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最近外國人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總是離不開說中國是壹個“自尊”和“自大”的民族。他們不知道中國人的“自尊”和“傲慢”是有道理的。某種程度上也要保持這種“自尊”和“自大”的良好民族性格。今天的中國尤其迫切需要,意義重大。
單論藝術,其古老的發展和創造的精髓,在世界上都很難找到,更不用說東方了。當日本人還在邀請中國人主持外交事務的時候,我們已經吃掉了西域的美術。吐槽唐宋輝煌之花。埃及是最古老的。但如果把那種笨拙的描述和我們三代的玉器、青銅器相比,根據他的遺物,他就不可能和三代同時期發展。“青銅時代”,哪個民族能得到如此瑰麗、偉大、難以形容的寶藏?雖然遺留下來壹兩件東西,但除了考古學家對莫霍的研究和物件本身,它的價值不算什麽。但毫無疑問,中華民族做出了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最先進的創造,雖然很多學者堅持認為我們的古代珍寶是間接從波斯學來的,直接從印度偷來的,總而言之,說我們中國人沒什麽用,但這無非是因為我們的珍寶太高貴了,嚇得他們無話可說。看到中國有多窮多弱,他們還是要說:“中國能怎麽辦?《春秋》三傳龜甲青銅器,完全是偽造的。妳們漢人還能做什麽?”
雖然,盡管受到他們的侮辱,但如果有人送給他們壹件同治年的瓷器,或者乾隆年的雕漆,保證會在他心目中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對他產生深深的敬佩。這又是從英法偷來的嗎?
我們來看看東方藝術系統圖。所謂“古代學派”、“希臘學派”、“印度學派”、“中國學派”,其實只有兩個學派是中國和印度。如果中華民族沒有承擔起吸收、融化、創造的責任,朝鮮現在還會有藝術嗎?日本有美術嗎?“印系”走了多少步?關於這些理論,我們先不去管它們。總之,我們只是說:毫不誇張的說,中華民族曾經把美術安排在東亞,是東亞美術無可匹敵的始祖。
我們中華民族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只要遇到其他文化,我們不僅可以無所不知,還可以創造出比別人更好的文化。藝術史學者壹般把中國從三國到五代(約2000-1000年)這壹段時期,稱為“佛教藝術時代”(德國Hirth的)或“古典時代”(英國Bushell的)或“西域藝術攫取時代”(日本的Tadashi Ito),並不單獨講述那段時間之後的藝術。我可以舉壹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證明這個說法不準確。中國的美術確實受到了很多印度人的影響。但我們必須明白,這些影響在六朝初期就被中華民族聰明的大腦清理幹凈了。比如張開智的《喬裝的維摩》和的《無量壽佛》都是印度人?印度有嗎?雲岡、龍門、鞏縣等佛教洞穴裏的彌勒佛像是印度那樣的雙腳交叉的嗎?印度的彌勒佛雕像是雙腳交叉還是並排懸掛?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有壹兩個學者覺得中國人太不可捉摸,就想盡辦法從佛教典籍中拖出佛教藝術在中國的前身。他似乎流著淚,詛咒著說:“中國真聰明!印度沒有的都會建!妳看!”印度哪裏有菩薩頭後那種圓光?“我們不否認人們如此諷刺,這正是我們所樂於見到的。什麽是藝術?什麽是佛教藝術?韓國和日本的古代美術是中國美術的子孫,但不能說韓國和日本沒有自己的美術。這壹切都是中華民族在藝術上的壹次特別偉大的表演!是世界藝術史上最輝煌的壹頁!
只是創作,不可能創作的很差;僅僅吸收和吞咽是不夠的。中華民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來證明它的最高文化。在紀元前壹千年,我們就能做出即使在五千年後的今天仍被視為標準的“形式”和“圖案”。葡萄紋都說是洋貨,但是“雲紋”、“雷紋”、“平紋”、“饕餮紋”總是自己做的!而且造型準備充分,工匠完美,會在磚頭上刻字!會放壹對雀,站在烏龜背上當燈盞!屋檐會飛!立柱可以雕刻!凡是與生活有關的東西,都不是設計得很漂亮的。秦始皇為防胡人而建的萬裏長城,其雄偉無與倫比,不足為奇?
繪畫比技術晚壹點。在古籍中,我不相信舜帝妹妹的故事和“倉頡著書,石黃作畫”的傳說。今天能看到的漢代古畫很多。小湯山無量寺的石雕,不是20世紀圖案最發達的歐洲畫家能“順手”拿到的,但壹塊中國人像磚上的數字,足以讓東西方現代畫家大吃壹驚。藏於東晉大英博物館的櫃子裏,顧愷之的《壹幅婦女史》,畫中人物雍容莊重,線條優雅,四世紀的東西。我們不知道當時歐洲的人物畫是什麽樣的。此外,唐代的燕,其舉世聞名的歷代皇帝雕像,據說仍有十三尊在福建林家(約為梁弘治寺)。這件稀世珍寶,其初唐繪畫的黃金時代,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日本皇宮裏有壹幅的畫像,中間是,左右是大哥王和栗王。這幅畫確實被很多人研究過。據舊法寺傳,是日本百濟的阿佐親王所畫。很多人不這麽認為,說《聖德太子像》的服飾體系都是“國家的古老樂器”!但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幅畫,這幅畫迫使蕭。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實事求是的先生們不得不懷疑和贊美嚴的歷代帝王雕像。因為燕的《歷代帝王像》也把皇帝畫在中間,把朝臣和宮女畫在兩邊。因此,《聖德太子像》的淵源(布局或筆法)與顏的《歷代帝王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唐末五代傳入宋徽宗的花鳥,也就是今天恢復的色彩,印在普通日本小學生的畫上。但不要說是中國的,要說“八百多年前有個皇帝叫宗”。惠宗時期的繪畫,無論花鳥、山水,各個部門,都有傑出的人物,閃耀著歷史的光芒!就在南渡壹百二十年後,隨著壹聲巨響,蒙古人對世界下定了決心。他們可憐當時的畫家,忍受著精神上的痛苦,竭力向筆墨表達自己的苦悶、孤獨和憤怒!黃王鞏,他喊出“我願意畫畫”的口號,刺激那些無良分子。倪雲林曾說:“我的畫只是粗略的,我只是想談談它。”!這位藝術家的真實面目也是當代社會的對立面。我們看看倪雲林的風景,存在著怎樣的境界!元代四大世家中,王蒙為了他母親的舅舅去了壹趟泰安。在繪畫史上,他雖然才華橫溢,但有時也難逃苛刻的批評。到了明朝,是適合時代的產物,穩重有趣。至於清初的八大山人和苦瓜和尚,他們的所作所為和筆墨是否僅僅是壹山壹水壹花壹鳥之間的事?尤其是石濤的詩,《梅花》、《遺民》可以說是經常用的。300年後,我們是否應該對這些民族藝術家表示由衷的敬意?
雕刻的舍利子,隨便說說,比如雲岡鞏縣的天龍山,還有其他大部分佛教石窟,真不知道怎麽接受幾何人的尊敬和崇拜。東方固體是第壹藝術,西方沒見過。要知道,這幾萬尊石佛都是我們的祖先經年累月創造出來的。如果說沒有大國的民族能做到的話,現在也不會讓雲岡壟斷壹部東方雕塑史。
這無數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寄托。有了這些遺產,中華民族才能以世界藝術為榮,別人在萬裏之外花很長時間去研究壹張紙或壹塊石頭,都是值得的。
但中國美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壹方面,有了不同民族的關系,自然會接觸到“形”“色”與自己絕對不同的藝術作品。或者是有了壹定的意向(比如為了手工藝品),所以有人拼命研究。這些人真是把中國的美術捧得比天還高。壹方面,就藝術作品的評價而言,中國的藝術作品,大到壹座山、壹個洞,小到壹把扇子、壹個酒杯,都有壹種難以言喻的獨特境界。這個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境界,東方的境界,是世界上兩個境界之壹。所以,與歐洲藝術,我們已經清楚地劃清了界限,這是齊頭並進的。
他們的畫是“色”和“面”的結合;中國的繪畫是“線”和“點”的交響樂。習慣了城市文明的他們,現在需要幹爽清澈的刺激,這壹點在繪畫中已經得到了相當好的證明。但出於欣賞的興趣或能力,有人樂見唐宋的嚴謹,有人樂見元人的閑散。
他們的雕塑大多是裸體的;中國的雕塑,多穿點衣服。人體的曲線很美,但衣服是飄著的,隱約可見。是不是很美?他們的材料大多是金屬和石頭;中國的材料多以木、泥、麻、漆為主,這是各種環境造成的差異。
中國的美術,無論建築、雕塑、繪畫、技術,在創作上都有很大的貢獻,理論上也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發展。東晉有顧愷之的《論畫》,南齊有謝赫的《論六律》。在四五世紀出現如此完美的繪畫理論的時候,這是壹個驚人的成功。比如顧愷之說,“壹個畫家畫山水,畫犬馬,畫亭臺樓閣,是最難的。難成而易為善,不為所動則妙。”王巍說:“目的是極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不徹底;結果,用壹管的筆,太虛了;判斷身體,畫出眼睛的清晰畫面,是多麽的透徹合理啊!本來藝術就不像科學。不壹定要看理論才能做出,也不壹定要有理論才能做出作品。然而,世界藝術史學家常常貶低別人,贊美自己。我覺得這些精美的作品值得專門出書,不管他們有什麽偏見,都不能稍有動搖。
另壹種情況下,“中國美術”這個名詞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它的意思好像加了壹層限制。歐美所謂的“中國美術”最多包括家道之前。那時候去過中國的人不多。他們只是從壹些布衣老師或者商人那裏接受了中國美術的洗禮。日本人根本不說“中國美術”這個詞。雖然是圖集或論著,從版權頁的前言看是中國的藝術或研究,但它的通稱是“東方”,或者說是“支那的古代藝術”,放在印度和朝鮮之間。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要了解西方和日本對中國藝術的看法,如果可能的話,他們還是不提為好。原因很簡單。
那種中國藝術不是被世界鄙視了嗎?當然可以!在現在這個國家競爭的時代,誰會對我們中國人說半句好話?事實上,我們早就知道有壹批“中國通”在賣中國的美術,以談論中國美術為生!說得具體點,中國美術好到讓每個不想說的人都要說,更有甚者,要把中國美術當異類用。美國大來公司郵船上印的旅客清單還裝飾了中國的六朝佛像,江西不值錢的樟木盒子在芝加哥將成為至高無上的藝術品。日本的藝術家不用說,沒有學過中國的美術,所以當藝術家很難。近幾年,上田的《智娜工藝美術插畫》封面是十壹個大字:“震驚世界的智娜工藝美術”。這也說明了中國民族藝術在世界上的實力和地位。
中國民族藝術的發展就像壹條彎彎曲曲的線,隨著藝術的部門和民族意識的強弱而曲折前進。我們要研究其曲折發展的痕跡和興衰的原因,為今後的民族藝術建設作參考。
藝術是社會的壹面鏡子。它的發生,成長,或者消亡,背後都有萬物作為主宰,以至於它不得不跟隨著同壹步,同時進退。如前所述,中國最早發展起來的藝術是工藝,如玉器、銅器等,三代都出現了精美的作品。因為朝廷設置了玉府,請了很多切玉的人來從事研究和制作,青銅器也有體系,形制大小等等,都有壹定的標準。在這個統壹組織的指導下,那是壹個技術極其繁榮的時期。後來秦漢繼承了三代有組織的宏觀規則,成為中華民族獨立的偉大而美好的輪廓,造型風格也越來越復雜,符合生活的需要。繪畫也可以用這種只有在統壹下才能發展的方式來證明它的起伏。唐宋,繪畫的黃金時代,有唐玄宗的好藝術,孕育了古今眾多的玲瓏大畫家,有山水畫的繁榮,有李思訓佛畫的轉型,有吳道子。這不都是玄宗的功勞嗎?宋朝值得我們敬佩。惠宗不僅擴大了翰林畫院的組織,還讓高級官員參加繪畫考試。那時候,有多少文官和武官伸不開他們的紙?正因如此,到了南宋中期,人才的數量和發展的速度當然是元明清所不能及的,也就是兩晉六朝如何能比?其次,雕塑,隋唐時期佛教造像的繁榮,梁武帝的油沖佛寺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至於康雍最近的三個清朝朝代,它不是來自朝廷的獎勵,所以中國藝術史可以劃分為明朝作為最後壹個階段。現在我們有最豐富可靠的藝術參考資料,大部分都是這三個朝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