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估值?
企業估值,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對自己的企業進行評估,看企業到底值多少錢。那麽在估值之前大家要明白估值的概念。
首先估值有兩個概念:
1、融資前估值
2、融資後估值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舉個例子:
假設壹個公司融資前的估值是1000萬,融資金額是250萬。250萬比上1250萬,融資後投資人所占的股權比例就是20%。這就是融資前估值。
同樣的情況,我們運用融資後金額來計算,公司融資後估值1000萬,投資人出資250萬。這樣公司融資前估值就變成了750萬,融資後總計1000萬,投資人占25%的股份。
同樣估值金額,在不同的說法下,公司可能就會白白損失5%的股份。
5分鐘了解企業如何估值!
常見的估值方法有哪些?
1、PE法,它又稱為市盈率法,PE=公司價值/凈利潤。PE法適用範圍:
1)那些周期性較弱,盈利相對穩定的企業。
2)成熟企業或者收入、盈利水平相對穩定的企業。如果對壹些很早期的企業來說,可能還沒有產生利潤,那麽就無法按照PE的倍數進行估值。
2、PEG法,是在PE法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是市盈率和收益增長率之比,PEG=(每股市價/每股盈利)/(每股年度增長預測值)。PEG估值最大特點是把成長性考慮在內。“G”是企業未來幾年的復合增長率(壹般是3年以上) 因此,PEG估值方法,充分考慮企業未來成長性,即對企業未來的預期。而PE則更註重企業當前盈利情況。PEG法適用範圍:
1)壹般適用比較早期的企業,因為早期企業的增長比較高,如果我們僅僅按PE來計算,這個估值就不太準確了。
2)高成長的企業。比如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可能壹開始業務量比較小,等業務發展到壹定程度,會出現壹個爆炸式的增長。對於這種企業就可以用這個PEG法進行估值。
3、PS法,就是PS=公司價值/預測銷售額;
PS法現在用的相對比較少,但是前幾年會經常使用的。前幾年常用是因為對電商行業投資較多。對於很多早期電商企業來說,它沒有盈利,很難去預估它的利潤的增長。那麽比較可預測的就是銷售收入。所以某壹個時期,業內經常把PS法作為電商行業估值的標準。對於現在的電商項目,可能還會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估算價值。
當然這個方法還有壹些不足的地方,因為PS法的關註點大部分是在銷售額的增長上。從而導致企業會不惜壹切代價去沖銷售額。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付出大量的營銷成本,以及服務成本。有時為了10元錢的銷售額,甚至花出11元費用。所以在用PS法時,同時也要考慮企業對成本的控制能力。
以上都是相對估值法,什麽意思呢?因為估值法並沒有絕對的計算依據,而是以壹個市場目前的狀態,或同類型的公司,又或是同類型的投資活動為壹個參考值。
4、DCF法;絕對估值法中的壹種,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它也稱為現金折現法,它會對企業未來5-7年的經營情況做壹些假設,從而算出未來幾年的收入、成本、利潤情況。再根據回報率等因素所有的現金流進行折算。至於折算後的結果就是企業在目前這個時點的價值。
它是壹個比較全面的方法。他會對企業未來進行經營成果的預測,然後將這個結果進行折現從而進行企業價值估算。從理論上講,它適用於任何類型的企業,因為它是基於基本的經營數據進行未來企業利潤或者財務收入模型的壹個預估。它會涉及很多假設,比如企業未來訂單數量、客戶數量、單價、成本。這些數據未來的假設,往往來自於企業經營的歷史數據。
DCF法最大的優點是基本涵蓋了完整的評估模型,對於企業進行方方面面的假設,然後進行估算。所以從理論上講,它的框架是嚴謹的,也是最科學的。
有利就有弊,對於DCF法來說,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其次對於歷史數據的質量要求也是特別高。如果處理不好這些細節,DCF法就會有壹些局限性。此外DCF在做大量假設時,可能會摻雜高度的主觀性。
比如說,企業今年的訂單數量增長了20%,那明年做的好會有25%的增長;至於25%這個數本身就是比較主觀的。另外,企業現在的產品毛利率40%,假設企業會推出壹個系列的新產品,毛利率能達到百分之六十,即使企業可以用壹些理由去解釋它,但是這依舊是主觀上的假設。另外壹方面是投資人認為合理或不合理,也都是他自己主觀上根據所取的信息去進行的判斷。
所以作為企業方壹定要了解企業的詳細情況,甚至是壹些財務、金融公式,當投資機構根據DCF方法做出企業的估值,企業要先判斷估值是否合理,如果不是很合理企業可以對增長率、未來的生產規模等,提出問題和質疑。那麽企業可能就會談到壹個合理的估值。
壹般來說,相對估值法是絕對估值法的印證和補充。往往現實融資過程中,大多都是以相對估值法來定企業價格的。因為絕對估值法是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其次對於投資來說關心的並不是企業未來的現金流,而是未來退出時,是不是能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