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古詩的研究報告作文

關於古詩的研究報告作文

1. 關於古詩句的研究報告

關於古詩句的研究報告 1. 如何引導學生寫好關於古詩詞的研究報告

結題報告摘要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通過詩歌鑒賞理論知識做鋪墊,加上教師精練做指導,以及高考前適度專題訓練, 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賞析的實踐能力。

整個課題研究過程遵循“詩歌鑒賞理論—實踐—理論”的規律。通過教給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通過誦讀、實驗、練習、創作等方法,適時、適地、適度地教給學生正確的鑒賞方法。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加深了學生古典詩歌的積澱,綜合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同時也促進了課題組參與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結題報告壹、課題背景及界定(在什麽背景下我遇到了什麽問題?這個問題的內涵是什麽?)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中國古典詩詞集意境美、情感美、語言美,韻律美於壹體,值得我們每壹個人用心去誦讀、去體會。

兩千年前,先哲孔子身體力行傳播“詩教”。今天,我們同樣要重視古詩詞教學。

從承載文化遺產這方面而言,古典詩歌有著其他文本所不具有的優勢。特別是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課本中都收錄了大量優秀的古典詩詞,從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到唐詩宋詞,無不反映出現代教育對高中生文學作品賞析能力培養的重視。

培養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但目前高中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認識僅限於讀讀背背,滿足於名句默寫能掙到分,並沒有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內容和情感;目光也僅限於課內詩詞,並沒有廣泛涉獵延伸到課外,閱讀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對詩歌的鑒賞僅限於淺層次的感知,懵懂亂猜,沒有掌握系統科學的方法。

針對學生學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急需教師“答疑解惑”“授之以漁”,對學生進行古典詩詞賞析方法的指導。由於古詩詞作為古代的壹種文學存在,包含有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歷史知識,作為最精粹的漢語言文學,又包蘊有豐富的情感和表達手段,因此,學會賞析古典詩詞有壹定的難度,對於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對於教師來說,也時常會遇到費時費力地教,學生能力卻難以提高的窘境。大多數教師面對古典詩詞的教學,都會產生許多困惑,有自身文學素養的欠缺,有欣賞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體應用的困難,也有對基礎薄弱學生的教之乏術。

學術界也缺少對中學生賞析古詩詞方法的具體指導,所以,在中學教學實際當中,確實有必要進行中學生古詩詞賞析方法研究。本課題嘗試通過教學實踐和探究解決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方法的指導(如通過朗讀、背誦、默寫、賞析、解題等學習方法),致力於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提高。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研究的理論、實踐、政策依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學生“背誦壹定數量的我國古代詩文名篇,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文化積累,為形成傳統文化的底蘊打下紮實基礎。”

新課標在“課程目標”的“必修課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高考考綱》規定古詩詞默寫和欣賞是必考內容。

近幾年高考對古代詩歌考查的要求是:(1)鑒賞其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其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本課題提供了直接的賞析方法理論指導,如“以意逆誌,知人論世”;如“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如“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等,可以作為我們教學研究中的參考。

我校的常規活動“晨讀暮誦”,為同學們朗讀背誦古詩詞提供了時間保障。學校每年都會有“中華經典頌”詩歌誦讀比賽,為學生展示古詩詞朗誦才華提供了舞臺。

進行這壹課題研究,1.有助於幫助指導高中學生進行古詩詞賞析,落實課標有關古詩詞的學習要求;2.有助於幫助參與研究教師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提高指導能力;3.有助於提高學生高考古詩詞部分成績;4.也有助於總結出普遍而具體的方法供其他教師和同學們作為參考。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研究目標: 1.讓學生在接觸、了解、誦讀、鑒賞經典古詩文的同時,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其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2.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生詩歌學習興趣。 3.在實踐中探索研究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學習方法。

4.汲取詩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養料,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研究內容: 1.更新古詩詞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2.激發學生品讀詩歌的興趣。 3.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增強語感,提升鑒賞能力。

4.註重詩歌鑒賞、答題方法的傳授。研究方法、步驟及過程:結合教學實際,課題成員進行了明確的分工。

各個年級身體力行,進行課題的實驗與研究。1.開展活動各年級根據各自年級的指定篇目開展古詩詞背誦活動,掀起了學習古詩詞的熱潮,夯實了古詩詞的積累,為感悟賞析打下了堅實基礎。

2.拓展練習各年級本著課內總結方法,課外提高能力的原則,在課內學習的基上,適當進行了。

2. 怎樣才能做好關於詩的研究報告

話說有點偏,希望對LZ妳有所幫助噢~ ———— 壹、古詩“專題學習”的內容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

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長河中,無數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久遠的詩詞名篇。為了便於學生積累、體驗、感悟,我在小學高段古詩教學中進行了“專題學習”的嘗試。

經過多年的實踐,構建了古詩“專題學習”的模塊。使學生愛讀古詩,會讀古詩,提高了大多數同學的文學素養,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古詩“專題學習”的模塊主要分“人物專題”和“題材專題”兩大類。學生通過大量古詩的誦讀積累,從古詩題材、風格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同中察異,異中見同的比較、感悟,從而更全面地認識詩作者,更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提高對古詩詞的欣賞水平和能力。

(壹)“人物專題學習” “人物專題學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積累詩人的各種作品。在大量作品的誦讀中體會不同詩人由於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也就是詩的風格。

比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灑脫,杜甫之詩沈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如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於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把握詩人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人物專題學習”以詩人的寫作風格為主線,然後進行相同或不同風格的作品對比賞析。即當教材中出現某個詩人的作品時,要引導學生以這個詩人為專題,收集詩人所寫的詩歌,並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對比,整理體現詩人風格的詩句。

在大量詩句的體驗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從而喜愛讀古詩。“人物專題學習”可以分同壹詩人作品的專題學習和不同詩人作品的專題學習。

1、“同壹詩人作品”的專題學習 同壹詩人的作品比較欣賞主要是先把某壹詩人的作品進行收集羅列,然後可以根據風格的相同和不同,主題的相同等,設計幾個專題進行專題性學習。 (1)同壹詩人相同風格古詩專題學習。

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課前,讓學生收集、誦讀有關李白寫的詩歌,對李白詩歌的風格有初步感受。課中,主要展開對比欣賞,合作交流充分感受詩人的獨特的詩風。

教學時可以預設如下提示: ● 自由讀詩,借助註釋、發揮想象,向同學、老師說說詩歌展示了怎樣壹幅畫面。 ● 感情誦讀,結合詩風,合作探討,向同學、老師談談妳體會到的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 拓展朗讀,滲透積累,對比欣賞,和同學、老師聊聊有關反映詩人風格的詩句。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山水詩中的代表作。

詩人用豐富的想象,熱情奔放的語言,展現了廬山瀑布的壯觀雄美。特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

這種雄奇豪放的詩風,經過專題學習,學生發現下列詩句中也有充分體現: ▲ “白發三千丈……,” 《秋浦歌》 ▲ “天門中斷楚江開……” 《望天門山》 ▲ “桃紅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當學生在大量地閱讀、對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後,壹定會感受到他大氣磅礴、飄逸灑脫的詩風。 (2)同壹詩人不同風格古詩專題學習。

主要是結合教材內容,拓展進行不同詩風的作品對比欣賞,如把王維的山水詩和邊塞詩作為壹個專題學習。王維是唐代有名的山水詩人,他擅長音樂和國畫,他在《竹裏館》、《鹿柴》等詩中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了空山深林的幽靜(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表達自己對幽靜環境的喜愛(“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自然平淡的語言中充分體現了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特詩風。但他在早年也寫過具有激昂、雄渾之氣勢的詩篇,如《使至塞上》、《少年行》、《從軍行》、《燕支行》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當學生讀著有明顯不同風格的詩句時,對古詩的表達形式的豐富性也有了感性的認識。

此外,還可以分同壹詩人同壹主題(題目)古詩專題學習。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和《靜夜思》都是寫月亮這個主題的古詩,組織學生進行對比賞析。

通過感悟不同時期,詩人對月的不同感受:兒童時期對月亮的認識是“白玉盤”、“瑤臺鏡”,這種幼稚而美好的認識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生經歷的豐富在變化,明月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使學生體悟到詩歌就是詩人的心理路程,是詩人的情感流露。

2、“不同詩人作品”的專題學習 不同詩人作品的專題學習主要是把兩個或幾個詩人的作品進行對比賞析,這是人物風格賞析的主要方法。壹般建立在同壹人物風格專題學習的基礎上。

在具體古詩研讀中,深刻感受到詩人的寫作風格特色。 (1) 不同詩人相同風格專題學習。

當學生對陸遊、蘇軾、辛棄疾的寫作 風格有壹定了解、感悟後可以把他們三人的作品進行壹個主題進行教學。如選取陸遊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辛棄疾的《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等詩。

當學生對比賞析了陸遊誇張的描繪(“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蘇詞磅礴的氣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和辛詞的壯闊的境界“。

3. 找壹篇關於宋詞的研究報告

唐詩過後是宋詞[時間:2008-10-25|作者:未知|來源:5757.Net]鋪天蓋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邊轟鳴,讓妳不聽也得聽。

看著追星族們如癡如醉的樣子,不由妳不相信這是壹個它的時代,看看詩人們失魂落魄的樣子,不由妳不承認這是壹個沒有了詩歌的世界,曾經輝煌過的詩歌在這種似乎不怎麽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貴的頭,用壹句成語說叫"俯首稱臣"。漢堡包三文治填飽肚皮就出發的快節奏生活裏, 人們不再有時間細細品味詩裏精微幽深的滋味,老話說"詩腸須曲",可是,含蓄委婉的詩只適於案頭清賞,無論如何總比不上滿街傳唱的流行歌曲,濃濃的味道嗬嗬的喘聲沙沙的嗓 音和從丹田直奔喉嚨的感情更讓人覺得痛快。

詩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真的成了陽春白雪, 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真的淪落到曲高和寡,除了自己圈內人那幾聲喝彩外,很難享受到"掌聲響起來"的愜意,這裏用得上壹句唐詩,叫"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也用得上壹句歌詞,叫"昨天的事情已經被人遺忘,揮揮手眼睛只看前方"。 其實,腰纏萬貫的中產階級邁著有力的步伐傲然走進沒落貴族的客廳,滿腿泥巴的農民兄弟帶著勝利的笑容滾壹滾地主鄉紳的牙床,急匆匆的打工步伐代替慢悠悠的田園散步,機器單調乏味的節奏換過雞鳴桑間狗吠深巷的聲響,這是時代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來的自然就有口味的變化,就象以前過年吃的雞腿壹下子成了平常飯桌上的家常菜和昔日憶苦思甜才用的窩頭眨巴眼成了時髦的健美餐,文化這個玩藝兒很怪,不見得社會進化就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有時候它也會跟妳開個玩笑,當妳覺得社會不斷爬坡向上前進的時候,它卻直個勁兒地向下滑行。

於是有人哀嘆"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覺得整個文化似乎沒救了似的; 有人死抱壹定之規,任憑風浪起,我自巍然不動,仿佛要做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準備在首陽山采薇采蕨。我的壹個朋友曾用壹種頭可斷血可流的堅定語氣對我說,"我絕不聽什麽鄧麗君之類的流行小曲",盡管他根本不知道現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就連什麽四大天王都快過氣了,還以為是十來年前的鄧麗君時代,還有壹個朋友則從鼻孔裏噴出壹縷氣來對我說,"這些東西算個什麽藝術,不過是通俗小調而已",雖然他也知道這流行小調已經如水銀瀉地, 連他的太太和兒子都被迷住,但他依然要恪守他那嚴正的立場。

我沒有這麽立場堅定,有時也聽聽什麽《星星點燈》、《妳的柔情我永遠不懂》,也覺得怪好聽的,不過,我也不見得那麽入迷,聽了幾遍也會膩歪,更想不通這種歌曲為什麽要灌成那不能洗不易壞貴得厲害的CD唱片,難道這能聽個千兒八百遍始終不厭?我並不蔑視這些流行曲詞,有時候甚至覺得它比我們現在這種死樣活氣的詩壇上無病呻吟或故自艱澀的詩作更讓人喜歡,不過,我也並不覺得這些流行曲詞好到哪兒去,除了少數之外,相當多的詞都是花拳繡腿或濫俗套話,根本不值得人把它當口頭禪掛在嘴上更不值得把它當紅玫瑰綴在 胸前。但是,面對這滿世界的流行歌曲,看著老少爺兒們都在那兒哼哼"何不瀟灑走壹回" ,看著詩歌集子版權頁上越來越可憐的印數和詩人們臉上越來越惶惑的神情,我又不免產生壹點兒疑惑,是不是"詩"的時代真的要讓位給"歌"的時代,就象唐詩過後是宋詞? 《圍城》裏說方鴻漸到了趙辛楣家,聽到無線電正在播放風行壹時的流行歌曲《春之戀歌》,"心想該死該死,聽這種歌好比看淫書淫畫,是智力落後,神經失常的表示,不料趙辛楣失戀了會墮落至此",其實這就是方鴻漸的偏見了。

文化人沒有必要對流行歌曲作出壹副高傲的不屑模樣,這種不屑常常是對自己文化身份的顯示,也常常是當自己文化階層的標簽,劃地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義詞,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象就成了大眾快餐,進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對唐詩宋詞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麽也不想想,詞在當年也是被輕蔑地稱作"詩余"——仿佛詩歌上掉下來的土渣兒——的流行歌曲,妳盡管可以"連眼珠都不轉過去",但誰敢斷言詩壇的明天就不會象宋詞繼唐詩,元曲繼宋詞壹樣?當年柳永那種讓滿世界人傳唱的"酸曲兒"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沒有哪壹位會把柳永從《全宋詞》裏剔出去以純潔文化隊伍,那麽我們的專家學者為什麽就不能屈尊光顧壹下滿天飛的流行歌曲呢?整日裏搖頭晃腦吟味不已的"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在夢中",翻成白話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別? 仔細看看最近的流行歌曲,其實文人不必保持那種無謂的驕傲,流行歌曲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會用甜得發膩的情話纏繞少男少女了,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為賦新詞強說愁"似地硬擰眼淚了,好象漸漸長大了似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點到天明",漸漸有了壹點思鄉愁緒、有了壹點人生唱嘆、有了壹點社會關切、有了壹點故舊情懷 。從《愛妳愛不夠》到了《我想有個家》,從《路邊的野花妳莫要采》到了《愛壹個人是很痛苦的事》,就連談情說愛的歌詞。

4. 古詩句報告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註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

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沈落。

4.窮:盡。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

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雲海蒼茫,山色空蒙。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沈。

“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

這兩句畫面壯麗,氣勢宏大,讀後令人振奮。 後兩句寫所想。

“欲窮千裏目”,寫詩人壹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壹層樓”。“千裏”“壹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

“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壹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

這首詩由兩聯十分工整的對仗句組成。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

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黃河中的壹個小崗上,後被洪水沖沒。

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可見沖沒是宋以後的事了。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因為當時有鸛雀棲息其上而得名。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嶽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建於北周(公元557—581年),樓體壯觀,結構奇巧,風景秀麗。唐、宋兩朝,文人學士登鸛雀樓欣賞美景,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於海內外。

千百年來,鸛雀樓壹直是供遊人登高遠望山河,放歌抒發情懷的遊覽勝地,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激勵著炎黃子孫的振興之誌。鸛雀樓經歷了唐、宋兩朝,可惜被元初(公元1272年)的壹場戰火燒毀了,後來又由於黃河泛濫,淹沒了遺址,使數百年來無數觀光的遊人只能望河興嘆,空留下無盡的遺憾。

鸛雀樓已於1999年開始重建,2001年落成。

5. 有關古典詩詞中的意蘊的研究報告

淺談古詩詞鑒賞中的意象和意境[李支舜] 淺談古詩詞鑒賞中的意象和意境 李支舜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評論家評詩經常用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欣賞古詩詞時必須要掌握的兩個的重點,更是要分辨的兩個難點。

比如全國語文高考卷曾考過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壹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麽?“折柳”在這首詩裏就是壹個意象,表達了兩層意思:壹是指曲名,即壹支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此曲抒寫的是離別行旅之苦。二是指壹種習俗,壹個場景,壹種情緒,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

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在古詩詞學習和鑒賞中,類似“折柳”的意象還很多。

下面談談有關意象和意境問題。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

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壹的,有的是多個的。

如蘇軾的《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王維《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

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意境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壹體的藝術境界。

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壹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壹定的聯系,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壹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

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

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壹幅融情於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壹切景語皆情語。

再如賀鑄《青玉案》中“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壹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閑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壹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閑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淒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壹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蘊,主要則看意境。由詩味到詩美,實際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

離開了意象,就無以談意境。因此,在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

常見意象的寓意 古詩中的意象,壹般有相對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獨”、“寂寞”、“孤芳自賞”、“高潔偉岸”的代名詞;“蟬”是“惜時光”、“痛別離”、“苦遠遊”、“感身世”的同義語。 花草樹木類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花落:雕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菊:隱逸高潔脫俗;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黃葉:雕零成熟美人遲暮;松柏:傲岸堅強生命力;竹:氣節積極向上;梧桐:淒苦;柳:送別傷感春天的美好 飛禽走獸類子規:悲慘淒惻猿;猴:哀傷淒厲鴻;鴿: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孤)雁:孤獨思鄉消息;鷹:剛勁自由事業的成功;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瘦)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 風霜雨雪類海:遼闊力量氣勢;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洶湧:人生的兇險江湖的詭譎;江水:時光的流逝;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暴雨:殘酷熱情;春風:曠達歡愉希望;東風:春天美好;西風:落寞,惆悵衰敗;狂風:作亂;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雲:遊子飄泊;石灰;天陰:壓抑愁苦寂寞天晴:歡愉光明 顏色器物類白:純潔無瑕喪事;紅:熱情奔放青春喜事;綠:希望活力和平;藍:高雅憂郁;黃:溫暖平和;紫:高貴神秘;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秘;玉:高潔脫俗;珍珠:美麗無瑕;簪纓(冠):官位名望 其它類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嘆;小人:鄙夷明誌自省鞭撻;古跡:懷舊明誌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破曉:初現希望;深夜:愁思懷舊;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

  • 上一篇:關於《吸血鬼五部曲》
  • 下一篇:關於春節的初中作文。五篇文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