗,也就是180裏,然後就是300左右的阿利日,最快要求500的阿利日。步行人員每天行進50英裏;逆水行舟,河四十裏,河五十裏,其他六十裏;水好的時候規定100到150裏。詩人岑參在《第壹次去龍山途中的判官》壹詩中寫道“驛站壹個接壹個,驛站騎行如星流;平明發報鹹陽,幕到龍山頭”。在這裏,他把驛馬比作流星。天寶十四年十壹月九日,安祿山在範陽造反。當時唐玄宗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裏。六天之內,唐玄宗知道了這個消息,傳播速度達到了每天500裏。由此可見,唐代郵電通訊的組織和速度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到了宋代,壹切公文、書信都稱為“投遞”,出現了“急件投遞店”。當壹個急件投遞站的馬項圈上系著銅鈴,它在路上跑的時候,白天搖鈴,晚上點火,被撞死的人不負責。店鋪換成了馬,換了好幾家店鋪,風雨無阻,沒日沒夜。南宋初年,抗金將軍嶽飛被迫帶著12枚金牌從前線召回臨安。這種金牌急。
壹種是信件,由郵遞員分發,騎到各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
還有壹種飛鴿傳書,就是用壹只信鴿,把信綁在信鴿腿上,然後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用從哪裏帶來的信鴿寫字。
還有壹些非正式的東西,比如謠言、評書等。人們互相談論傳播信息。
或者講故事的人把壹些東西做成文字,在講故事中唱出來,也算是信息傳播。壹種是信件,由郵遞員分發,騎馬到各個郵局,換馬,最後把信送出去。
還有壹種飛鴿傳書,就是用壹只信鴿,把信綁在信鴿腿上,然後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用從哪裏帶來的信鴿寫字。
還有壹些非正式的東西,比如謠言、評書等。人們互相談論傳播信息。
或者講故事的人把壹些東西寫成文字,用講故事的方式唱出來,也算是信息傳播。
現代通信
摘要
在古代,中國就用打鼓來傳遞信息,早在原始社會末期。
到了西周,中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政系統。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郵政通信逐漸完備。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政史上最大的成就是郵政令的制定。
隋唐時期郵政事業發展的標誌之壹是驛站數量的增加。
元朝時,郵政事業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驛站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驛站與驛站相結合。
清中葉以後,隨著現代郵政的建立,古代郵政制度逐漸被淘汰。
火傳播軍事情報
“烽火”是中國古代用來傳遞邊防軍事信息的壹種通信方式。始於商周,延至明清。千百年來,尤其是漢代,彼此都很熟悉。在前沿軍事要塞或交通樞紐的高處,每隔壹定距離修建壹個高臺,俗稱烽火臺,也稱烽火臺、棧橋、煙墩等。駐軍在高臺上等候,發現夜間燃柴以“舉烽火”(火光)報警。壹盞盞烽火點燃,鄰站也紛紛舉火,逐站傳遞,報敵情,調兵遣將,請求增援,擊潰敵軍,耗時甚久。
我國歷史上也有壹個玩篝火的諸侯為了討好美女,隨意點燃篝火,最終導致亡國的故事。
早期,紂王為了鞏固國家政權,把自己的兄弟、親戚、英雄派到各地做諸侯,建立了諸侯國,建立了壹整套制度,使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壹定的發展。
鴻雁送來的信——來自遠方的信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的“蘇武放羊”故事。據記載,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者蘇武被派往匈奴,被後山扣留。他英勇不屈,可汗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的無人區放羊。19年後,趙涵皇帝繼承了他。然後他謊稱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昭帝派使臣出使匈奴,與蘇武壹同被派往匈奴並被扣留的使臣常惠,在獄卒的幫助下,壹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事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了壹個計劃,讓漢使轉告可汗:“漢昭帝在上林苑打獵時,打死了壹只雁,雁腳上有壹封寫在帛書上的信。
青鳥送書。
據中國古代善本《山海經》記載,有三種青鳥* * *分別叫趙蘭和晏子(還有壹種青鳥的名字作者沒有查到)。他們是西王母的侍從和使者,可以飛越千山傳遞信息,向世人傳遞吉祥、幸福、快樂的好消息。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壹封信,西王母派了壹只青鳥去傳。
南唐大師李靖寫過壹首詩“青鳥不在雲外傳消息,紫丁香在雨中空愁”;李白寫了壹首詩“我願因三只青鳥而報答長相思”;李商隱寫了壹首詩“彭山無路,藍鳥啊,聽著!——把她說的話給我拿來!”;而崔寫了壹首詩《青鳥幾時過》。
家書轉寄
信鴿傳書,大家都很熟悉,因為現在有信鴿協會,還經常舉辦長途信鴿放飛比賽。鴿子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是因為它有壹個獨特的功能,就是可以通過感覺磁力和緯度來辨別方向。
信鴿傳書的確切起始時間目前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很普遍。五代王人禹所著《開元天寶遺》中有“傳書鴿”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中養了壹群鴿子。每次和親戚交流,他都只踏上了書的鴿子,飛到了九歲的學校做奴隸。也給信鴿起了壹個好聽的名字——“飛奴”。此後,信鴿在宋元明清時期的人們交往生活中壹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風箏交流
我們今天用來娛樂的風箏,在古代作為應急通訊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傳早在春秋末年,魯的能工巧匠佚賽(即魯班)曾仿鳥形,“削竹木以為是鵲,三日後飛”。這種用竹木制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東漢時,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用竹簽做框,再用紙糊制作。
起初,風箏是為軍事需要而制作的,主要用於軍事偵察或傳遞信息和軍事情報。唐朝以後,風箏逐漸成為壹種娛樂玩具,在民間流傳。
燈塔
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公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像壹座巨大的鐘樓矗立在那裏。當時,人們在燈塔裏燒柴,用它的火來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在國王托勒密二世Philadelph的命令下,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對面的法洛斯島上建造了壹座燈塔。燈塔高85米,晝夜燃木,以火焰和煙柱作為助航標誌。法羅斯燈塔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壹,在1302年的地震中被毀。9世紀初,法國在杜安礁上建了壹座燈塔,在吉倫特河河口運作。至今已重建兩次,現有的已建成。
在古老的燈塔中,意大利的裏窩那燈塔至今仍在使用。這座燈塔建於1304,由石頭建成,高50米。美國第壹座燈塔是建於1716的波士頓燈塔。此後,透鏡燈塔於1823年和1858年建成。1885年燈塔第壹次建在軟基上,1906年完成第壹座氣體閃蒸塔。1850年,世界上只有1570座燈塔,1900年數量增加到9400座。到1984年初,它包括
通信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普(Claude Chappe)成功研制出壹種實用的通信系統,以加速信息傳遞。該系統由建在230公裏外的巴黎和裏爾之間的幾座通信塔組成。這些塔的頂部豎立著壹根木柱,木柱上安裝著壹根水平桿。人們可以在繩索的作用下使木桿旋轉和擺動到各種角度。兩個垂直臂安裝在水平桿的兩端。也可以旋轉。這樣每個塔通過木桿可以形成192個不同的構型,附近的塔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192含義的信息。這樣,在230公裏的距離內,信息可以在兩分鐘內傳輸完畢。這個系統為18世紀的法國革命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信號旗
信號旗在船上已經使用了400多年。旗溝通的好處是非常簡單。因此,即使在現代通信技術相當發達的今天,這種簡單的通信方式仍然被保留下來,成為短距離通信的重要方式。在標誌交流中,信號標誌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來表達不同的意思。通常,掛壹面旗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比如掛A字旗表示掛O字旗,表示“有人落水”;掛W旗,表示“我船需要醫療救助”等等。
旗語
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的指揮官通過鳴槍或航行來指揮他的船只。195438+0777年,美國駐英國艦隊司令豪海軍上將印制了壹份信號手冊,成為編寫信號書的第壹人。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壹些旗幟作為速記字母,創造了壹套完整的旗幟。
1817年,英國海軍上校馬裏耶特編制了第壹個國際公認的信號號。方還信號旗* *有40個面,包括26個字母旗、10個數字旗、3個替代旗和1個回答旗。旗幟有不同的形狀:燕尾形、長方形、梯形和梯形。
現代:
手機、電腦、商務痛、電話、廣播、電視、書籍等等。
語言、眼神、手勢、手機、電腦、商務痛、電話、廣播、電視、書籍、網絡,等等,太多了。
快遞、網上投遞、手機、電話、小靈通、信件、快遞、廣告。
發郵件、發短信、打電話、發傳真、視頻會議、衛星定位、郵件、QQ等聊天工具等等。
快遞、網上投遞、手機、電話、小靈通、信件、快遞、廣告、電子郵件、短信、電話和傳真語言、眼神、手勢、手機、電腦、商務痛、電話、廣播、電視、書籍、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