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傣族、景頗族、阿昌族、納西族、白族的風情資料。

關於傣族、景頗族、阿昌族、納西族、白族的風情資料。

壹、傣族

1、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2、婚姻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壹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淩辱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壹夫壹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

3、喪葬

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二、景頗族

1、節日

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

2、婚戀

景頗族婚姻實行丈人種(景頗語稱“木育”,載瓦語稱“猛”)與姑爺種(景頗語稱“達瑪”,載瓦語稱“墨”)單向聯姻的婚姻形式。

兩個家庭壹旦締結婚姻,不僅產生“姑爺”(女婿)和“丈人”(嶽父)兩種個人身份,同時也產生“姑爺種”和“丈人種”兩種群體的身份,形成固定的丈人種與姑爺種關系。

3、喪葬

景頗族的喪葬習俗獨特。兇死行火葬,幼殤行天葬,正常死亡行土葬。

在家中自然死亡視為善死,在外意外死亡、刀槍致死、上吊、投河自殺以及難產死亡均視為兇死。

三、阿昌族

1、節日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裏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

2、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壹般是壹夫壹妻制的父系家庭,實行幼子繼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

3、喪葬

阿昌族壹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區,人死後,先請佛爺念經,然後擇吉日出殯。也有接氣、報喪、停靈祭奠等習俗。

出殯時,由佛爺用壹條長約三、四丈的布系於棺木之上,手牽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爺領路,讓死者平安到達“天國”。棺木擡出門時,死者妻室兒女跪在兩旁,棺木要從他們頭上擡過,表示“搭橋”給死者過河。每個村寨均有公***墓地。

四、納西族

1、傳統節日

祭天,是納西族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壹,也是納西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在正月間舉行。

新年,農歷正月的過年在納西語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庫市”,意為“新年”。過節期間,納西民間要舉行壹系列傳統的辭舊迎新活動。

棒棒會,農歷正月十五,是納西族傳統節日,民間稱之為“棒棒會”。“棒棒會”標誌著春節節慶的結束,春耕生產的開始。

2、婚俗

納西族主要聚居區結婚壹般都要經過訂親、請新娘、舉行婚禮的程序。過去有少數“搶婚”和“兄亡納嫂”的“轉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壹“崇窩”(宗族)之間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優先婚是過去比較流行的習俗。

3、日常禮儀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壹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竈裏的灰;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裏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

五、白族

1、傳統節日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壹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繞三靈,農歷四月下旬,為期三四天。

石寶山歌會,農歷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鐘寺舉行三天。

2、婚俗

白族家庭裏,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白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活動比較自由,他們通常利用勞動、趕集、節日活動及趕廟會的機會談情說愛,通過山歌試探對方,抒發感情,尋覓自己的意中人。

3、日常禮儀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壹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妳(謝謝妳)來表示妳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 上一篇:在2022銀行工作的經歷很簡短。
  • 下一篇:山西村遊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