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是我在網上給妳找的)
本帖最後由蜜蜂雜誌編輯於2011-1-2009:21。
“豆腐格子蜂箱”和“格子小連續蜂箱”養蜂方法初探——對中韓東方蜜蜂非活體框架多箱飼養法的思考
中國和韓國利用各自特色的小蜂箱,成功實現了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提詞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給人以啟迪和無限自由的思考空間。本文根據相關歷史文獻,簡要介紹了上述兩國的養蜂方法,並對其成功之處進行了初步分析,與關心和飼養中國蜜蜂的蜂友們共同探討。
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養蜂法初探。
1.1中國古代“豆腐格子蜂箱”多箱養蜂法簡介
根據季天祥先生的《中蜂育種史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第壹版,6月,1998)明清時期藏書家編撰的《農家苗圃補六書》?6?1畜牧6?體積1蜜蜂,隨著春秋末期陶朱公範蠡之口,我國湖南及長江下遊部分地區的養蜂人采用“豆腐格子蜂箱”疊加的方法,成功實現了中蜂的多箱飼養。據書上說,它的盒子是壹個木方,長寬各壹尺,高四至五寸;盒子內壁中間橫放四根竹條,交叉成井字,頗似做豆腐的格子;底部有活動底板,上面有活動盒蓋。
用“豆腐格子蜂箱”養的蜜蜂是從底箱開始的。團勢滿了,下面再加壹格,如此循序漸進,有人加到十格以上。取蜜時,自上而下敲打盒體,驅趕蜜蜂,然後用細線從盒與盒之間的接縫縫隙處割去巢脾,將上面的盒子拿回家破蠟,提取蜜汁。剩下的箱子的巢和脾都用竹條支撐著,不會掉下來。在拿走壓蜜盒的同時,迅速將盒蓋蓋在左盒上。因為蜂群有向上儲蜜,向下築巢育子的習慣,所以從上層取的蜜都是密封的成熟蜜,取蜜時不會損傷卵蟲。壹年只吃兩次蜂蜜。
1.2韓國當代多箱養蜂法“帶格子的小箱子”簡介
發表在《蜜蜂》雜誌2002年第12期的《韓國東方養蜂場考察》壹文介紹,2002年7月4日,筆者在韓國農村振興院和養蜂組合官員的陪同下,對全羅北道練師郡壹家大型養蜂場進行了實地考察。這個農場裏有270群朝鮮土蜂,蜂箱被稱為“小蜂箱”。規格為木質蜂箱,長20cm,寬20cm,高10 ~ 15 cm。其飼養管理方法:越冬
壹般組內有3 ~4層。當組內巢脾延伸至下部時,在最下部的第壹、二個箱子之間增加壹個相同規格的空箱子。以此類推,最多可以疊到14個小盒子,形成壹個1 ~ 2 m高的多盒子,蜂群在盒子裏搭建6 ~ 7個1~ 1.5 m長的巢和脾。每組壹年只吃蜂蜜1次。取蜜時,蜜蜂被驅趕到下方,上方的儲蜜盒下移。根據銷售的需要,可以切蜜脾作窩蜜,也可以榨蜜分離。每節可取蜂蜜2.4公斤,每組可取天然成熟蜂蜜10 ~ 25公斤。每個越冬群體可自然分為3 ~6個群體。
2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養蜂法的啟示與啟示
以上兩種方法雖然和老方法壹樣,但都充滿了現代蜂業的氣息——多箱飼養管理;優質、高產、高效、省力。以韓國養蜂人管理的蜂群為例:所謂優質,取的蜂蜜是成熟的蜂蜜;所謂高產,每組每年取蜜10 ~ 25斤;所謂高效省力,蜂蜜壹年只取壹次,壹個家庭蜂場最多可以養270個蜂群,幾百個蜂群可以自然分割。多開心啊!
那麽,為什麽上述管理模式能夠成功實現優質高產和節省勞動力呢?有什麽玄機?從今天活框飼養的中國蜜蜂中,我們能學到什麽,借鑒什麽,體會什麽?筆者認為:2.1小蜂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和韓國飼養的土蜂屬於東洋蜜蜂種群。與西方蜜蜂的代表蜂種意大利蜂相比,在相同的蜜源和管理條件下,前者的蜂王產卵量只有後者的壹半左右,因此是“小群體潛在蜂種”。就他們的單箱而言,“豆腐格子蜂箱”和“格子小皮箱”確實小。筆者認為,好的壹面是“小”字與中韓兩國飼養的土蜂蜂王的產卵量相吻合、相匹配,從而為上述模式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國和韓國采用非活框多箱飼養東方蜜蜂的成功實踐,是對當今中國蜜蜂活框養殖業的啟示之壹。在我看來,蜂箱的設計和制造不能照搬意大利的標準箱。事實上,印度等亞洲國家飼養活框東方蜜蜂時,使用的蜂箱並不大。印度的A箱不到意大利標準箱的壹半,B箱也只有意大利標準箱的壹半左右,加的繼電器箱都是淺繼電器箱。
作者的觀點是活框養殖的蜜蜂的蜂巢應該是小的而不是大的。
2.2群體潛能管理,實現動態平衡。
在蜂群潛力管理過程中,能否逐步實現動態平衡,是蜂群繁育成功的另壹個關鍵因素。中國和韓國的非活框多箱養蜂法,在群體勢管理過程中實現了動態平衡:當外部蜜源耗盡或群體勢較弱時,蜜蜂被壓縮在基礎箱內,充分滿足了東方蜜蜂喜起球和保暖的生物學特性;隨著季節的變化和蜜粉源的豐富,蜂群處於增殖期,需要及時添加中繼箱擴大巢,不斷擴大蜂王產卵的領地,為場蜂創造充足的棲息地和休閑空間。這種對蜂群的動態管理和運營,作者認為是非常科學的。
2.3蜂群管理模式,充分滿足東方蜜蜂的“愛新恨”
“老”和“不動則已”的兩個生物學特征
對巢脾“喜新厭舊”是中華蜜蜂在進化過程中自我保護的重要特征。這壹特點,體現在蜂王身上,就是對卵巢和脾臟的選擇極其挑剔。蜂王絕不會輕易在老巢脾上產卵。對於老的老的巢和脾,工蜂會咬壞它們,或者用來儲存蜂蜜。中韓兩國的非活框多箱養蜂法在管理巢脾方面非常新穎,有兩大特點:壹是從蜂群下方擴巢。這種管理措施符合蜜蜂向上儲粉儲蜜,向下建脾育子的習性。第二,用盒子切窩脾取蜜。由於老貯蜜脾在接力箱的上部,每年都會把上部貯蜜箱拿走,所以巢內壹年以上沒有老巢脾,使蜂王始終處於蜂群創造的新環境中,大大調動了產卵的積極性,使整個蜂群不斷興奮。所以這種養蜂群極為興盛,堆放的箱子多達10,高達1-2 m。
現代生活框架下飼養的中國蜜蜂的壹整套管理模式被“移植”到西方蜜蜂身上。用活框多箱神龕培育中蜂的方法,用的是同壹個樣本:從巢箱上方加壹個中繼箱,巢箱和中繼箱之間用隔板。在蜂群發育期間,每隔5~7天,要對蜂巢和樹幹之間的壹些巢和脾進行調和,看樹幹是否有突發情況。
可想而知,建壹個王者平臺會造成蜂群的人為幹擾和勞動。而且關於後備箱怎麽上,有大量的知識:低溫期怎麽上,高溫期怎麽上;如何管理群體潛力的發展期和群體潛力的收斂期?這些知識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非技術人員極難掌握和運用。文中描述的中韓兩國養蜂方法,如加箱等,簡單易學易懂,即使是養蜂初學者,壹眼就能看懂。
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養蜂的成功實踐,給現代活框養蜂又壹個啟示:東方蜜蜂仍然可以這樣管理——從蜂群箱下方加巢。從表面上看,是從巢箱下方還是上方加個箱子來擴大巢,只是“上”和“下”的區別,但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蜂群管理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蜂巢下面加壹個盒子來擴大巢,給養蜂人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全新的管理模式。這種逆向思維方法如果與中蜂活架技術適當“嫁接”,極有可能給中蜂育種帶來根本性的變革,我們應該珍惜、探索、發展。
東方蜜蜂是壹種“壓力敏感”的蜜蜂物種,“安靜,避免移動”是另壹個重要的生物學特征。那麽,中國和韓國的非活體框架多箱飼養方式是如何減少甚至不幹擾蜜蜂的正常生活的呢?首先,從蜂箱下方擴大巢;其次,活動箱的底部便於飼養員幫助蜂群清理生活垃圾;三、只取蜂蜜“以分取勝”——壹年只取蜂蜜1 ~ 2次。正是上述的配套管理措施,形成了壹群脾新、蜜滿的蜜蜂,蜂王幼壯。而“新脾、滿蜜、幼壯蜂王”是成功飼養東方蜜蜂的三大要素。
中國和韓國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飼養法合理內核中含金量較高。我們科技工作的任務就是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並給予科學的解釋,從而達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目的。
金華貴(雲南安寧東湖路12號銀聚典當行,650300,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