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1.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壹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壹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壹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蕩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註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壹枝艾草,喝壹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註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征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壹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麽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於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

 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的新的節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其中,以後,在這些節日裏就會有壹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節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

 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於發展。在於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只有發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展是合理的發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展才能給傳統文化註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麽希望傳統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於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

 真的希望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能再壹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賞壹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我還希望著。

2.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中國—壹個偉大而繁榮富強的國家,壹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的古國,它是全世界各種古代文明中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大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支撐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繁榮的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許多學者為我們留下的光輝的著作,智慧的結晶,而且深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許多傑出的歷史學家。從小我就聽媽媽給我講司馬遷的故事,今天在這本書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馬遷—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繼承父業,著述歷史,用畢生的經歷寫了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時期,到漢武帝初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它規模宏大,體制完備,***壹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蔔等方面,幾乎囊括了整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是壹部百科全書的鴻篇巨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為了完成《史記》,司馬遷走出家門遊歷四方。他遊歷了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壹路上采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跡,搜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使他獲得了大量史籍上沒有的史料。

 正在司馬遷專心致誌寫作《史記》的時候,壹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他因為替壹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幾次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我壹定要活下去,我壹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他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寫下了壹行有壹行工整的文字。

 就這樣,司馬遷發奮寫作,終於完成了壹部輝煌巨著——《史記》。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司馬遷的人生觀,他認為自己的死不過是九牛壹毛,微不足道。就是這種信念,使他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宮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卻在史書中有權評價每壹位帝王將相,他在史書中,自己就是統治者。

 在司馬遷的眼裏,自己只不過是個刑余之人,可在我眼裏,他是個大人物,因為他是個敢於指責黃帝的人,他是個大丈夫,因為他可以忍辱負重,他是個聖人,因為他給後世留下了《史記》

 真正的大人物,並不是大權大貴之人,而是那些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可以忍辱負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馬遷坎坷的壹生,是大人物的寫照,生活上的成功並不在於權貴,而是在於壹顆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中華民族***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同依托,***同傳承,***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活和發展的精神財富。

3.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我最喜歡傳統節日了,因為節日是親人團聚的時候。

 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壹,俗稱“過年”。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吃團年飯,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人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就會拿出禮花放。到了晚上8點春節連歡晚會開始了,人們坐在電視前收看。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這壹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還會到公園裏觀燈。重陽節,是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壹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重九節”。這壹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窗聯,穿新衣吃餃子,然後爺爺奶奶還要給我發小紅包,我家還會把我寫的春聯貼在門外。記得有壹次過年的時候爸爸買來了煙花,在我家樓下放了起來。只聽“呯呯”幾聲,壹束束煙花飛上天真美呀!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壹條巨龍騰空而起,在空中搖頭擺尾,有的像壹枚枚子彈直沖天空,還有的像壹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春節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下面我就給妳們說說吧!

 傳說中,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壹個小村莊。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

 這壹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避難。這時,壹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壹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壹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的我們要認真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4.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傳統代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代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著傳統代化的精髓,傳統代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代化的壹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著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壹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壹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壹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壹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壹定的沖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代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代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代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代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代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代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代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5.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高中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壹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誌在高山的曲調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誌在流水的曲調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誌。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壹個“知音”裏,就有這樣壹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壹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壹個壹心壹意的人,就這樣,和他壹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壹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雲“百善孝為先。”那麽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壹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壹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壹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壹個典範,壹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壹個故事“壹個人大學畢業,到壹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壹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壹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壹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壹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壹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壹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 上一篇:《孝經》全文翻譯
  • 下一篇:清明節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