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對妳有幫助
1.以昆曲藝術為代表的中國戲曲~
有“幽蘭”之雅稱的昆曲也是現今惟壹還保留完整演劇形式的戲劇藝術,她以華麗典雅的文辭、清俊委婉的曲調和優美細膩的表演成為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甚至有“母劇”之稱。
昆曲又稱昆(山)腔,相傳是元末明初昆山人顧堅始創,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壹。明嘉靖年間(1552年——1566年)經魏良輔改革,形成委婉、細膩的曲調,人稱「水磨腔」。當時的劇作家梁辰魚的創作為昆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學基礎。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簫、管、笛等樂器,形成管弦並舉,這比當時流行的其他聲腔有很大的進步,令人耳目壹新,於是很快流傳開來。至明萬歷年初,昆曲擴展到江、浙各地,成為壓倒其他南戲聲腔的劇種。隨之由士大夫帶入北京,與弋陽腔並為宮中大戲,當時稱為「官腔」,從此成為劇壇盟主。明萬歷至清嘉慶年間(1570年—1800年),是昆曲聲名最輝煌、成就最顯著的階段,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牡丹亭》、《南壟記》、《邯鄲記》、《紫釵記》以及以及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壹時風靡天下,昆劇達到了鼎盛時期。
昆曲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在劇本、音樂和表演三個方面。昆曲劇本采用宋、元時代的雜劇傳奇的結構方式,每出戲通常有24折,每折戲自成單元,都有壹個貫穿在總情節上又相對完整的小段情節,因而許多單折戲可以獨立演出。在文學語言上,它繼承了古代詩詞及元曲的優點和長處,采用長短句的文體,文辭華麗典雅。昆曲的音樂屬曲牌體,***有壹千多個曲牌,唱腔婉轉細膩,吐字講究。昆曲的表演載歌載舞,舞蹈化、程式化程度非常高。由於昆曲文詞過於典雅,所以在唱段中經常伴以舞蹈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情,這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難度。昆曲融詩、樂、歌、舞、戲於壹爐,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眾多戲曲品種都產生過深遠而直接的影響。
---------------------------------------
2.古希臘戲劇~
希臘戲劇的第壹個確切紀錄見之於公元前534年,這壹年「城市的戴神節」組織改變,在各項活動中加入了悲劇演出競賽,因此戲劇在此以前肯定已經存在。這時期中唯壹可考的戲劇家就是塞士比斯(Thespis),也就是第壹次悲劇競賽的冠軍得主,他也是第壹個為世人所知的演員,所以以後演員們就常被叫做塞士比斯之徒(Thespians)。塞士比斯的戲劇比較簡單,它只有壹個演員和壹個歌隊。這倒並不是說劇裏只有壹個人物,而是說,所有的角色都由同壹個演員扮演。這壹個演員用面具來改變他的身份,而當他離開了舞臺去換裝為另壹個人物時,歌隊便以歌唱和舞蹈來彌補這段空檔,所以歌隊便成為早期戲劇中的主要元素。敵對人物間面對面的沖突,後世固然視為戲劇的必要條件,然在那種只有壹個演員的情形下,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希臘的戲劇節
從第壹次悲劇競賽到在公元前五世紀前幾年,幾乎沒有任何演出記載,也沒有保留完整的劇本。那時雅典紀念戴神的活動,***有四個節慶,其中三個與戲劇有關,它們是:
鄉鎮戴神節(Rural Dionysia)。在十二月底在鄉下各部落間次第舉行,由各村村長主持。活動內容最重要的項目是陽具遊行,由遊行行列高舉誇大的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徵,沿途載歌載舞,並和觀眾逗趣對罵,藉以在農閑時提供娛樂,並祈求來年豐收。在這個原始的宗教娛樂活動之外,富庶的部落在第五世紀也加入了戲劇演出。演出的可能是舊戲重演,也可能是被城市戴神節所拒絕的劇本。只有最富有的才偶然有包括新劇首演在內的比賽。在公元前四世紀時,這種演出次數顯然增加,又因為演出日期各地不同,而各地相距又近, 所以有興趣的人可以各地趕場,觀賞不同演出。
勒納節(Lenaia)。就像佛教和基督教有很多不同的宗派壹樣,崇拜戴神的教派也不少, 勒乃亞就是其中之壹。它在何時何地開始演戲已渺不可考,但自從它的演出受到官方認可後(442B.C.),演出地點就轉移到雅典市內,但劇場究在何處則眾議紛紜。 演出以喜劇為主(442B.C.以後也加入了悲劇), 時間是壹月尾,為期約三、四天。此時風浪較大,海外來客較少,所以觀眾絕大部分是雅典人,不必擔心「家醜外揚」,因此演出中更可以肆意笑虐,也可以對城邦人事盡情嘲諷。
城市的戴神節(City or Creat Dionysia)在三月尾舉行。第壹次悲劇比賽就是在這個節慶舉行,大約在第五世紀初,可能是為了配合雅典部落的重組,戴神歌舞比賽也在這個節慶舉行。喜劇獲得官方承認後(487B.C.),也開始在這裏上演。此外,撒特劇壹向附在悲劇之後演出。所以,城市戴神節在不斷增進後,在公元前五世紀時規模盛大,為期約六天左右。
--------------------------------------------------------
3.印度梵劇~
誕生於壹千多年前並曾十分繁榮的印度梵劇不知何故後來竟銷聲匿跡了,留傳下來的只有《沙恭達羅》、《小泥車》等文學劇本和有關戲劇的理論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