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大家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方教育的時代,這是極其難得和難得的,幾乎是絕唱。所以特別值得國內的家長們重視和認真理解。更重要的是,按照這種被中國幾千年歷史證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智慧,為孩子建立壹個高大而深厚的人格和興趣基礎。
教育孩子,先教人。
我經常說,我們的教育在過去的100年裏沒有方向和目的。我們希望我們國家的孩子學習什麽?教育方法也有問題,要重新思考。
“大學”的內容是觸摸中國教育的壹種方式。教育的目的是什麽?先教做人。生命從哪裏開始?先從心性的修煉說起。
身心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不管妳是什麽職業,什麽職位,只要妳是人,這就是基本素養。這是中國教育的根本。“大學”說,?從田字到庶人,第壹,他們都是基於自我修養?。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教育的目的是什麽?我們重復壹遍:為了?做人?,不為?人生?。
只要孩子是個好人,有手藝。
孩子要自己成長,不要要求太多,讓孩子自由發展。教育不是看他將來是否成功,而是首先希望他成長為壹個好人。
尤其是現代學校和課外補習教育方式簡直?疲憊後釣魚?讓普通未成年男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超負荷最嚴重損害的方式。
古語有雲?千頃良田,不如有壹技之長?。孩子將來會有自己謀生的技能,比如當木匠、泥水匠,這和知識、身份、地位無關。這是最起碼的。學就是學,吃就是吃。以前中國有很多有學問有能力的人,卻沒有出來做?石?是的,因為他有謀生的能力。
我只告訴孩子,不壹定要升官發財,壹定要想做大事,上名牌大學。只要學好壹門謀生技能,就能謀生,壹輩子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發財當官都是過去式了。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的。壹切都需要他們獨立發展。這是古人說的嗎?人貴獨立?真相。
期待孩子成功對孩子是有害的。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大部分教育都犯了壹個錯誤。父母往往下意識地把自己這輩子無法實現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卻忘記了孩子的性取向和本質。
家長要思考如何正確的培養和輔導孩子,讓他們成為成年人。只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這是很大的錯誤。這樣愛孩子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和文化的目的,教育和文化的偉大,在於改變人的缺陷,補充人的遺憾。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孩子的天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取向,先了解壹個孩子的氣質方向。?學歷只是壹個邊緣。老師要盡力幫助他,培養他,讓他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可惜現代人對文化教育的認識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想讓孩子讀書、學習、接受教育,只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是為了有壹份好的職業、高薪,還是為了賺很多錢、過上好日子?人生?。
更有甚者,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拼命逼孩子上學。完全不考慮孩子?性取向?性格愛好興趣,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健康,壹味逼迫孩子學習,不知道嗎?愛反而傷人?所以孩子壹生的後果都受到阻礙。
我簡單說壹下,大學怎麽說?人不知子之惡,人不知苗之大。父母對孩子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不知道他的缺點。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重視這兩條來自古代聖賢的訓誡。但是古人有另外壹種說法,叫做?比父親更了解兒子?指出父母了解孩子的天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老師和其他人不壹定真的完全了解每壹個學生。現在的父母只是太過關心孩子的教育,卻沒有深度關註孩子的養老。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做起。
孩子開始學習是壹回事,但是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兒童教育學的真正目的是什麽?掃壹掃,處理壹下?孩子六歲到八歲進入小學,如何掃地擦桌子,如何和老師、大人、朋友說話有禮貌有規矩是最重要的。在古代,進入小學就開始學習?掃壹掃,處理壹下?,是學習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別看掃地擦桌子端碗。這些都是壹種生活教育。如果妳學了生命教育,長大後自然會學會做事。如果基礎教育沒學好,卻專門讀書,那叫學知識,學it。沒有做人的基礎,這種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反。現在的孩子,無論是上幼兒園,小學,甚至大學教育,都是學習知識,卻不懂做人做事的根本道理,社會壹片混亂。
千萬不要寵壞孩子,讓他自己站起來。
古代的孩子都是這樣的。父母用心培養孩子,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去當學徒。現在沒有我們的父母溺愛他們的孩子了。?孩子要自立,只要想有口飯吃,就不應該做壞事。走出去做點什麽,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宿命。
我出生在十八九歲。我不是壹個偉人。妳看,那些大人物都是自己站起來的,沒受過什麽教育。他們都是自學的。我再壹次告訴妳,不要只期待妳兒子的成功,妳女兒的成功。關於愛的教育,中國古代散文中有壹句話。黎恩生出危害?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善良,但是?黎恩生出危害?太愛孩子,反而讓他無法自立。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長大了就知道妳對他有多有用了。用痛苦錘煉人的教育。雖然他當時恨得要命,但後來會越想越多吧?傷害是好事嗎?。現在妳在用西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我絕對不贊成。壹切都是為了孩子,所有的年輕人都會受到傷害。現在這麽少年輕人有用,都是大棚養的。生在宮裏,比女人的手還長?畢竟很難有大用處。
教育要從胎教開始。
傳統上,中國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的,教育是從受孕開始的。有規定的。夫妻分房,然後家裏掛的畫和東西都會換,胎兒也知道。出生後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學校。
《禮記》中記載,按照中國古代的道理,女人壹旦懷孕,習慣就會改變,會讀不同的書。其實胎兒在子宮裏三個月,他就已經知道各種行為,好事壞事,比如五六個月後父母吵架。這是知性的,他的意識成長了,但他壹出生就忘記了,但那種影響是被深深汙染的。
所以中國的文化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的,父母的意見,壹切的言行都在不斷地影響著孩子,這種影響就是教育。
母親的教育尤為重要。
很重要的壹點是,中國的文化維持了三千年,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女性。壹個家庭只有有了好主婦和好母親,才談得上維持家庭秩序的方法。?中國古往今來都有好主婦,所以說到中國的教育,持家之道,母性教育,有壹個好女人是非常重要的。?現代女性教育很普及,但女性做賢妻良母很難,以後更難。
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理想?齊家?只有在過去樸實無華的農村家庭裏才能經常看到那種?滿眼兒孫,稻香時節雞啼午?形勢。但是,這樣的小康家庭,壹定要有壹個有德行、有持家本領的老奶奶或主婦。作為真正的幕後主持人,不壹定是老公或者爺爺的結果。
母教是世界文化教育的大啟蒙。大到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小到壹個孩子,沒有壹個好的傳統賢妻良母的教育基礎,那麽壹切都將無壹幸免!
做女人,最難的是做壹個賢妻良母。現在女性受教育了,就出去工作了。孩子不能帶,飯不能做,菜不能做,衣服不能縫,家庭管理不好。比如妳有個孩子,壹等家庭會收壹個很差的家教,把孩子交給傭人照顧,然後把孩子送到學校,把責任推給學校;如果妳違反了法律,妳會爭辯說這是壹個社會問題。
我們壹個同學說她想辦壹所女子大學,要多關註《禮記》《列女傳》裏面的“內規”這壹條,這是我們傳統的關於女性的教育,包括對孩子的教育。
壹定要讓孩子背經典。
這幾年我都在倡導孩子要讀書,要背誦。現在教育的演變很有趣,小學讀的書到了中學用處不大;中學的書在大學裏用處不大;大學的書,出國留學沒多大用,不知道看什麽。別人說我有學問,我就笑。其實我這輩子壹直在炫耀的,就是我十三歲之前的樣子。
大多數人不明白,這是中國人已經失去的基本教育方法。換句話說,西方人也已經忘記了它。人類教育的原始方法只有壹個,那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的書,要大聲讀。大聲朗讀有什麽意義?
這個有很多意思,我讀的多了,自然明白字和詞的音韻。換句話說,我也知道單詞和語言之間的拼音知識。無論中外,大聲朗讀,逐漸體會。等妳長大了,懂了音韻學,以後知識面就廣了。如果妳學壹門外語,不管英法德,妳都會懂音位的拼寫,壹學就會。
無論四書五經,還是古籍,任何壹段,都像唱歌壹樣,稍加講解就輕松背誦。這樣背下來,壹輩子都有用,壹輩子都忘不了。不僅要記住中國文化,還要記住外語。
背書不具體,不穩定。小孩子背東西不痛苦,但是很開心。因為妳是獨家演唱和朗誦,所以妳的心靈更加平靜。思想和行為必須改變。這就要說腦電波的問題了,就是讓大腦神經專斷地思考,專斷地思考,從而平靜下來,讓身體的生理機能發生變化,得到健康。當大腦變得健康時,思維和行為也會變得健康。
背書有很多很多好處,現在普通醫學尤其是腦科醫學還沒有詳細研究。我也不是腦科醫學專家。我只想提壹下,背誦的作用可以增加壹個人的智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使他的思維更加細膩、細致。
孩子背古書,真的背古文。智能開發之後,他們看現在學校的教材,壹眼就明白了,這個好處已經出來了。可以看到現在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書包越重,眼鏡越厚,晚上九十點的作業,每天每年的考試,高中初中學的東西,考上大學眼前的東西。這是浪費。
教育壹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走得太遠。
我經常跟朋友說,妳的孩子太聰明了,教育要小心。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看到孩子聰明都很開心,都想盡辦法培養孩子。其實教育孩子就像種壹朵好花。如果施肥太多,澆水太勤,壹棵好的花苗就會受到傷害。
別把孩子弄壞了。是小時,但大不壹定好?年輕時聰明過度,可能很快就會出問題,長大後可能就不聰明了,這是壹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