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創始人;荀子繼承儒家,同時兼收百家,與孔孟並不完全壹致,但卻是戰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漢代
(1)西漢初年,統治者壹直把黃老之學作為政治指導思想。
原因:西漢初年經濟破敗,萬物欣欣向榮,符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無為而治。
(2)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由此確立了儒家思想為中央王朝的統治思想。
原因:黃老政治使西漢初年社會迅速恢復,經濟發達,黃老之學不能滿足中央集權加強發展的需要。同時,儒學經過壹段時間的自我調整,整合了壹個服務於中央集權的新理論體系。為了進壹步發展統壹事業,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
影響: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打擊地方分裂勢力,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時期儒學-新儒學的發展
(1)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壹”對儒學的影響。理學有兩個流派:朱成理學和王陸新學。
(2)宋明理學兩大流派。
①程朱理學:“二程”在理學發展中起突出作用,即程顥、程頤。南宋朱繼承二程思想,成為壹代宗師。朱的《四書句讀集註》在元代被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明代則確認了理學在思想界的主導地位。
②王陸薛鑫:代表人物有陸九淵、王陽明。其思想核心分別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理學是宋明時期儒學的主流,對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積極影響:重視主觀意誌的力量,註重氣節和品德,強調理智對感情的控制,自我克制,奮發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突出人性的尊嚴,對中華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積極作用。
負面影響:以三綱五常維持專制統治,壓制和扼殺了人的自然欲望,產生了負面影響。
4.儒學的延續與變異——明清之際
(1)“異端”思想家李贄
(1)反對把孔孟學說當作權威和教條。
②倡導個性的自由發展。
(3)從根本上否認“自然正義”的存在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王夫之、顧。
(1)倡導務實的學風和行為,形成經世致用的思想。
(2)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主制的主張。
(3)經濟上: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業都是基礎”。
難點突破
1,漢代理學與先秦儒學的區別與聯系
經過董仲舒的改造,理學與先秦儒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繼承和發展先秦儒學的基礎上,最終取得了統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繼承:先秦儒家倡導的“禮”、“仁”、“仁政”、“民本”被新儒家繼承;
發展:經過董仲舒的改造,理學能夠獲得統治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主要是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等學說,強調王權和等級制度的深化,滿足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同時,理學增加了“大壹統”的思想,吸收了眾多學派的長處,融合了陰陽家、黃老、法家的壹些思想。適應漢武帝的政治需要。
理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從而成為封建正統。
2.朱成理學與王陸理學的異同。
(1)朱成的理學和薛鑫是宋明理學的傑出代表。兩者都是儒學的發展,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兩者的思想實質都是用儒家的規訓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抑制人的自然欲望。他們的差異只是在理學的範圍之內,基本思想是壹致的,觀念也只差50步和100步。區別在於推理方式的不同,即理解事物和發明本質。
(2)朱成理學強調“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張通過“師事”的方法體驗“自然理”的存在,這是壹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心學主張“心即理”,認為人生而有良知,良知即心即理。所以,原因在他們自己心裏,沒必要向外求。他們只要克服私欲,恢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這就是主觀唯心主義。
3.明清君主的批判和啟蒙運動的批判有什麽區別?它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有什麽不同?19世紀末20世紀初康有為和孫中山對君主專制的態度與明清時期對君主專制的批判有什麽區別?
明清時期對君主國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對君主國的批判上,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壹些限制君主國的主張。在當時的文化專制下沒有成為主流思想,所以沒有推動明清社會轉型。啟蒙運動是壹場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後人類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啟蒙思想家主要是批判封建專制制度(集中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主義,為未來的資本主義提出了許多建構,如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社會契約等。他們所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原則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描繪了未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宏偉藍圖,為法國大革命充分動員了思想,對法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康有為通過改革,主張君主立憲,而不是君主專制。20世紀初,孫中山主張通過革命摧毀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主要原因在於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臺。
4.儒家思想獲得其正統地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導地位)的原因。
(1)儒家思想從根本上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
(2)儒家思想強調人對社會的關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是廣大民眾所追求和信仰的。
(3)儒家思想不竭的生命力在於它能不斷吸收其他思想的先進部分,並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作出適應性的調整,因此受到統治階級的喜愛。
5.傳統儒家文化的現代意義。
(1)儒家的道德規範意識是現代社會培養公德意識的壹個主要渠道;
(2)儒家倡導的大壹統思想,對於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促進祖國統壹大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價值;
(3)儒家的民本治國思想對當今政治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4)儒家崇尚和諧的思想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和諧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5)儒家倡導的民本、重農思想對解決今天的“三農”問題也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6)中國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得到了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的稱贊和介紹。
6.如何正確看待傳統儒家文化?
對待傳統儒家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應該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
(1)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那些優秀的價值原則,是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的。
(2)有些內容可以剝離其封建思想內核和有益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中有用的思想成分。
(3)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