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壹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壹夫壹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流行招贅上門的習俗。傣族舉行婚禮時,都要有隆重的“拴線”儀式,由老人用潔白的棉線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把兩人的靈魂拴在壹起,並祝福新婚夫婦相敬如賓,白頭偕老。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裏,用水浸泡15分鐘後,用火烘烤而成的。
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裏巖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幹,用竹篾穿起來待用。
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涼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壹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酒為傣族人民所嗜愛,壹般都是自家釀制,度數不高,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
幹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傣家竹樓室內用籬笆將房屋分成兩半,內室較小,是臥室,禁止外人入內;外室較寬敞,靠裏部分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靠外部分設有火塘,是取暖、做飯的地方。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傣歷年即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征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壹般是3天。
傣族文學主要是敘事詩。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長篇敘事詩。傣族有傳統的傣戲。傣族舞蹈種類繁多。西雙版納傣族稱舞蹈為“凡”。傣族民間樂器有嘎臘薩、玎、篳、多洛、象腳鼓、铓、排铓和傣鑔等。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武術,西雙版納傣語叫“芬整”,德宏壹帶叫“戛拳”。過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歲,壹般都要學會幾套武術動作,作為防身、禦敵、防野獸之用。
傣錦多是單色面,用緯線起花,對花紋的組織非常嚴謹。傣族是制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雙版納、普洱鎮遠等地是黑陶的主產地。雲南傣族地區的剪紙,壹般多用於刺繡樣稿以及裝飾門楣、燈彩、旗幡和供品等。題材多是幾何形紋和花草鳥獸。傣文書法是以傣文字體為表觀內容,以最初時的火炭筆、白泥巴筆以及後來的“列占”(鐵錐筆)、蕨筆、鋼筆和毛筆為表現工具的壹種線條造型藝術。
傣族的醫學也很發達。傣醫理論認為,自然界存在風、土、水、火“四塔”,而人體同樣由風(氣)、水(血)、火、土“四塔”構成。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猛”和“師娘”,代人占蔔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此外,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語稱“丟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後為謝恩,要集體殺牛或豬壹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後,大家***食。
擴展資料
為廢除傣族社會的封建制度,黨和政府根據傣族地區的具體情況,領導傣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運動,同時在傣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至今***成立了2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具體如下: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立、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彜族傣族自治縣、新平彜族傣族自治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彜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還成立了壹批民族鄉,包括楚雄州永仁縣萬馬傣族鄉、永興傣族鄉,武定縣東坡傣族鄉、保山市隆陽區潞江傣族鄉、芒寬彜族傣族鄉,昌寧縣灣甸傣族鄉、紅河州紅河縣猛龍傣族鄉、臨滄市雲縣糯灑彜族傣族鄉、普洱市翠雲區龍潭彜族傣族鄉等。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傣族風俗習慣
中國政府網-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