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21-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六)遼、金、西夏、元朝服裝(1)

21-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六)遼、金、西夏、元朝服裝(1)

宋朝時期與宋並存的政權有遼、金、西夏、吐蕃、蒙古汗等國。契丹族、女真族、黨項族、蒙古族都生活在中國的北部地區,他們同漢族之間在經濟上、文化上都有較多交流,在衣冠服飾上互為借鑒,又各具鮮明特點。

遼(907-1125年),也稱遼國、大遼、契丹,是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的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

契丹男女喜好戴耳環、耳墜等飾物,較少戴頭巾。少女也髡[kūn]發,嫁後留發梳髻,婦女面妝流行以黃色塗面,額間系絲帶。

1)男子首服

(1)巾帽:

遼代對佩巾的限制十分嚴格,除王室貴族外,普通契丹人需要繳納重金方可佩帶幅巾,所以 戴巾帽者較少 。

遼墓壁畫中大多是髡[kūn] 發露頂的人物形象,凡壁畫中紮裹巾襆頭的侍仆者多為漢人。

《契丹國誌》記載:“契丹富豪民,要裹頭巾者,納牛駝十頭,馬百匹,並給契丹名目,謂之舍利。”

遼代契丹貴族冠式以 金冠為主 。金冠分兩類:壹類是“ 金文金冠 ”,為皇帝所專用;另壹類是“ 鎏金銀冠 ”,為契丹貴族臣僚所用。還有壹種叫 金花氈冠 ,也是遼代上層貴族所用冠。

紗冠 與 無飾氈冠 是契丹人 夏季戴 的壹種涼帽,也為契丹上層官貴或富人所用。無附飾的氈冠又稱“ 氈笠 ”,為 契丹庶民所用 ,也是契丹人最常用的冠式。相鄰的北宋地區也有流行,以致 宋庭曾頒詔禁用 。

(2)髡[kūn] 發 :

髡發指剃發,將頭頂部分的頭發全部剃光,只在兩鬢或前額部分留少量余發垂下。 髡發是契丹人的特色標誌 。

男子 髡發樣式 有十幾種,有的在額前蓄留壹排短發,有的在耳邊披散鬢發,也有將左右兩綹頭發修剪整理成各種形狀然後下垂至肩。( 呃~,這個...只能說我欣賞不來啊~~又或者是,契丹人脫發嚴重,索性把它剃了~? )

(3)剃須 :

契丹成年男子不僅髡發,而且還流行剃須或剪須。

契丹男子很少有蓄長須的,剪須成三綹小胡須,或八字須,還有壹種是只在鼻下嘴上之間,蓄壹撮短須。

契丹人只保留短小胡須的做法,也明顯有別於中原人以長髯為美的傳統文化習俗。

2)男子服裝

(1)官服兩制

遼代契丹人稱本族服飾為“ 北班服裝 ”,也叫 國服 ;稱漢族樣式的服飾為“ 南班服裝 ”。

南班服裝受漢服影響大,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的壹些特點,如使用蹀躞帶,上有套環,可佩掛隨身應用的物件。

遼代參考漢制,制定本民族的“ 衣冠之制 ”,分為 朝服、公服、祭服、常服、田獵服 等。

冬季契丹君臣大多喜歡穿 貂裘 。

皇帝穿 最名貴的是“ 銀貂裘衣 ”, 大臣 穿 紫黑貂裘 , 下屬 穿 沙狐裘 等。

契丹族以 祭山為大禮 , 大祀時 皇帝頭戴金冠、身著白綾袍,束紅帶、佩魚袋、帶犀玉刀,足著烏皮靴。

田獵時 戴幅巾,穿戎裝,腰上有捍腰帶。臣僚戴氈冠,飾金花,加珠玉翠毛。也有戴紗冠的,類似漢族烏紗帽。高齡老臣,壹般服錦袍、金帶。三品官以上戴的是進賢冠,三梁,加寶飾;五品官以上,其冠二梁,加金飾;九品官以上,其冠壹梁,無飾。

(2)契丹男子長袍

遼契丹男子袍服的 特點是: 圓領、窄身窄袖,開襟左衽、無緣飾、疙瘩襻扣,衣長膝蓋下,露出皮靴;袍帶於胸前系結,下垂至膝;袍身采用後開禊於臀下,開禊處在平時是用扣子扣住的,只有在騎馬時解開,將袍襟搭蓋於雙腿之上,護腿防寒;褲子在袍內,褲腿塞在靴中,袍內穿衫襖。

遼袍顏色比較灰暗,有灰綠、灰藍、赭黃、黑綠等。

(3)裘衣

遼契丹裘皮衣服分 兩種 :壹種是 帶毛的裘皮 ;另壹種是不帶毛的 板皮衣 。前者為貴族使用,後者百姓多使用。

(4)戎服

契丹人以騎兵驍勇善戰而著稱。遼代戎服具有便於騎射的特點。戰衣有金鍍鐵甲、銀鍍鐵甲、貂帽貂裘甲。

遼代精銳騎兵是 鷂軍 ,遇到軍情時吹起號角招之即來。士兵身披鐵甲,猶如鷂鷹般迅捷。調動兵馬則用銀牌,上刻契丹“ 宣速 ”兩字,使者執牌奔馬,日行數百裏。人們見牌猶如契丹主親臨。持牌者在索取財物時無人敢違抗,這些持牌者被稱為“ 銀牌天使 ”。

(5)男子民服

男子 冬季 多穿貂襖、羊皮或 狐皮外衣 ,足著 烏皮靴 以求保暖。平時則著圓領開骻契丹袍。

(摘抄自書籍《中國服裝簡史》王鳴 著)

  • 上一篇:傳統文化和諧課堂
  • 下一篇:學校宴會策劃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