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貼在佛山政府網公開欄)
經過改革開放後30年的快速發展,佛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建築衛生陶瓷生產基地。陶瓷產業的發展對佛山的經濟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力。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國內外陶瓷產業的發展,佛山陶瓷產業面臨著壹系列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受內外因素影響,佛山陶瓷產業發展面臨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
本文首先詳細闡述了佛山陶瓷產業的發展歷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發展歷程。其次,分析了佛山陶瓷產業的現狀,包括取得的成績和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最後,對佛山陶瓷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指出其發展方向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強化區域品牌,增強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
關鍵詞:佛山;陶瓷行業;發展歷程;前景
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壹,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和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具有特殊的意義。在中國,制陶技術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陶瓷的發展史。中國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塑造通過陶瓷的生產體現在許多方面,形成了非常典型的每個時代的技術和藝術特征。
說到陶瓷,人們不得不想到佛山。佛山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有著多樣的歷史文化,其中陶瓷文化無疑是最具特色、影響力和流傳最廣的。石灣陶瓷是佛山壹張靚麗的“名片”,為佛山贏得了“南方陶都”的稱號,也延伸了“大佛山陶瓷”作為區域經濟的概念。
壹、佛山陶瓷業的發展歷程
佛山是鑲嵌在珠三角腹地的壹顆璀璨明珠。佛山陶瓷歷史悠久,南風古竈,五百年連續窯火,石灣娃娃,享譽海內外。佛山陶瓷生產始於唐代,盛於明清。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產區之壹,其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壹)建國前的輝煌與衰落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佛山石灣貝丘,就已發掘出其陶器燒制的歷史序文。秦漢時期,石灣的制陶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地出土的大量陶俑、動物和器物證明,此時已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藝術。六朝時期,石灣人已經掌握了陶器的上釉技術。到了唐代,石灣出現了陶瓷的商業化生產。到了宋代,石灣陶瓷產品已由輪窯生產轉變為龍窯生產,並逐漸形成了專業化、規模化的陶瓷產品生產體系。明代,石灣的陶瓷業進入了壹個繁榮時期。此時的石灣,作為民間陶瓷(所謂民窯)生產的集中地,已經形成了顯著的工業生產特色,並融合了中原名窯的生產技術和高溫釉的廣泛使用,使得石灣陶瓷的制造技術越來越完善,藝術陶瓷開始作為壹種具有地方民間特色的藝術出現,大大提高了石灣陶瓷的藝術品位。《明代綜合詩》載:“石灣瓦為天下第壹”,大體反映了當時石灣陶瓷生產的狀況。清代,石灣陶瓷業進入全盛時期。大量生產日用陶瓷,生產出風格獨特的精品陶瓷,如瓷磚脊、建築裝飾構件、陶瓷仙人佛像、園林用品、陳設、文具、藝術人物、花鳥蟲魚等,不僅經營了中國南方許多省區的廣大市場,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東南亞、歐洲和美國。成為當時生產技術和商品經濟發達的陶瓷產銷基地,為形成當時與湖北漢口、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並稱中國四大名鎮的佛山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被列為全國商品集散地“四大集”之壹。
清朝中期以後,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佛山的陶瓷工業由停滯走向衰弱。國民黨統治時期,佛山陶瓷業不僅沒有發展,反而日益蕭條和衰落,洋瓷進口呈逐年增加趨勢。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業奄奄壹息。盡管如此,它仍然頑強地生存著。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重新崛起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沒收官僚資本,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中國陶瓷工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建立了社會主義陶瓷工業體系。這壹時期,佛山陶瓷工業發展迅速,以石灣為中心,生產美術、化工和建築陶瓷產品,在國內外占有重要地位,占70年代全國出口的20%。
然而,佛山陶瓷業的快速發展還是在改革開放後的30年。改革開放後,以石灣為龍頭的佛山陶瓷工業抓住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迅速調整生產布局,引進先進設備,改革生產工藝,發展建築裝飾陶瓷,創造了陶豆千年輝煌。在短短30年的快速發展歷程中,佛山陶瓷產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改革開放到20世紀80年代末。佛山建築衛生陶瓷開始起步,標誌著中國現代建築衛生陶瓷生產的興起。1982年,廣東佛陶集團率先在中國大陸引進了意大利第壹條年產30萬平方米的彩色琉璃瓦自動化生產線。20世紀80年代中期,佛陶集團在中國大陸率先從德國引進了第壹條現代化衛生陶瓷生產線,標誌著中國陶瓷行業告別傳統工藝和傳統生產方式的第壹步。期間以國企為骨幹,政府在投資、技術和設備引進或開發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東佛山陶瓷集團,大型國有企業,堪稱中國建築衛生陶瓷發展的龍頭企業。當時企業在投資、生產、技術、產品、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培養了大批陶瓷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為佛山陶瓷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佛山陶瓷集團作為我國建築衛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當時的各種技術力量,產量不斷上升,帶動了壹些地方國營和集體陶瓷企業的發展。另壹方面,市場對陶瓷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當時建築衛生陶瓷生產線很多設備需要進口,投資大,項目審批、貸款等環節多,建設周期長,生產技術門檻高,所以生產的發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形成賣方市場,企業效益極佳。壓磚機被稱為“印鈔機”。
第二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初至中期。佛山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實現了多種所有制企業並存發展,供需達到平衡。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恰巧佛山直轄的四個縣相繼改為佛山管理的縣級市,如南海縣改為南海市,順德縣改為順德市。為了發展經濟,鼓勵陶瓷產業的發展,這些在石灣周邊新建的縣級市鎮,如順德的樂從和南海的南莊、西樵、羅村等,都建起了鄉鎮陶瓷企業。同期,廣東率先進行企業改制改革,個人資本開始進入陶瓷行業,部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開始向民營企業轉型。體制機制的變化,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生產格局。同時,佛陶集團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以技術入股的形式為鄉鎮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或咨詢,促進了陶瓷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佛陶集團自身培養了競爭對手。此時,技術設備仍以進口為主。由於技術引進投入大、投資成本高、資金籌措困難,設備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不斷投入新的國產設備,如大型球磨機、噴霧幹燥塔等。隨著陶瓷企業數量的增加和產能的擴大,產品產量成倍增長,佛山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建築衛生陶瓷生產基地。現階段佛山陶瓷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鼓勵。但由於政府對陶瓷行業沒有統壹的規劃,到處建廠,沒有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佛山到處都是硝煙,陶瓷的無序競爭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此時佛山陶瓷行業供需達到平衡,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產品內銷主要依靠當地和地方陶瓷批發市場,產品出口以補償貿易為主,出口量較小。
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末期。這是佛山建築衛生陶瓷的發展和完善時期。壹些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地方政府(主要是鎮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借助國內開發的大型噴霧幹燥塔、大噸位壓機、寬斷面輥道窯、拋光線等設備和生產新技術不斷發展壯大,低成本成為佛山陶瓷產業的主角。1997下半年至1998上半年期間,佛山新投產生產線近200條,建築衛生陶瓷產能急劇擴張,增幅達60%。業內人士稱之為“白色恐怖”,供大於求的局面開始出現。由於市場競爭的升級,壹些國營和集體企業,由於管理機制落後,設備使用了十幾年,已經落後了。同時,由於技術改造資金不足,產品質量不穩定,市場競爭力下降。最後被自己的競爭對手打敗,不得不選擇退出。同時,來自國企的各類技術人才利用自身技術優勢,開始從事與陶瓷相關的配套行業,如化工原料、琉璃、陶瓷機械、廣告公司等,促進了佛山陶瓷產業的發展壯大。產品分銷系統和展廳銷售的出現也促進了陶瓷業的發展。據統計,1998佛山石灣的陶瓷批發市場多達13家。然而,由於產品品種和顏色的增加,壹些企業開始建造大型展廳來展示產品並直接向客戶銷售,同時成立自己的營銷團隊在全國各地銷售。由於企業采購的設備主要是國產設備,出口補償貿易逐漸減少,壹般貿易有所增加,但增速較慢。到1999,佛山陶瓷年出口額約7000萬美元。
第四階段是21世紀初至今。佛山陶瓷開始走上技術創新、產品品牌戰略和市場開拓之路。由於國內市場供過於求,陶瓷制造商開始註重技術設備的改進。大噸位壓機、先進的寬斷面輥道窯和自動化新型布料系統得到廣泛應用,陶瓷產品品種不斷創新。開發了天然石材拋光磚、仿古磚、高級釉面磚和大規格磚。產品不僅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而且部分達到國際水平,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壹時期,佛山陶瓷企業開始重視品牌建設,在產品展示、廣告、營銷等方面下大力氣,出現了許多知名品牌。在這壹階段,佛山的陶瓷產業呈現出持續穩定增長的趨勢。根據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2006年佛山共有陶瓷企業547家,工業總產值572.74億元,工業增加值16492億元,資產總額323.94億元,利潤總額214100萬元,稅收總額2193萬元,全部職工年平均65438與2000年相比,分別增長了59.9%、245.9%、270.7%、565,438+0.4%、65,438+065,438+097.6%、65,438+092.8%和365,438+0.8%,年均增長8.65438。2007年,佛山市規模以上陶瓷工業企業366家,工業總產值665.438+4.45億元,工業增加值654.38+084.62億元,出口交貨值65.05億元,資產總額293.72億元,利潤總額36.44億元,稅收總額654.38+8.09億元,佛山市全體職工年平均水平為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5%、7.3%、7.9%、3.5%、6.6%、9.2%、5.9%、7.8%。2007年,佛山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為654.38+0.49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7%,市場覆蓋全球654.38+0.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輕工業商會公布的2005年全國陶瓷出口50強中,佛山有13家,占全國的26%,占全省的56.5%(23家)。
二,佛山陶瓷產業的現狀
佛山作為中國陶瓷產業的中心之壹,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壹)佛山陶瓷產業發展成就
1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
目前,佛山有65,438+0,000多條陶瓷生產線。建築衛生陶瓷年生產能力分別約占全國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機械約占全國的80%,陶瓷色釉產量約占全國的50%。
2.形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和展示中心。
目前,佛山已形成清科、藍地、華藝、沙崗、河蕩等五大陶瓷專業批發市場,中國陶瓷城、華夏陶瓷博覽城兩大陶瓷展銷中心,江灣路、南莊大道兩條陶瓷專業街,年銷售額超過654.38+00億元。同時,佛山擁有佛山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國陶瓷城兩個展覽場館。2004年陶瓷展業整合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陶瓷展會格局:陶瓷制品展(中國佛山(國際陶瓷博覽會))、陶瓷產業展(中國佛山(國際陶瓷產業展))、陶瓷藝術展(陶瓷節)。
3.產業集群和成熟的產業鏈已經形成。
隨著陶瓷產業的發展,陶瓷機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輔料、陶瓷包裝等相關配套產業的專業制造商也在佛山迅速發展,並形成了專業分工合作。佛山還有陶瓷研究所、陶瓷產品檢測中心、專業學院、發達的專業媒體、廣告公司、運輸公司、陶瓷批發市場、展覽場館等。目前,佛山相關企業和部門超過1,000家,形成了較長的產業鏈,聚集效益明顯。據專家評估,佛山的陶瓷產業成熟度在全國領先,而且離意大利著名小鎮薩索洛非常近。
4.技術國內領先,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經過30年的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佛山陶瓷工業在技術上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在生產設備方面,雖然整體水平還遠遠落後於意大利、西班牙等發達陶瓷生產國,但佛山這種國內外最先進的設備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從創新技術來看,佛山在國內首次成功研發出琉璃瓦、水晶瓦、拋光磚,可以生產出國外無法生產的曲面磚。其創新能力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部分技術在國際上獨樹壹幟。從R&D中心來看,廣東佛陶集團陶瓷研究院是國家級技術中心,禪城區南莊鎮與景德鎮陶瓷學院共建的中國陶建R&D中心是國家級陶瓷研究院,部分企業也有省市級技術中心。從產品檢測機構來看,佛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陶瓷實驗室是國家級建築衛生陶瓷檢測實驗室,佛山質量檢驗監督院陶瓷實驗室是廣東省陶瓷技術監督檢驗站。眾多的國家、省、市技術中心、R&D中心和檢測中心為佛山陶瓷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後盾。
5.形成了壹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實現了區域品牌化。
湧現出佛陶、鷹牌、董鵬、新中原、新明珠、嘉俊、蒙娜麗莎、博德精工、歐神諾、能強等壹大批龍頭企業。同時,培育了壹大批著名的企業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擁有“中國馳名商標”(董鵬、新中源、新明珠、蒙娜麗莎、箭牌)5件,“中國名牌產品”7件,“中國名牌產品”28件,“廣東省著名商標”34件,“廣東省名牌產品”28件。此外,為更好地保護和發展佛山陶瓷的區域品牌,佛山陶瓷行業協會已向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佛山陶瓷”通用商標。“佛山陶瓷”已經成為讓世界了解佛山、讓佛山走向世界的壹張漆名片,成為弘揚佛山歷史文化、宣傳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培養了壹大批與陶瓷行業相關的專業人才。
由於產業集聚效應,各類陶瓷管理人才、R&D人才、營銷人才、策劃人才、技術工人、技術工人向佛山聚集,為佛山陶瓷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佛山陶瓷產業發展的瓶頸
1,資源瓶頸
壹方面,能源短缺。陶瓷行業是典型的高能耗、高耗水、高汙染、低附加值行業。陶瓷生產中,燃料成本占30%左右,近兩年油價飆升,燃料成本增加到40%左右,對以燃料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業影響特別大。隨著油價上漲,化工原料、色釉、包裝材料也水漲船高,再加上技術工人短缺、人工成本增加,佛山陶瓷行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產品價格卻沒有相應上漲,把企業逼到了困境。另壹方面,瓷土資源短缺。市場需求逐年上升,陶瓷企業“斷供”的威脅將是陶瓷行業的陣痛。
2.環保門檻在不斷提高。
陶瓷行業廢氣、二氧化硫、工業粉塵的排放量在所有行業中位居前列。但佛山的陶瓷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大部分企業家環保觀念不強,不重視環保,在環保方面的技術改造投入不夠。目前,佛山市政府已經意識到陶瓷產業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被動局面,正在下大力氣對佛山陶瓷產業進行優化升級,責令不達標的企業整改或關停,但這個過程仍需要較長時間。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佛山陶瓷的技術裝備在國內領先,但與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技術創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數企業缺乏投入,缺乏研發能力,存在偷換技術、產品同質化、技術糾紛多等不良現象,核心競爭力不強;在產品設計方面,新產品數量少,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開發能力,仿制嚴重;在產品開發上,體驗、引進、模仿、實用沒有出路。此外,佛山還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和企業,品牌戰略和品牌管理水平與國內江浙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導致佛山陶瓷在市場上沒有樹立起應有的品牌和價值。
4.出口阻力在增加。
近年來,佛山陶瓷出口大幅增長,佛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建築衛生陶瓷出口基地。但這給國外同類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這些國家和地區紛紛設置技術壁壘、反傾銷等貿易壁壘阻止中國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另壹方面,佛山陶瓷本身也存在壹些問題,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單價低,產品質量和檔次不高。
3.佛山陶瓷產業展望
經過改革開放後30年的快速發展,佛山生產要素的豐度發生了相對變化,原材料、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減弱,而資本、技術和生產管理水平構成了佛山的主導因素。佛山發展陶瓷產業,要有新的高層次的目標定位,不僅僅是發展制造業,而是要發展整個產業鏈,包括技術、文化、品牌。為了充分發揮佛山陶瓷產業的比較優勢,促進佛山陶瓷產業和城市的發展,佛山陶瓷產業的調整勢在必行。
(壹)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註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實現陶瓷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陶瓷產業雖然是佛山傳統四大支柱產業之壹,但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巨大。但隨著佛山現代化大都市的建設,陶瓷產業因資源、能源、汙染等問題與城市建設極不協調,必須強調資源節約和清潔生產。陶瓷行業是典型的資源消耗型和環境汙染型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是打破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途徑,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要求。
(2)強化區域品牌,生產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文化歷史悠久,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產業發展創新的典範。建立這樣壹個品牌並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場的繁榮。佛山的陶瓷產業不僅僅是制磚、做潔具那麽簡單,它還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含義和廣闊的文化內涵。目前,佛山陶瓷已成為佛山壹個強大的區域品牌。佛山陶瓷最大的優勢是市場認知度高——原材料、能源、運輸、人力等成本高於其他地區。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當前,國際產業競爭已從加工制造的生產階段轉向包括研發、營銷、品牌在內的自主創新階段。目前佛山陶瓷生產已達到壹定規模和水平,應推動其從跟蹤模仿階段向以技術、品牌、標準為主的自主創新階段演進,實施差異化戰略。壹是用現代科技手段升級開發現有陶瓷生產設備,二是應用高新技術開發具有知識產權的陶瓷新產品。
(四)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並舉。
陶瓷產業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不適應佛山經濟發展的現狀。必須從生產加工的低端價值鏈向高端價值鏈升級,以適應產業發展和佛山發展的需要。陶瓷產業升級從大生產、小營銷、小科研的“腰鼓式”向小生產、大營銷、大科研的“啞鈴式”產業結構轉變,使產品價值鏈盡可能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陶瓷行業是壹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完全從行業中退出並不容易。許多企業選擇轉移價值鏈中的低端生產環節,將總部和產品研發部門留在佛山,從而推動佛山陶瓷產業升級。此外,生產成本和環境汙染的區域差異也會促進佛山陶瓷產業的轉移。
PS:陶瓷是壹個很大的行業,有很多材料可以創造。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打電話給我,我會盡力為您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