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是連接西北、西南、東南,輻射川、陜、甘、鄂的主要物資和信息集散地之壹。漢中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4.3℃,降雨量871.8。被譽為西北“小江南”、“黃金甌越盆地”。1996年,國務院批準撤地改市。
漢中資源豐富,生物、礦產、水電、旅遊、軍工五大資源在全省乃至全國仍有壹定地位,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生物資源豐富。被譽為“地球同緯度最佳生態環境”。形成了植物南北方生長的特點和生物種群的多樣性,被譽為“生物資源寶庫”和“自然物種基因庫”。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51.2%,植被覆蓋率56%,林地面積居全省第壹、西部第二,活立木蓄積量8781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地500萬畝。秦巴無閑草,藥用植物1300多種,居全國地(市)級第二位。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黃柏、延胡索占全國產量的50%以上,是我國重要的生產基地。野生動物280多種,其中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等被列為國家和省級保護的珍稀動物42種,特別是漢中特有的世界鳥類朱鹮,現已繁殖到260多只。
礦產資源豐富。漢中發現的90種礦產中,已探明儲量的有60多種,中等及以上規模的有35種,潛在經濟價值約6543.8+0568億元。中國略陽、勉縣、寧強三縣交界處的“金三角”,被李四光先生譽為“中國的烏拉爾”,是中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壹。鐵、錳、鎳、鈦、鋅、磷、蛇紋石、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礦產儲量。位居全省前列,極具開發價值。
水能資源豐富。嘉陵江和漢江是兩大水系,是長江的壹級支流。支流500多條,流域面積500平方公裏以上的有13條。全市地表徑流量21.7億立方米,地下水綜合補給量31.7億立方米,占全省水量的三分之壹。水能資源儲量260萬千瓦,可開采量87萬千瓦。它是中國西北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壹。
旅遊資源很多。漢中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漢中就有郡,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古漢臺、白江灘、張亮廟、蔡倫墓、武侯墓、古堡斜棧道、十三品、靈雅寺摩崖石刻等。是漢三國旅遊熱線,其中武侯墓、白泄路石門及其石刻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8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南湖、紅寺湖、南沙河、天臺山、五指山等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漢中還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壹部分,李先念、許、徐海東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生活和戰鬥過。
編輯本段回目錄漢中-行政區劃
區號:0916郵政編碼:723000人口:510000。
地理位置:位於陜西省南部
區劃:區劃:下轄漢臺區、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等。
漢中面積27246平方公裏,人口374萬(2004年)。
漢臺區面積556平方公裏,人口53萬。郵政編碼是723000。中山街區人民政府。
南鄭縣面積2849平方公裏,人口55萬。郵政編碼是723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固縣面積2265平方公裏,人口51萬。郵政編碼是723200。縣人民政府設在王波鎮。
洋縣面積3206平方公裏,人口44萬。郵政編碼是723300。揚州鎮縣人民政府。
西鄉縣面積3204平方公裏,人口40萬。郵政編碼是723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勉縣面積2406平方公裏,人口42萬。郵政編碼是724200。綿陽鎮縣人民政府。
寧強縣面積3243平方公裏,人口33萬。郵政編碼是724400。縣人民政府駐漢源鎮。
略陽縣面積2831平方公裏,人口20萬。郵政編碼是724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鎮巴縣面積3437平方公裏,人口8萬。郵政編碼是723600。景陽鎮縣人民政府。
留壩縣面積1970平方公裏,人口5萬。郵政編碼是724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佛坪縣面積1.279平方公裏,人口3萬。郵政編碼是723400。縣人民政府駐袁家莊鎮。
編輯本段回目錄漢中市-自然資源產品與資源
淡水資源:淡水儲量6543.8+046.25億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儲量為365438+7500萬立方米。
地表水儲量為365438+7500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市區可用土地面積52.2平方公裏。
其中,規劃工業用地7.17平方公裏。
商業用地2.85平方公裏,
居住用地為16.6平方公裏。
農業用地0.26平方公裏,
其他用地25.32平方公裏。
礦產資源
漢中市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富集區,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目前已發現礦產92種,產地近千個,探明儲量的礦產60種,礦區289個。有金、銅、鐵、錳、硫、磷、石英巖、石膏、纖維水鎂石、石材等,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和優勢。該市非金屬礦產儲量大,經濟價值高,具有開發利用優勢。目前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44種,為黃金、有色金屬、鋼鐵、化工、建材和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編輯本段回目錄漢中市——漢中八景簡介“漢中八景”分布在漢中、南鄭兩縣。這些景點有的是美麗的自然風光;有些是著名的歷史遺跡;有些描繪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景色秀美,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現根據文獻和民俗,簡要介紹“漢中八景”的歷史和現狀:
(1)屋頂上的夜雨
天臺山位於漢中北部,距縣城約70華裏,是漢中盆地周圍群山的最高峰。蹤跡彎彎曲曲?環,石階步步。高峰鳥瞰河流、丘陵、雲海,故有“更壞門”。山泉清澈嗎?周圍,奇峰怪石,天空如畫,景色十分美麗。明清有些詩人感情豐富,但清朝是嚴謹的。《遊天臺山》詩說:“蒼石立嵯峨,險路新舊,窄寺隨峰轉,僧多野雲歸,金店畫暗門常閉,畫墻越來越暗。
它從山腳盤旋而上,穿過胡荃、蛇神崖、南天門和瓦寨頂(峰)。翟定平院,面積約九畝,有明代建造的“藥王殿”,前後古松古柏。
因為天臺山高聳入雲,容易積雲,氣候多變,時晴時雨。另外,晝夜溫差大。每當夜間氣溫下降時,雲層凝結成雨,於是有人用神話色彩將這種自然現象宣稱為“屋頂夜雨”。
(2)寒山木刻歌曲
寒山在漢水南岸以西,距漢中約四十五華裏。山路曲折,石階相連。相傳劉邦駐守漢中時,曾在此下馬休息,故名“麻鞋”。山上有馬鞍峰、青山溝、黃草坪、牛蛋村等地。這裏有四座小山,山谷,重疊的梯田,竹林,風景秀麗,風景如畫。山後有黃龍、黑龍二泉,因流水長,灌溉方便,為山區重要水源。
寒山附近的農民,每到農閑時節,就成群結隊上山打柴,壹邊勞作,壹邊高聲歌唱,相互呼應,壹問壹答,被稱為“山歌”。寒山的美景和樵夫響亮的歌聲回蕩在山谷中,隨風流淌數裏。協調形成壹種自然美,這就是“詩人們”所贊美的“寒山木刻歌”。
然而,舊社會貧農的生活並沒有詩人想象的那麽美好。這裏用兩首民謠來說明“寒山伐木歌”的真實內容:(1)壹擔幹柴扛在肩上,(2)壹擔柴火雙肩挑,樵夫無柴燒,風雨交加。
樓主高樓辦酒宴,把高樓炸成平地,樵夫在坡前砍野!到處都在下雨。
(3)龍江小肚
包河下遊古稱黑龍江。抱水河橫跨龍江鋪和長寨街之間,向南流約五裏,在白象街與漢水河匯合。
龍江鋪與長寨街之間的包河古渡,又名龍江渡。渡口兩側,泥沙淤積,形成壹大片沙洲。蘆葦遍地,雜樹生。深秋,楓葉紅,蘆花開,水鳥聚,大雁成排飛,江南風光蘆葦滿。
黎明時分,天光明媚,江面霧蒙蒙,載滿行人的渡船在鱗次櫛比的江面上迂回穿行,與周圍沈浸在晨光中的景色相映成趣,構成了壹幅“過龍江”的美麗畫卷。
(4)梁山十堰
距漢中以西約30華裏的梁山,是海底沈積巖地殼運動形成的山峰和巖石構造,完整地保存了地殼變化,為地質研究提供了重要標本。
石巖是古代底棲動物腕足動物的化石。與沈積物同時沈積在海底,在海水的壓力下成為沈積巖。地殼變化後,海底上升成為陸地,陸地表面褶皺成為山脈。巖石風化,成為沈積物,動物化石與周圍沈積物分離,暴露於地面。普通的巖燕就是這些化石中的壹種。
遠在三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漢中還是汪洋大海。所以這類化石經常出現在海底沈積巖形成的涼山。在蘇東坡的《雨亭記》中,有“風欲起羊(鳥名)舞,天要下雨石燕飛”的描寫。“梁山十堰”已成為漢中獨特的異域異物。梁山風雨也被人們視為絕妙的風景。
(5)水笙古規
從漢中市東南郊望江南,群峰秀麗,漢江流淌,山巒起伏,樹木蔥郁。“水笙古桂”指的是分布在這座山上水笙廟和廟後的五股泉水和壹棵桂花樹。
水笙廟離漢中約20裏。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背靠大山,面朝河流。山青水秀,翠柏參天,滿山繁花似錦,芳草萋萋,景色秀麗。是漢中的著名景點。
泉水分為青龍、黃龍、赤龍、白龍、黑龍五泉。赤龍泉在寺內,白龍泉在左邊,其他三泉在寺後山坡上。每壹個泉水都是由五種不同顏色的石頭組成的,所以泉水似乎被分成了五種顏色。由於地下“含水層”的自然變化,除白龍泉外,其余四泉早已幹涸。
桂花位於寺廟的中庭,大致呈三面形,左側枝斜,枝葉茂密。它在秋天開花,有五片花瓣。相傳為漢代的種值,故又稱漢桂,學名桂花,屬於木犀科的壹種亞喬木植物。多產於溫帶、亞熱帶、熱帶。在溫帶,如果生活條件沒有大的變化,樹齡可以達到1000年左右。雖然莖又粗又老,但花依然芳香濃郁。這棵桂花樹是在大約500年前的明朝建廟前後種植的。
(6)東塔和西影
東塔,位於漢中城外的東莞凈明寺,是壹座十壹層的方磚塔,始建於唐初。城東南角的古東湖,相傳是劉邦駐守漢中時的飲馬之地,故又稱飲馬池。東塔和東湖之間的距離大約是500米。“東塔西影”是指東塔的影子落入東湖水面的場景。
晴空萬裏,或明月當空的夜晚,東塔的影子倒映在碧波蕩漾的東湖中。塔身的層次和塔上的裝飾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與湖周的古樹垂柳、城垛亭臺及其在湖中的倒影交相輝映。景色奇特而壯麗。
《南鄭縣誌》載有清初詩人所唱關於東湖塔影的詩詞,對這壹情景有詳細描述:“漢陽小思塔,飛影入東湖。海浪皺佛龕,海浪寂寞。鏡花緣真變,隱月有虛無,長奇觀。”
清朝初年,漢中城人煙稀少,樓房低矮,尤其是東湖周邊,空曠荒涼。塔湖之間無高樓,人見“東塔西影”。後來蓋了房子,塔影就被樓房遮住了。所以,這片風景漸漸成為了傳說中的歷史遺跡。
(7)草堂霧霾
早些年以前,漢中南門以東的地區非常荒涼。有壹個舊水池,占地約五六畝。大街小巷的雨水都積在池子裏,壹年四季都不賣。池邊很寬。細草,故名草堂。草塘四周,古柳環繞,翠竹、何首烏花開。白鵝遊泳。在人口密集的古城裏,有壹道獨特的江南山村風景。
草堂南岸右側,老草堂廟。《南鄭縣誌》引用寺內碑文:“建之時,世遠未考”。寺內廟宇巍峨,結構精巧,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凝結而成的古建築。
每天清晨黃昏,附近的人們,炊煙裊裊;池水霧蒙蒙,微風輕拂,飄在竹柳枝頭、殿頂、花草上、碧綠的水池上。遙望草塘風光,如在輕煙輕霧中,這就是“草塘煙”的歷史場景
解放前,草堂寺的建築已經部分腐朽坍塌。草堂也淤塞了很久,只剩下壹個小水坑。解放後,寺內房屋修繕,用作衛生機構駐地。草堂地區修建了大量的住宅樓。當年只有封建文人才欣賞的風景,早已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失。
(8)夜影碑
如今的漢中南郊,是壹片四季常青的菜地。但幾十年前,這裏是壹片常年被冷落的不毛之地。尤其是祭祀臺周圍,雜草叢生,蒿、狐、兔無頂,墳墓眾多,場面十分荒涼。
現在站在祭臺前,土紅色的石碑是由涼山沈積巖雕刻而成,碑上的斑點是水下動物化石的痕跡。從石碑的形制來看,與矗立在古漢臺上的“石玉亭”石碑相似,大約是明代的遺物。
這塊石碑,因為含有動物化石和磷,或者因為在磷礦石的作用下含有壹定的磷元素,曾經在黑暗中閃閃發光,所以被人們驚奇地命名為“夜影碑”。
編輯本段回目錄漢中——漢中歷史事件劉邦在漢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被項羽封為漢王,以南鄭(今漢中)為治巴、蜀、漢中之地。四月,劉邦率軍南下漢中。在此廣招賢才,設壇拜韓信為將軍;然後按照韓信的計劃,修建明朝棧道,偷偷越過他們的陣地,壹舉平定三秦。蕭何留在漢中,發展農業和桑業,從漢中和巴蜀收集糧食供劉邦軍事使用,從而確保了與楚的勝利。
東漢第二年(191),張魯以五鬥米統治漢中,益州知府柳巖派督軍張魯和另壹部攻占漢中。兩個在這裏鋪了五鬥米路。張魯殺了張繡後,漢中郡改為漢寧郡,建立了“五米豆道”的統治,這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政權形式。無長官,設義府,關隴等地流民遷漢中。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到漢中征張魯,張魯投降。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劉備領兵攻占漢中。次年七月,劉備在勉陽(今勉縣)設壇,自立為漢中王。
諸葛亮,根據漢中伐魏蜀漢五年計劃(227年),丞相諸葛亮依據《典例》出師漢中,並以此地為根據地,鼓勵士子停止農耕,創造了木牛流馬。八年間,六次出兵伐魏(史稱“六出祁山”)。然而他的野心失敗,死於五丈原,葬於勉縣定軍山。
姜維據漢中、隴南,後期攻魏、。姜維繼承諸葛亮遺誌,管理漢中、隴南。九次出兵,北伐曹魏,互有勝負。姜在漢朝實行“聚兵聚谷”以防備敵人,但最終因政治上的失敗而失敗。
茶馬互市漢中自唐代以來盛產茶葉,西北少數民族常以馬換“山南茶”。到了北宋時期,私人買賣茶葉是被禁止的。宗申統治時期,實行“茶馬律”,大量收購茶葉,運到西北換馬。漢中地區生產的茶葉因其品質高、產量大、運距短而備受關註。熙宗十年(1068),專門委派茶馬司在漢中收購茶葉,運到西河(今甘肅臨洮)換馬。直到酰基清除?布朗威脅怎麽了?壹塊牌匾?可憐的齲齒?棕色威脅?壹塊牌匾?妳嫉妒杭州嗎?我⒓勇ぐ?審核發證的官辦有專門的茶馬建議來履行職責。
據《周星》記載,北宋宋江農民起義軍將領史賓於建炎元年(1127)七月,率其余部攻克周星(今略陽縣),稱帝。進入漢中後,攻城已不可能;兵又進關中,占領長安。第二年冬天,他被宋軍俘虜並殺害。
南宋時期,吳郡和吳與金、劍燕交戰四年(1130)。金兵南渡秦嶺,欲攻漢中,南入巴蜀。抗金名將吳軍、吳麟駐守漢中以北的略陽、豐縣進行抵抗。他們分別駐紮在1130 10,1132冬季,1133 65438。吳三代守漢中八十余年,守南宋半壁江山,使晉人不能南下刺探蜀。
陸遊在漢中南宋大道幹了八年(1172)。陸遊曾任川陜傅玄駐王彥幕府大使,主張抗戰,深入秦嶺視察軍情。他曾在抗金前線漢中刺殺老虎,寫下大量抗金愛國詩篇。
李蘭義入漢中元年(1862)五月,雲南昭通農民起義軍、蘭大順由蘭率領,由四川進入漢中,先後攻占鎮巴、西鄉、洋縣。在洋縣,他們宣布廢除清朝,建立農民政權,提拔蘭大順為“大漢顯王”,刻敕頒布法令。六月,攻城、築壩形勢嚴峻;九月,攻占佛坪堂;十月,城破,南鄭受襲,寧陜受襲,據鎮安。次年,與太平天國西征軍壹起圍攻漢中郡,攻占縣城。同治三年春,退漢中。
二月(1863),太平天國助德才、段王蘭、賴、齊成輔,統帥馬融率軍從安康進入漢中,包圍漢中,清廷出兵攻打。八月,起義軍攻占漢中府城。次年正月,起義軍主力東進,退出漢中,退回天京。
1932年冬,紅軍開辟陜南蘇區。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許等人的領導下,經漢中進入川北,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1933年至1935年,在南鄭、鎮巴、寧強、勉縣等地建立了縣級紅色政權——山南縣、赤北縣、南鄭縣、寧強縣和部分區、鄉、村蘇維埃政權;同時開辟了漢中至川北的紅色交通線,為紅軍輸送了大量的信息、藥品和物資,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根據地的戰鬥。
陜南紅軍戰役1935年2月3日,紅四方面軍發起陜南戰役,集中主力、4軍、9軍、30軍、31軍、訓練隊、遊擊隊* * *約3萬人強攻漢中,向城固、勉縣、寶城之敵發起進攻。22日,紅軍奉紅四方面軍總部命令,主動撤出陣地,返回川北。
西北聯合大學1937遷至Xi安,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理工學院於9月10遷至Xi安,組成Xi安臨時大學。1938年初,侵華日軍逼近潼關,Xi安被日軍飛機轟炸,於是安臨時大學遷至漢中,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本部設在城固縣,分六個學院:文理學院、教育學院和法商學院設在城固縣,工學院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天主教堂,醫學院設在南鄭縣黃家坡,農學院設在勉縣武侯祠。7月,工學院和農學院獨立成立。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和西北醫學院,仍設在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並而成)仍位於城固縣古八路。抗日戰爭時期,漢中成為全國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壹,海內外學者、專家、名人雲集,原因是華北和Xi的上述高等院校和部分中等專業學校、普通中學及軍政機關遷至漢中。1944,西北師範大學遷至蘭州;1946西北大學遷至Xi安,西北農學院遷至陜西武功縣,西北工學院遷至鹹陽。
抗日戰爭爆發後,華北淪陷區等地大量難民兒童和孤兒逃往漢中。1939年6月,國民政府救濟委員會在漢中市西郊西口寺設立西北兒童教養院,收養3-14歲無依無靠的兒童。成立以誌誠為院長起步,11年6月正式成立。醫院分布在四個地方:鰲口寺、吳家山、黃嘉穎和趙宅。除原有的四座寺廟外,還修建了120多間房屋;1944接收安康市兒童教養院;65438+9月0945被國民政府社會事務部接管;1946年2月更名為陜西省人社部第壹托幼院。抗戰時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教養院,先後收容了3000多名困難兒童。很多困難孩子畢業後去了抗戰前線,或者去深造,有的後來成為了國內外著名的學者專家。解放後,醫院改建為漢中市社會福利院。
焦山國際廣播電臺的建立1939,抗日戰爭激烈,國民政府在漢中市北石馬鄉焦山廟建立了大型國際廣播電臺,使用英國制造的3600瓦馬可尼對講機。1941 5月投入使用,電路遠至歐美、南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聯系盟國的重要電信站。配套工程包括城東周家灣中控室、鋪鎮鎮北安冉廟接待處、東郊武集莊壹個辦理私人電信業務的電報室。1945抗戰勝利後,國際無線電設備拆除。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漢中是大後方重鎮,抗日戰爭建立時作為重慶首府。1943年9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漢中設立主席營,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任營長,下轄第壹、第五、第十戰區,指揮華中、西北抗日。1944年,第壹戰區總司令部(司令陳誠)遷至漢中。這期間,在城北的石燕寺(1938年從河南洛陽遷來)成立了中央陸軍軍事學院分院。1945 10月,業務操作取消。
漢中市——壹座歷史名城——漢中位於陜西省南部的秦嶺和巴山之間,北臨秦嶺,南臨漢江,屬於漢江上遊。東鄰城固縣,南以漢江、南鄭縣為界,西與勉縣接壤,北與留壩相連。它南北長37公裏,東西寬22公裏,總面積538平方公裏。地勢南低北高,其次是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平原是漢中盆地平原的壹部分,占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海拔約500至700米。北部的丘陵和山脈占該市總面積的三分之壹。
漢中盆地是漢江上遊最大的盆地。西起勉縣武侯鎮,東至洋縣郵亭鋪。它長約116公裏,寬5至25公裏。它是漢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階地平原。漢中市位於漢中盆地平原中部。由於南緯和秦嶺對寒潮的阻擋作用。這裏氣溫高,冬季溫和,是我國北亞熱帶的壹部分,也是陜西省水熱條件豐富的地區之壹。地理景觀和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具有明顯的南方特色,被稱為陜西的“小江南”。自漢代以來,這裏壹直是陜南山區最大的農業中心和糧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