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中國古代服裝的疑問?

關於中國古代服裝的疑問?

中國歷代服飾的來龍去脈

漢服是指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自黃帝“垂衣而治天下”以來,延續了3700多年。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皮膚”,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代表著這個古老民族華麗、典雅、博大的氣質。

漢服的基礎知識、形制、歷史及相關傳統習俗。

先秦時期(26世紀-256年)的漢賦

神話傳說時代(26世紀初至20世紀初)

夏朝(22世紀末-17世紀初)

漢服的起源

神話傳說的起源——中國的始祖,傳說中的上古皇帝軒轅黃帝統壹了華夏部落。在他的統治下,政治穩定,文化進步,國力強盛,有許多發明創造,如文字、農業、音樂、歷法等。據說黃帝的公主嬪祖開創了養蠶和絲織,從而發明了漢服。雷祖衣遍天下,帛美中國。自西周以來,她被視為中國之母,第壹蠶。

實際起源——古代,生產力極低。對於人類來說,服裝的起源是出於實用性。石器時代以後,人們掌握了制作和使用工具的方法,發明了骨錐和骨針,從而創造了原始的服裝。大約50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穩定,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他們開始用織成的亞麻布做衣服,後來發明了養蠶和吐絲,人們的衣服和服飾越來越齊全。

商朝(公元前65438年+7世紀早期-公元前65438年+0世紀)

商朝是中國第壹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根據眾多考古發現,這壹時期漢服的基本風格已經完全形成。這壹時期的服裝主要由上衣和下擺兩部分組成。袖口較窄,沒有扣子,腰間系壹條寬邊帶,在腹圍前加壹個類似裙子的“護膝”,遮住膝蓋。

這壹時期的面料色彩多為暖色,尤其是黃色和紅色,偶爾會有棕色和褐色,但這並不代表沒有籃、綠等冷色。只有朱砂和石黃制成的紅黃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穿透力更強,所以長期不變,壹直保存至今。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的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是染與畫相結合,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往往是在織物織好後再用刷子刷上顏色。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11年)

周朝以封建制度立國,以嚴格的階級制度鞏固帝國,並制定了壹套非常細致周密的禮儀規範社會,穩定天下。服飾是每個人階級的象征,所以服飾制度是立法的基礎之壹,規定非常嚴格。

周朝的服飾大體沿襲了商朝的服飾制度,略有變化。衣服的款式比商代略寬松。袖子有大、小兩種款式,領子壹般用右開衩交叉。紐扣不用,壹般系在腰上,有的腰上掛著玉飾。裙子或褲子的長度短至膝蓋,長至地面。

東周(春秋戰國) (公元前7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壹件重要的漢服——深衣。深襖是壹種直筒長衫,將衣身和襯裙包裹在壹起,分別裁剪但上下縫合,故名“被深”。深服延續了漢服壹領壹右領的特點,對社會影響很大。男女都可以穿,不分等級。裙子分為弧形和直筒兩種款式。外觀的區別在於下半身是否有環繞紋。這壹時期紡織印染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漢服上出現了許多復雜華麗的圖案。

秦漢時期的漢服(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280年)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奪得政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國家。秦始皇統壹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等。對中國國力和漢民族的形成和延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代漢服主要繼承前朝的影響,仍然以袍服為典型的服裝樣式,分為曲形和直形兩種,袖子也有兩種樣式。秦代日常生活男女差別不大,都是大胸窄袖。不同的是,男人腰間有皮帶,末端有掛鉤。女人只用絲帶束腰。由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對秦代服飾習俗的研究有了豐富的史料。

漢朝(公元前206-220年)

漢朝是中國最重要、最傑出的朝代之壹。這壹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當地民族文化蓬勃發展,取得了很高的藝術和審美成就。在經濟、科技、文化上領先於世界的漢帝國,給中華兒女留下了永遠的驕傲。今天,在中國占絕大多數的漢族以漢朝命名。

從這個時期開始,平民開始穿精細編織的衣服。在漢代,五顏六色的深衣不僅是男人穿的,也是女人衣服中最常見的服裝樣式。這類服裝緊身窄,長且能拖地,下擺壹般呈喇叭狀,不足以展現女性的溫柔優雅。袖子有寬有窄,袖口多為包邊。領子部分很有特色,壹般是十字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內衣。穿幾件衣服,每壹層的領子都會露出來,最多可達三層以上,稱為“三重衣”。另外,漢代的窄袖緊身衣服。幾經周折,衣服纏到臀部,再用絲帶系好。衣服上還畫著精致華麗的圖案。

漢代男女都可以穿。這種服飾早在西漢就出現了,但不能作為正裝。原因是古代褲子沒有褲襠,只有兩條褲腿蓋到膝蓋,用帶子綁在腰上。這種無襠褲,不加外套就會露在外面,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尊重人的行為。所以在外面穿五顏六色的衣服很有必要。

後來隨著服裝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有了改進,出現了有襠褲。內衣改進的結果是,把深衣圍在前面是多余的,所以東漢以後,直紋逐漸流行,取代了深衣。

漢代女裙上裙下裙的樣式,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流行,穿這種衣服的女性逐漸減少。有人據此認為這種服飾在漢代根本不存在,到了魏晉南北朝才重新出現。其實漢代的女性並沒有拋棄這種打扮,在漢樂府的詩中也有很多描寫。這個時期的裙子款式壹般都很短,只到腰部,而裙子很長,垂到地面。裙裝是中國最重要的女裝形式之壹。從戰國到明朝,兩千多年來基本形狀保持著原來的風格,雖然長度和寬度不時變化。

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漢代絲綢刺繡織物生動地展示了其裝飾風格的特點,反映了漢代紡織業的發展水平。漢代染織技術在繼承戰國傳統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染織品種增多,不僅能織出精美多樣的圖案,而且染織技術水平也很高。染織技術的進步是漢代服飾質量提高的基礎。隨著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建立,中國服飾之美從此傳播到四面八方。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賦(220-589)

三國(魏、蜀、吳)

晉朝(265-420)

南北朝時期(420-580)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崇尚自然,超脫於物,真誠自賞。魏晉風度也體現在漢服上。這個時期的男人普遍穿長袖襯衫——長袖襯衫。在黎巴嫩,從王子和名人到普通人,他們都把寬襯衫和長袖作為最重要的東西。魏晉南北朝婦女的服飾繼承了秦漢的習俗,吸收了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壹般來說,他們穿襯衫,外套和皮帶。風格大多是上儉下豐,寬上加寬。它們的特點是:雙排扣、束腰、寬袖。袖口、裙擺、下擺用不同的顏色裝飾,壹條條紋裙,腰間系壹條絲綢腰帶。衣身部分緊身,袖口肥大,裙子是多折裙,長拖地,下擺寬松,達到帥氣別致的效果。再加上豐富的珠寶,體現了奢華與美麗。當時,婦女的下裙,除了彩色裙子,還有其他裙子。

到了魏晉南北朝,傳統的深衣制度不為男性所采用,但仍為女性所穿。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差別很大。在衣服的下擺,加壹些飾品,壹般是真絲面料的。其特點是呈上寬下尖的三角形,層層疊疊。另外,因為圍裙上伸出的飄帶比較長,走路像燕子飛。到了南北朝時期,這種服飾又發生了變化,去掉了拖地的緞帶,加長了尖角的“燕尾”,使兩者融為壹體。

隋唐漢賦(581-960)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907)

五代(907-960)

581年,隋朝建立,結束了自東漢以來的四百年分裂。這是秦漢以後重新建立的封建大壹統國家,是以漢族為中心的新的民族認同。南北服裝互相效仿,行業已近絕境。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開啟了中國古代最輝煌的篇章。唐朝時期,國家穩定,經濟繁榮,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封建文化達到了頂峰。經過漫長的傳承、演變和發展,近三百年來的唐代服飾成為中國服飾發展中極其重要的時期。壹方面,唐代服飾繼承了歷代冠服制度,啟迪了後世的著裝方式;另壹方面,唐代服飾的發展具有包容性,被廣泛采用和收藏。唐以後的五代十國是唐宋封建軍閥割據的延續,在服飾上大體沿襲了唐朝的制度。隋唐時期的服飾,無論是官服還是平民服,無論是男裝還是女裝,都表現出了開放的心態和開拓的精神,充分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民族性。

唐裝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飾。隋朝和初唐時期,女性以小袖作為短褲,穿著高腰的緊身長裙,壹般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用絲帶紮在腋下,給人壹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絲綢,又叫“畫絲”,通常是用壹層薄薄的紗織成,上面印有圖畫圖案。長度壹般在兩米以上。使用時,它披在肩上,卷在兩臂之間。唐代婦女以豐滿的身材為美。由於身材豐腴,中唐時期的女裝越來越寬,裙擺寬度也比隋末唐初大了很多。衣服雖為小袖,但與初唐、盛唐時期的女子衣服相比,卻趨於寬松。

唐朝以後,胡夫的影響逐漸減弱,女裝的樣式越來越廣。在中晚唐時期,這壹特征更加明顯。壹般來說,女裝的袖子寬度往往超過四英尺。唐朝中後期,貴族禮服通常在重要場合穿著,如參加元老院、參加儀式、結婚等。穿這種衣服,頭發上也有金花,所以又叫“簪子禮衣”。

大袖襯衫裙的款式是大袖雙排扣,長裙加真絲。用紗羅作為女裝的材料是唐代服裝的壹個特點,這與當時開放的思想密切相關。尤其是只戴面紗不穿內衣,更是壹個創舉。所謂“再續前緣能在細線中看到皮膚”就是對這種服裝的概括。

宋代漢賦(960-1279)

宋代是壹個經濟、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農業、造船、紡織和造紙工業達到了新的高度,火藥、指南針和印刷技術被發明出來。壹般來說,宋代的服飾可以分為官服和便服。官服分為皇服和公服。宋代女性服飾——宋代普通女性所穿的服飾包括大衣、皮襖、襯衫、背篼、半臂、裙子、褲子等服飾樣式。宋代女性主要穿裙子,但也有褲子。宋代婦女的服飾與漢代婦女的服飾相似。她們都身材修長,窄袖交叉領,穿著各種顏色淡雅的長裙。顏和大衣基本是類似的衣服,形式比較短,下身搭配壹條裙子。紅色和紫色是主要顏色,其次是黃色。

宋代的府裙風格與唐代基本相同。車身上的裝飾並不復雜。除了絲綢,腰中間佩戴的絲帶上只加了壹個玉環飾品。它的作用主要是壓制裙擺,使其在行走或移動時不受風的影響。史書中所說的“玉環絲帶”就是這種裝飾。

宋代流行壹種叫荀子的外套。宋代荀子有長袖,衣身較長,腋下有襠,即衣服前後不縫合,但腋下和背後後綴有腰帶。腋下這條雙帶本來可以系前後兩條裙子的,但宋代的浣熊沒有系,而是掛著做裝飾,意思是模仿古代單(內衣)跨帶的形式,表示“留到老就好”。當妳穿長袍時,妳用絲綢把它系在腰上。

宋代翻領有三種:直翻領雙翻領、斜翻領雙翻領、圓盤翻領雙翻領,其中以直翻領最多。斜領和圓盤領只有男士穿在公服下時才穿,女士穿直領和雙排扣款式。有地位的家庭主婦穿大袖子。宮女和嬪妃穿腋下有襠的衣服,走路比較方便。宋代女裝最早是短的,後來加長,發展成袖子比襯衫、裙子大的標準格式。

明代漢服(1368-1644)

明代服飾端莊華麗,是中國古代服飾藝術的典範。今天,中國戲曲服裝的樣式和圖案大多取自明代服裝。到了明代,服飾更加奢華,織繡技藝達到巔峰,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明代上下裙的著裝形式與唐宋時期無異,只是在年輕女性中,常加壹件短腰裙,以方便活動,部分宮女、丫鬟也喜歡這種打扮。上衣是壹件交叉領的長袖上衣。裙子壹開始顏色比較淺,雖然有花紋,但不明顯。

到崇禎初年,裙子多為素白,即使有刺繡圖案,也只在裙下壹兩寸處裝飾壹條花邊作為壓腳。裙初有六件,即所謂“裙拖六件湘江水”;用了八後,腰部有很多細密的褶皺,線條如水紋。到了明朝末年,裙子的裝飾越來越精致,裙子的數量增加到十件。腰部的褶越來越密,每個褶都有顏色。微風吹過,顏色如月光裙,故稱“月華裙”。腰帶上常掛壹條用絲帶織成的“宮帶”。通常中間打幾個圈,然後它就垂到地上了。也有人在中間串壹塊玉佩,這樣可以壓住裙擺,不會散開影響美觀,類似於宋代的玉環絲帶。

明代流行雙排扣的衣服,尤其是女裝。明代漢服是影視劇裏能看到的最美最正式的規定。沒有比80年代拍的紅樓夢更好的了。這部劇的服裝是沈從文先生指導和操縱的,他對此深有體會,堪稱傑作。

漢服的異化

確切地說,“異化漢服”指的是清朝中期以後的女裝。清初,漢人男子被強制更衣,異化無衣。只有女人還能穿舊襯衫,這就是所謂的“男人服從女人”但到了清代中期,女裝逐漸有了變化,但其大方的風格還是保留了壹些漢家服飾的影子。只是失去了男人的衣服和衣服裏蘊含的精神,女人刻意弱化的身體如何撐起整個天空?

經過服裝設計師葉錦添的美化,這是壹件充滿了漢風的作品。仔細對比後發現,漢人的行雲流水、飄逸之風什麽時候演變成了瑣碎、碎片化?

中國的回歸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傳統和服裝似乎正在逐漸回歸。有人說,這是中國文化自覺覺醒的先兆。我們早就熟悉了“衣冠楚楚為國”“禮儀之邦”的自我主張,卻很少去思考禮儀在哪裏。那個夢裏的衣服和羽毛,蘊含著古代中國遙遠的氣息。

  • 上一篇:郴州傳統飲食文化的構成
  • 下一篇:BIM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