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vyoubaodian/2005 _ 8 _ 24 _ 14 _ 28 _ 534619 . htm
65438+10月元旦
“元”有開始的意思,“旦”指黎明的時間,也指壹天。元旦是壹年的第壹天。
中國元旦的月份和日期不壹致。夏朝是正月初壹,商朝是十二月初壹,周朝是十壹月初壹。秦始皇統壹六國後,以十月初壹為元旦,此後歷代未改(史記)。漢武帝元年,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再次以正月初壹為元旦,就像夏朝的規定壹樣,所以又叫“李霞”,壹直沿用到辛亥革命。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為了“夏天幹得好”,跟著農時走;從公歷,所以統計”,正月初壹(大年初壹)定為春節,公歷(公歷)1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壹命名為“春節”,公歷1命名為“元旦”。
二月情人節
情人節,也稱為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羅馬,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年輕人喜愛的節日。“聖瓦倫丁節”名稱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壹位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道者,他因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徒的迫害而被捕入獄,並於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判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壹封信,表明了他開明的態度和對她的感情。此後,基督教將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三月國際婦女節
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遊行。這場鬥爭贏得了美國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壹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在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采特金的建議下,大會將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以加強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支持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鬥爭。聯合國從1975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從此,3月8日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爭取和平、婦女兒童權利和婦女解放的偉大節日。
四月國際愚人節
每年的4月1日是愚人節,是西方和美國的傳統民間節日。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次采用新改革的歷法——公歷(現行通用陽歷),以65438+10月1為壹年的開始。然而,壹些守舊的人反對這壹改革,仍然頑固地按照舊歷在4月1日送禮物慶祝新年。提倡改革的人嘲笑這些老古董的做法。
聰明風趣的人在4月1給了他們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酒會。並將受騙的保守派稱為“四月愚人”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互相愚弄,這成了法國流行的習俗。18世紀初,愚人節的習俗傳到了英國,隨後被早期的英國移民帶到了美國。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鬥指丁,為清明之用,時萬物清凈明,蓋時萬物清凈明,故名。”在壹年的24個節氣中,人們特別關註4月5日的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祭祀的習俗是從漢代沿襲下來的。以後的民間普及持續了兩千年。這壹天,家家戶戶孝順的兒孫們都會去郊外祭祖墳,割墳,給墳添土,打掃修整好。在現代,孝順的兒子和孫子不壹定會遵守清明節這壹天來清明節掃墓。有的會在節前幾天祭奠,有的會在節後幾天祭奠,但壹般來說,也就是清明節掃墓而已。
五月國際勞動節
五壹國際勞動節,也被稱為“五壹”,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同壹個節日。
五壹國際勞動節起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工人罷工。5月1886,1日,芝加哥21.6萬多名工人為實施八小時工作制而罷工。經過艱苦而血腥的鬥爭,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壹決定立即得到了全世界工人的積極響應。5月1890,1日,歐美工人階級率先走上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和集會,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從此,世界各地的勞動人民將在這壹天聚集遊行慶祝。
母親節
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向希臘神話中眾神之母赫拉致敬。17世紀中葉,母親節傳到英國,英國人把齋戒的第四個星期日作為母親節。這壹天,出門在外的年輕人都會回家,給母親帶壹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阿曼姆和賈維斯(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壹直和母親住在壹起。1905世紀,阿芒姆在母親去世時傷心欲絕。兩年後(1907),阿曼姆和她的朋友們開始給有影響力的部長、商人和議員寫信尋求支持,從而使母親節成為壹個法定假日。阿曼姆認為,孩子們經常忽視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讓人們更多地思考母親為家庭所做的壹切。
第壹個母親節於5月1908在西弗吉尼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個節日裏,康乃青被選為獻給母親的鮮花,並代代相傳。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定為法定母親節。母親節從此蔓延!
六月國際兒童節
1925年8月,來自54個國家的代表齊聚瑞士日內瓦,召開“兒童幸福國際會議”,發表了關愛兒童、保障兒童福利的宣言。關心兒童的國家代表就如何幫助貧困兒童,避免讓他們從事危險的工作以及如何撫養他們提出了建議。大會後,各國政府相繼確立了兒童節。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特克裏骰子村槍殺了140多名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和所有嬰兒。為了悼念利蒂策村和世界各地在戰爭中死去的兒童,反對虐待和毒害兒童,保護兒童權利,1949,165438年10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正式決定,1年6月為全世界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19年2月23日作出決定,規定6月1日為新中國兒童節,同時宣布廢止中國舊國民黨政府自6月1931日起實行的4月4日為兒童節的規定。
父親節
第壹個建議確定父親節的人是華盛頓的布魯斯·多德夫人。杜德夫人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她的父親獨自承擔起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重任。1909,杜德夫人對父親的養育之恩心存感激,準備為他舉行壹次慶祝會。同時,想到所有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她寫信給當地壹個神職人員協會,建議將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給其成員討論,並獲得批準。
1910年6月,人們在這裏慶祝了第壹個父親節。那時候,每個父親去世的人都佩戴壹朵白玫瑰,而父親在世的人則佩戴壹朵紅玫瑰。這壹習俗壹直流傳至今。但在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是不同的,有些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象征,而另壹些地方則用襯著壹片綠葉的白色紫丁香作為父親節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國國會才統壹將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定為父親節。
九月的中國教師節
教師被稱為“園丁”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壹個受到全社會尊重的職業。
1985 65438+10月21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教師節定在9月10,考慮到新學年,學校要有新氣象,師生要有新感受。大壹新生入伊,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營造師生好好學習的良好氛圍。同時,9月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集中力量組織活動,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10國慶節
65438+10月1是中國的國慶節。為什麽把這壹天定為國慶節?經過100多年的英勇鬥爭,中國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10、1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變革。1949年9月CPPCC第壹次會議上,決定將65438+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65438年聖誕節+二月
聖誕節是基督教中的壹個重要節日,定於每年的2月25日65438+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也是壹個常見的世俗節日。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恰逢兩個非基督教節日,即農事節和太陽節,這兩個節日都在隆冬,因此慶祝習俗來源不同。在羅馬帝國的範圍內,2007年2月17日的農神節是娛樂和互贈禮物的日子。65438+2月25日是古代伊朗人崇拜的正義之神米特拉的生日。在新年這壹天,古羅馬人用綠色的樹枝和彩燈裝飾他們的房子,並給孩子們和窮人贈送禮物。條頓部落滲透到高盧、不列顛和中歐,帶來了日耳曼和凱爾特的宗教儀式。所以,有慶祝活動,如團聚,燃燒大塊的柴火,品嘗大木餅,掛樹枝,陳方冷杉樹,拜訪親戚朋友,交換禮物。象征著溫暖和長壽的火和光壹直是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習俗中冬季節日慶祝的內容。常青樹象征著為生存而鬥爭,自中世紀以來就與慶祝耶穌聖誕節聯系在壹起。由於歷法不同,東正教和其他東歐教會的聖誕節日期相當於公歷65438+10月6日或7日。
西方人用紅色、綠色和白色作為聖誕節的顏色。當聖誕節來臨時,每家每戶都要用聖誕節的顏色來裝飾它。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用被砍成塔狀的冷杉和柏樹等常青樹裝飾。上面掛著五顏六色的燈籠、禮物和紙花,還點著聖誕蠟燭。
紅色和白色的對比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在平安夜睡覺前,西方的孩子應該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壹只襪子,等他們睡著後,聖誕老人會把禮物放在襪子裏。扮演聖誕老人也是西方的壹種習俗。
春節
春節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白”曾在他的音樂書中寫道:“正月裏,家家過年,元宵亮燈,月圓人滿,花箱遍地,鞭炮齊鳴,使人遊街。”這是歷史上第壹個春節的生動寫照。
據傳說,這個節日是在中國堯舜時期舉行的。商代的甲骨蔔辭中也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年初過春節的習俗。但當時的歷法是以“觀時”為基礎的,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4年漢武帝元年,中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農歷正月為壹年的開始。從此,農歷新年的習俗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這個節日才改為春節。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正月是壹月,古人稱夜為“宵”,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叫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根據中國的民間傳統,在春回的節日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地上有壹萬個燈籠,所以人們可以看燈籠,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圓。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相傳是漢文帝年間為紀念平陸而設。漢惠帝劉英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家族把持朝政。呂後死後,周波、陳平等人消除了呂後的影響,建立了劉恒作為中國皇帝。因為平息朱祿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文帝都要微服出宮,與百姓同樂,以作紀念。正月十五被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期,正月十五舉行“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司馬遷把元宵節列為太初歷法中的壹個主要節日。
龍頭節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就是主管天上性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那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因此,這壹天被稱為“春節”。中國北方廣為流傳“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民間諺語。
每當春節來臨的時候,在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早上都會提著燈籠去井裏或河裏打水,回到家就點上火,燒香,供奉供品。在古代,人們把這種儀式稱為“吸引天龍”。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吃面條、炸油餅、爆玉米花,與“摘龍頭”、“吃龍膽草”、“金豆開花、龍王升天、雲雨霏霏、五谷豐登”相提並論,以示吉祥。
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人們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上舉行龍舟比賽,吃粽子,戴香包,郊遊和收集艾蒿等。這些活動已經成為壹種永恒的習俗,從古至今壹直延續著。
說到端午節的由來,人們首先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王項偏袒漢奸,因直言不諱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機攻打楚國,楚國的領土被滅。看到國家的毀滅,人民的流離失所,屈原立誌報國,無力回天。屈原壹怒之下,用巨石投洛江自盡。當當地人聽說屈原跳河了,他們紛紛前來營救。他們順流而下,追到洞庭湖,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舟舟繞湖暢遊的景象十分壯觀。這壹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後來,在這壹天,人們會在河上賽龍舟來紀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扔到水裏,只是為了餵魚龍、蝦蟹,防止屈原的屍體被吞食。
七夕情人節
中國的情人節,也被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是“織女”和“牛郎”在天空中相會的時候。“織女”是壹位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這天晚上,普通女人向她乞求智慧和技巧,也向她祈求婚姻幸福。
鬼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被稱為“蘭花節”,也叫“中秋節”。在壹些地方,它也被稱為“鬼節”和“石鼓”。最初是印度的壹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推薦他們的祖先而舉行“盆景”。佛經中《蘭花經》旨在培養孝心,激勵佛門弟子,符合中國流行的先求後遠、哀莫大於心死的信仰,所以越來越受歡迎。木蓮救慕二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壹個蓮花和尚,強大無比。他媽掉進了餓鬼道,食入口化為烈焰,饑餓太苦。目連救不了母親,便向佛祖求教。為了講蘭盆經,她教七月十五做蘭盆救母親。”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稱中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中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因為秋季(指農歷)的七、八、九月,八月在中,八月三十日,在中,所以叫中秋節。所以晚上天上的人比家人團聚的人多,所以也叫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昨日嫦娥以西王母長生不老藥服之,故以月之精去月。“嫦娥為這壹舉動付出的代價是苦役,她終身不能重返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心,寫了壹首詩:“大白兔秋天搗藥,春天復活。女的鄰居是誰?”雖然嫦娥自己對月宮的感覺很好,但是她耐不住寂寞。她每年8月15日的通宵返回地球與丈夫團聚,但必須在天亮前返回月宮。中秋節過後,世人不僅想和嫦娥在月亮上相聚,也希望嫦娥能下凡來看看她的美麗。因此,當許多人在拜月燒香時,他們祈禱“男人想早點去蟾宮,爬仙女的月桂;女人願意長得像嫦娥,圓得像明月。“年復壹年,人們把這壹天當作節日來慶祝。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重陽節、九月九日、榮魚節、菊花節。重陽節是壹個古老的慶祝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節日。在唐代,人們在重陽節有爬山和插山茱萸的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曾在《遠遊》中寫道:“聚重陽之民,慶帝宮”。到了漢代,重陽的習俗逐漸在民間流行起來。據說在殺了漢高祖劉邦的妻子艾妃薇後,齊國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外,嫁給了窮人。家傳說:在皇宮裏,每年九月九日,都要戴山茱萸,吃蓮餌,喝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的習俗從宮廷傳到民間,逐漸盛行。
臘八節
臘月最重要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時期開始,臘八節就被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據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也是在十二月初八實現開悟的,所以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教開悟節”。
臘八有在這壹天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中國有1000多年喝臘八粥的歷史。它最早始於宋代。臘八這壹天,無論是朝廷、政府、寺廟,還是黎民百姓家,都會煮臘八粥。到了清代,喝臘八粥的習俗更加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和王子都要給文武大臣和侍從吃臘八粥,並把米飯和水果分發給寺院,供僧侶們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祖;同時,家人團聚在壹起吃飯,給親戚朋友送禮。
小新年
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是人們祭竈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神都會把這壹家的善惡告訴玉帝,讓玉帝對他們進行獎懲。所以,送竈的時候,人們把糖果、水、豆子、草放在竈王爺雕像前的桌案上;其中,後三幅為竈王爺升天的坐騎。祭竈時要用火將關東糖融化,放在竈神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說玉帝的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所以祭竈主僅限於男性。
此外,除夕夜,竈王爺會帶著神靈來到人間過年,當天還會有“接竈”和“接神”的儀式。家家燒轎子馬,灑三杯酒,送走竈王爺,就輪到他們祭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