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運輸企業如何轉型現代物流企業

傳統運輸企業如何轉型現代物流企業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行業,也是壹個充滿創新精神的行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廠商和銷售商通過成本分析發現,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采購和運輸費用已占總成本的40%~50%,這是壹個重要的利潤源泉,因此他們迫切需要超越傳統運輸方式的現代物流服務。這種產生於生產和銷售領域的物流需求引發了當前傳統的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的壹種趨勢。  壹、 交通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必要性  我國傳統交通運輸企業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主要職能是為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提供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運輸和裝卸等物流環節的服務,是現代物流業的壹個重要環節。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交通運輸企業失去了國家計劃和政府調控的偏愛,抗風險能力先天不足,許多國有交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無情地淘汰。國有交通運輸企業的出路何在,成了擺在企業面前的壹個嚴重的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鐵路部門為了確立競爭優勢,采取了改善服務質量,完善服務設施,加快提速步伐等措施;國家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項目的不斷建成通車,道路狀況不斷改善,公路運輸實現了“方便、快捷、靈活”的“門到門”服務;石油集團的重新組合,輸油管道的大量建成使用,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並存,多種運輸形式競爭的局面。新型運輸形態的大量出現,對傳統運輸方式形成了有力挑戰,市場的激烈競爭也極大地促進和推動了運輸方式的變革。  在我國運輸市場完全放開之前,傳統運輸企業必須要完成自身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否則將難以參與市場的激烈競爭。而傳統運輸企業轉型物流是提升運輸行業層次和運輸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物流具有創造需求的功能,不僅因為物流可以降低成本,使生產商和銷售商的商品價格降低,更重要的是物流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  傳統交通運輸企業通過轉換其本身的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層次,為生產商和銷售商提供物流環節的服務保障,使企業能夠搭上現代物流產業的快速列車。傳統交通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是面對21世紀國內外運輸業的壹種必不可少的戰略選擇。  二、 現代物流與傳統交通運輸的比較  (壹)在經營理念上,傳統交通運輸企業著重強調了“以我為主”,未體現方便客戶,客戶至上的理念,缺乏服務的規範性和時效性。相對傳統交通運輸企業,現代物流企業著重確立方便快捷的經營理念,在服務的規範性、運輸工具和運輸線路的選擇上體現了優質高效的特點。由傳統的“點到點”運作方式轉變為“門到門”的運輸方式。著重強調壹切從客戶出發方便客戶的經營理念。  (二)傳統運輸企業在計劃體制下,服務和質量意識較差,野蠻裝卸、野蠻作業,貨差貨損時有發生。作為服務性行業的交通運輸企業,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交通運輸企業在傳統運輸的基礎上必須向客戶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優質和更符合實際的服務方式,現代物流企業通過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提升了服務質量意識。  (三)傳統交通運輸企業運作模式僵化,缺乏應有的靈活性,運輸效率低。現代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更靈活,大都在經營中采取了信息化、網絡化運作平臺,這種運作平臺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運輸路線和運輸效率。通過企業自身或協作的網絡使客戶在低成本運作中取得效益。客戶小批量、多批次、多流向、高時效的要求,成為交通運輸企業開展現代物流運作的強有力支持。  (四)在市場定位上,傳統交通運輸企業靠國家指令下達計劃,缺少市場營銷的意識,吃著國家的“大鍋飯”坐等客戶上門。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生產企業和銷售商對運輸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物流企業把經營重點放在不拘批量大小,不論批次多少的客戶需求上,為客戶提供安全性和時效性更強的運輸服務,贏得客戶,占領市場。  (五)目前傳統交通運輸企業,很少有不虧損的,企業面前的路越走越窄,許多企業都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而現代物流企業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西部開發的力度加大,各地生產原材料和產成品流動加快,必將刺激物流業的強力發展,這也為交通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的轉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 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基本思路  (壹)觀念更新。充分認識現代物流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作用,用現代物流理論來構築新經濟時代下的企業物流文化氛圍。在企業內,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從決策層到具體操作者,從物流職能部門到非職能部門都要心系物流,心系市場,堅定不移地將物流作為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支持系統。  (二)明確定位。現代物流不是任何壹個傳統行業的延續,而是壹門新興的產業,經過培育可以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要按照這樣的定位來研究和制定交通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發展的總體戰略和規劃。要迅速熟悉和掌握現代物流產業發展中的相關政策。要加速發展交通運輸企業自己的物流體系,占領市場,主動出擊,與鋼鐵、機電、石油、日雜、建材等各行業的大集團聯合,在利益分享的基礎上組建物流聯盟,實現跨行業、跨區域經營。  (三)重視物流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交通運輸企業目前的物流工作基礎較薄弱,有許多工作環節尚未完全鋪開。應積極支持和引導現代物流科研工作,要加大物流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力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物流應用技術的開發與引用。  (四)改善物流管理。在物流建設上要從重視物流機械、設備等硬件要素轉向重視信息等軟件要素;在物流管理方面要從作業層次轉向管理層次,進而向經營層次發展;在物流需求方面要從強調保障運力、降低成本等企業內需求,轉變為強調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等市場需求,從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為重點,轉變到不僅重視效率,更重視整個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效果。物流活動的管理應實現高度的統壹管理。    (五)物流標準規範化。要加強物流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基礎標準的制定工作,並強化應用的協調和組織工作,結合加入WTO的實際,制定能夠與國內外同行業接軌的標準,用規範化的標準約束交通運輸企業的物流活動。  (六)構建物流信息化網絡。構建符合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信息化網絡體系,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化,而且包括上下遊企業之間,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信息的互連互通和***享***用。除涉及企業的機密外,所有的物流信息都可在網絡上向公眾開放,使客戶足不出戶,就能夠找到運輸企業所提供的適用於客戶的個性化服務。雖然近年有些運輸企業加快了構建信息化網絡的步伐,但離先進的物流企業還有較大差距,必須將眼光放得更遠,引進關鍵技術和立足自主開發相結合,迅速建成企業自己的信息網絡,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裝備運輸主業,形成完善的物流服務功能和運營實力。  (七)加快人才培訓和知識普及。在物流運營中,人是第壹要素,不能忽視人對技術的組織和管理作用,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實行現代物流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現代企業的物流管理者不僅是運輸和倉儲專家,而且還必須熟悉軟件程序及信息技術系統,尤其在實施網上交易時,更應掌握電子商務技術。采用物流壹體化,供應鏈管理者必須具備整條供應鏈服務的知識。因此,企業在引進人才的同時,要采取各種方式對企業內的物流從業人員進行物流專業的強化培訓,以滿足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要。  (八)優化結構整合資源。將傳統運輸企業的運輸主業與輔業重組、分離,集中和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做強物流產業。將運輸主業與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如中外運、中儲公司等)聯合,***同組成物流產業鏈,雙惠雙贏;將企業運輸主業之外的產業,憑借企業自身的品牌,以輔助產業的股權與國內外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合資或合股,***同發展壯大。用企業現有的土地、碼頭、倉庫進行招商引資或置換,引進物流技術和管理,將傳統運輸企業的運輸主業做成物流產業。交通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為客戶提供包括采購、制造、分銷、配送、信息等各個環節的全方位的物流服務,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 上一篇:妳知道武術的四大流派是什麽嗎?
  • 下一篇:寧波傳統習俗的構成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