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加減玉竹湯
主治:陰虛寒涼。
[處方]玉竹65,438+00g,白薇65,438+00g,麥冬65,438+05g,沙參65,438+00g,玄參65,438+00g,甘草。6克,橘根9克,荊芥9克。
【用法】水煎服。每次服用20毫升左右,每日2 ~ 3次。心煩口渴多者,加竹葉、天花粉;咽幹、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射幹、瓜蔞;咳嗽、胸痛、痰中帶血者,加鮮白茅根、生黃、藕節。
②青蒿鱉甲湯
主治:治療陰虛內熱的代表方劑。
[處方]青蒿10g,鱉甲20g,生地15g,知母9g,牡丹皮10g。
【用法】水煎服。虛熱嚴重者,加地骨皮12g,白薇10g,胡黃連5g;如有肺燥,加北沙參15g,麥冬8g;治小兒暑熱,加白薇10g,荷梗15g。
③沈淩白術散
主治:陰虛寒涼。
[處方]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2g,陳皮10g,葛根10g,雞內金8g,焦麥芽10g。
【用法】同煎同飲。胃寒者可加幹姜3片,桂枝1.5g。
(2)陽虛寒
①再造散
適應癥:本方原是針對陽虛不能發汗的外感證而設計,後為陽虛寒涼的代表方劑之壹。
[處方]黃芪15g,人參5g,桂枝9g,甘草3g,附子4g,阿莎麗3g,羌活9g,防風10g,川芎9g,赤芍4g,生姜5g。
【用法】水煎服。夏天可以加知母、石膏,冬天不能加;咳嗽痰多者,加夏10g,杏仁10g,桔梗10g;若經絡濕重,四肢疼痛,加蒼術12g,獨活12g,祛濕通絡止痛。
②真武湯
主治:脾腎陽虛,濕阻。
[處方]茯苓12g,白芍10g,白術12g,生姜6g,熟附子9g。
【用法】取1,2杯水,煎至1杯,隨時服用。咳嗽患者加五味子15g,細辛6g,幹姜6g。
③柴胡桂枝湯
【主治】邪郁少陽,營衛不和。
[處方]柴胡10g,桂枝10g,白芍10g,黃芩10g,半夏10g,白芷10g,桑枝30g,甘草6g,蒼耳子10g。
【用法】取1,2杯水,煎至1杯,隨時服用。
(3)氣虛寒
①補中益氣湯
【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解郁,適用於氣虛型、陽虛型感冒。
[處方]黃芪18g,人參8g,炙甘草9g,白術15g,當歸6g,陳皮6g,升麻6g,柴胡6g。
【用法】水煎服。每次10 ~ 15 ml,每日2 ~ 3次,用溫開水或姜湯沖服。如果下陷嚴重,將人參劑量增加到15g,再加山茱萸12g;如果腹部下垂或痙攣較少,再用升麻,用量為24克;腹痛者,加白芍10g,元胡8g;若風濕發作,全身酸痛,加防風12g,羌活10g,茵陳9g,蒼術12g。
②蘇神丸
主治:祛風散寒,化痰止咳。適用於氣虛型感冒。
[處方]黨參75克、紫蘇葉75克、葛根75克、前胡75克、茯苓75克、半夏75克(制)、陳皮50克、枳殼50克(炒)、桔梗50克、甘草50克、木香50克。
【用法】加入11,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30克、大棗30克,加水煎煮數次,過濾。取上述粉末,水煎成丸,幹燥。口服,壹次6 ~ 9g,壹日2 ~ 3次。
③玉屏風散
適應癥:氣弱、肌肉松軟、多汗、精神不振、不喜戶外活動、脈弱、經常感冒者。
[處方]黃芪15g,防風12g,白術10g。
【用法】可加入山藥12g、牡蠣10g、太子參10g煎服。
(4)血虛感冒
①方靜四物湯
主治:祛風散寒,養血補血,故適用於血虛外寒之證。
[處方]熟地黃15g,白芍10g,川芎10g,當歸10g,黃芪15g,何首烏10g,蒺藜10g,荊芥6g,荊芥6g。
【用法】取1,2杯水,煎至1杯,隨時服用。加入10克赤芍和10克牡丹皮。如果減少防風,加入桑葉、金銀花、連翹,對血虛風熱之證相當適用。
②桂枝四物湯
適應癥:適用於血虛外感風寒證。
[處方]黃芪18g,白芍10g,桂枝10g,生姜10g,大棗6枚。
【用法】取1,2杯水,煎至1杯,隨時服用。如果氣虛很嚴重,黃芪劑量改為30克,加黨參18克;如果血虛嚴重,加雞血藤18g,當歸12g;若風邪明顯,加防風12g,荊芥12g;如有痰濕,加夏12克,白芥子10克,白附子8克;如果麻木了,再加入全蠍4克,蠶蛹8克。
③當歸川芎湯
主治:營血虛滯。四物搭配,補中溝通,滋陰而不膩,溫而不燥,調和陰陽,恢復血液循環。
[處方]熟地黃15g,當歸15g,白芍10g,川芎8g。
【用法】取1,2杯水,煎至1杯,溫服。如出現痛經,可加川烏12g,元胡10g。氣虛患者加黨參18g,黃芪18g;如有血虛感冒,加肉桂粉4克;生姜4片;如有崩漏,加茜草8克,艾葉10克,阿膠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