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極富生活情趣和健康意義的風俗習慣和禮儀活動。
春節的禮俗活動主要有以下內容:掃年即大掃除。進入臘月後,家家戶戶都要把自家的房屋院落打掃得幹幹凈凈,以整潔、清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壹年。
春節前夕,人們大都以紅紙寫下吉語佳言,貼在門上或墻壁上,增加了春節的歡樂氣氛。
拜年:年初壹早上,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衣服去拜年。通常,先在家中拜長輩,拜主人,年初二、初三、初四開始走訪親友,互相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壓歲錢”。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大多搞新年團拜活動,領導和員工互致新春祝福。
2、元宵節的風俗有哪些?
農歷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稱花燈節。因是壹年中的第壹個月圓之夜,又與春節相連,因此備受人們重視。
元宵節的風俗是觀花燈、鬧花火。正月十五之夜,城鎮街市到處火樹銀花,彩燈高懸。人們制造出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燈和焰火,懸掛各種燈謎。鬧花火就是人們湧上街頭觀賞扭秧歌、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擊太平鼓等娛樂活動。家家吃元宵、吃餃子,祝福團圓,年年登高。
3、清明節的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在每年的公歷4月5日左右。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轉暖,萬物萌發,讓人感到格外清新明快,故曰“清明”。
清明節期間的主要禮俗活動有:清明掃墓是古老的寒食節祭掃祖墓活動的繼續。自古以來,國人死後壹般都是土葬,做有墳墓,在墓前植樹以示保護,並以此作為標誌。經過壹年的風風雨雨,墳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樹木雕零,後人便每至清明帶上食物供奉故人,並整修墳墓四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掃墓之俗。我國自解放後,每逢清明節,人們除了祭祖外,還組織祭掃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
清明節前後,人們結伴出外春遊,領略春天生機盎然的大好景色。人們掃墓或踏青歸來時,常采野花簪發或折柳栽插,表示自己祈求驅邪避煞、消災解禍的願望。民間諺語中就有“戴個麥,活壹百;戴個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的說法。
4、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
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名端陽節。五月五日這天是我國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殉國的日子,因而端午節便和紀念屈原的活動緊密聯系在壹起子。
每逢端午,人們便包粽子,吃粽子。在我國南方,人們還挑選年輕力壯的青年參加賽龍舟活動,使得傳統節日內容更加豐富和健康。農歷五月,天氣轉暖,“五毒醒,不安寧。”五毒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為驅五毒,人們在這壹天裏,大人喝雄黃酒,在門窗上插艾條,以凈化空氣,並將雄黃酒塗抹在小孩的耳、鼻或前額處以殺菌解毒。
5、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即農歷的八月十五。這壹天正值秋分前後,晝夜壹樣長,加之秋高氣爽,故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賞月的習慣。
由於中秋正值秋收的黃金季節,明亮的圓月又象征團圓,人們便賦予它吉祥、美好的含義,合家團圓,飲酒賞月,吟詩作畫,***度佳節。中秋節,人們賞月的同時,還要吃月餅。月餅象征著合家團聚和歡樂,所以,月餅也被稱作“團圓餅”。其形取月之圓,其餡盡味之美,寄托著人們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