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是以導彈、魚雷、水雷和艦炮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水面艦艇,具有多種作戰能力。它是海軍傳統艦艇之壹,也是裝備較多、參戰機會最多的艦艇。現代驅逐艦排水量2000 ~ 8500噸,大多在3000噸左右,航速30 ~ 38節。武器裝備主要是導彈,裝備直升機。它們的使命和任務多種多樣,包括綜合型和單壹用途型。壹般綜合型可以執行防空、反潛、反艦等多種任務,而單壹防空型裝備有較強的艦空導彈和艦炮武器,以及先進的防空和偵察設備,主要擔負艦艇編隊內的區域防空任務。單艘反潛驅逐艦裝備先進的反潛探測和攻擊設備,搭載1 ~ 3架直升機,主要擔負艦艇編隊的反潛作戰任務。單艘反艦驅逐艦還裝備有強力反艦導彈、對地攻擊導彈和艦炮,主要負責攻擊水面艦艇和岸基目標。所以驅逐艦是壹種可以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布雷、支援等作戰任務的艦艇。
毀滅者本身的定義和概念在過去的壹百年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世紀中葉以後,人們把裝有魚雷的400 ~ 1500噸級艦船稱為雷擊艦。“漢考克”號於1893年在英國建成後,又被稱為魚雷驅逐艦,這是第壹次出現驅逐艦的概念。第壹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建造了壹艘能夠帶領驅逐艦作戰的驅逐先導艦。結果這個名字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廢棄了,就連美國建造的第壹艘核動力驅逐先導艦“班布裏奇”號也不得不改名為巡洋艦。自戰爭以來,由於導彈武器的廣泛裝載,出現了導彈驅逐艦的概念。
驅逐艦是壹種中型水面艦艇,歷史悠久,用途廣泛。它的早期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最初的發展階段。65438+60年代以前,人們發明了壹種以水雷為攻擊武器的戰艦,叫水雷艇。這種艇將地雷或炸藥綁在長桿上或拖在艇後,以觸敵船,使其遭受重創或沈沒。1868世界上第壹枚魚雷問世後,迅速投入使用,從而出現了小巧輕快的魚雷艇,對大型戰艦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到1890,世界主要海軍國家已經建造了800多艘魚雷艇,迫使大國海軍認真考慮對策。於是,英國在1893年建造了世界上第壹批遠洋魚雷艇。這種艇被命名為漢考克和霍納圖克(分別譯為霍沃斯和大黃蜂),排水量240噸,航速27節。它配備了三個魚雷發射管和四門艦炮,是當時最快的戰艦。這種魚雷艇的克星曾被稱為魚雷艇驅逐艦,有的也被稱為雷擊艦或驅逐艦,但更壹致的叫法還是叫驅逐艦。
第二階段是發展階段。最早的驅逐艦以蒸汽機為動力,體積大,效率低,機動性差,攻擊能力弱,所以在1899年換成了蒸汽輪機,把航速提高到30節,排水量提高到1000多噸。當時的驅逐艦已經具備了在大洋中與艦隊作戰的能力,所以在1905對馬來西亞海戰中,日本驅逐艦用魚雷擊沈了4艘俄羅斯軍艦。在壹戰中,驅逐艦已經成為艦隊的重要作戰力量,所以當時也被稱為艦隊驅逐艦。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五國海軍在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條約》限制了航母、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的噸位和數量,從而為驅逐艦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導致驅逐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二戰前驅逐艦排水量增加到2000噸左右,到戰爭結束時達到3500噸左右。速度也提高到35 ~ 40節,成為最快的戰鬥艦艇。驅逐艦的武器裝備也在逐步增強。魚雷發射管從單管發展到雙管甚至五管,艦炮從1 ~ 2門75mm炮增加到3 ~ 6門130mm炮,戰力大幅提升。二戰中,參戰國投入的驅逐艦總數達1800艘之多,主要擔負反潛、防空、護航、偵察、魚雷攻擊和火力支援等任務,成為海上多面手。
戰後以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驅逐艦概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主要特點是:噸位增大。從二戰末期的3500噸增加到8500噸,壹般保持在5000噸左右,所以和輕型巡洋艦沒什麽區別。發電廠更新。1962年,美國建造的世界上第壹艘核動力驅逐艦班布裏奇號開始服役,其核動力裝置保證了該艦在不更換燃料的情況下繞地球航行16次。此外,燃氣輪機和各種復合動力裝置也應運而生,大大提高了驅逐艦的加速度和續航能力。武器多樣化。驅逐艦從魚雷、火炮變成了導彈。除了艦對空導彈、艦對艦導彈和反潛導彈外,還裝備戰斧巡航導彈和高性能反潛自導魚雷。廣泛搭載直升機。現代驅逐艦壹般可搭載1 ~ 2架直升機,有的可搭載3架直升機,主要作用是反潛作戰。
護航船
護衛艦是壹種輕型水面作戰艦艇,以導彈、火炮和反潛魚雷為主要武器。其主要任務是為艦隊承擔反潛、護航、近海巡邏、警戒、偵察和登陸支援作戰任務。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壹樣,也是傳統的海軍艦艇,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中型水面艦艇。
早在16 ~ 17世紀,人們就把三桅武裝帆船稱為護衛艦。18世紀,法國建造了雙層甲板的三桅輕型護衛艦;英國建造第壹艘“南安普敦”號護衛艦,排水量671噸,裝備32門火炮;美國建造了第壹艘護衛艦美國號,74門炮。19世紀中葉以後,蒸汽機開始在艦船上使用,增加了護衛艦的排水量和航速。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在海上橫行,對盟軍船只構成嚴重威脅。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英、法、俄、美等國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為海上運輸船隊護航。當時英國建造的護衛艦已經達到1,000多噸,航速1.6節,具有較強的遠洋作戰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采用了“狼群”戰術,使盟軍艦艇屢屢受挫。為了保護暢通無阻的海上交通線,各國海軍開始大力發展護衛艦。戰爭期間共建造了2000多艘,其中僅美國就建造了565艘,1800艘由英、美、法、德、意四國共同建造。當時英國的護衛艦已經達到1500多噸,航速18 ~ 20節,具有很強的防空和反潛能力,續航能力大大提高。
二戰後,護衛艦主要用於大型艦船的護航,大多數國家用於近海警戒、巡邏或護漁護航。70年代以後,護衛艦開始裝備導彈和直升機,於是出現了導彈護衛艦的概念。同時,為滿足第三世界國家在200海裏經濟區的需要,研制了小型護衛艦,排水量約1000噸,以導彈為主要武器。此外,還有壹種噸位較小,通常只有幾十到幾百噸,用於沿海或河道巡邏警戒。
現代導彈護衛艦是壹種能夠在海洋中機動的中型艦艇。滿載排水量壹般在2000-4000噸,有的達到了4900噸。航速30-35節,續航力4000-7500海裏。主要武器有導彈、魚雷、火炮等。,壹般可搭載1 ~ 2架反潛直升機。根據武器和任務的不同,護衛艦可以分為許多類型,如防空型、反潛型和反艦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護衛艦是英國第三批22型“達利”級護衛艦,達到4900噸,比壹般的驅逐艦還要大。“大力”級裝備8枚魚叉反艦導彈、1 115毫米主炮、4門30毫米高射炮和1套“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此外,它還配備了兩個六聯裝“海狼”艦空導彈發射器、兩個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和兩架“海王”反潛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