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5屆。
2.中國際武聯至今有幾個洲際會員組織,有幾個會員國?
答:有4個洲際會員組織,有30有幾個會員國。
3.中國跆拳道2004年以後還參加了什麽世界性的比賽?
答:還參加了18世界性的比賽。
4.有關於跆拳道和中國武術論文的外文文獻?
從武術的本質特征論中國武術的發展走向 跆拳道運動的起源和歷史
古代的跆拳道
原始社會時期,朝鮮民族的人民大部分過家耕生活,余暇輔以狩獵為生。為了獲取得食物、抗擊外來勢力的入侵和抗禦野獸的襲擊,人在反復的實踐中逐漸發展了壹些鍛煉身體和參與戰鬥的方法,這些發自本能的發明,在社會進化的過程中逐步演化成有目的、有意識的鬥技活動,形成了古代跆拳道的雛形。當時人們鬥技的目的除了獲得食物、抗擊入侵和抵禦野獸外,更多的是用於參加鬥技活動,史書都有所記載,可見當時鬥技相當流行。
朝鮮三國時代的跆拳道形式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是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國並存時期大約在公元前壹世紀左右,三國相繼興起,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北部,新羅在東南部,百濟在西南部,為了爭奪領土,紛爭四起,因而這個時期跆拳道形式迅速發展以適應戰爭的需要。據古書記載:"跆拳意指使用手和腳,磨煉四肢和身體的靈活用法,是武藝的基礎。"劍術是以空手擊倒對方的手術為基礎。可以看出,當時的練武之人都能靈活運用手和腳戰勝對手,成為優秀的武士。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當時對跆拳道的叫法都不同。
新羅時代的跆拳道
新羅勢力小而弱,且四面均被強國包圍,但卻在三國中持續了最長的時間,由於高句麗的入侵,新羅認識到武藝的價值。由陳興王創立的名為"花郎道"的青年武團,以"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交友以信,臨戰無退,殺身有擇"為宗旨,組織年輕人聚在壹起修煉學問,切蹉武藝。這種制度造就了壹批英勇無畏的勇士,保衛了新羅,為統壹三國而尊定了基礎。證明新羅廣泛流行武藝的史實資歷料很多,如在《帝王韻記》、《三國中記》、《古事》等資歷料中都有有關跆拳道形式的記載。
百濟王朝的跆拳道遺址
百濟是當時三國中兵力最弱的國家,有關跆拳道的文字記載或遺跡記載關於高名麗和新羅,是史料中記載的便戰戲,這種競技方式方法類似於今天的跆拳道,可以認為是跆拳道的壹種雛形。據《三國史記》記載,百濟的萬代國王大多為了推崇武技,要求全國人都要學馬術、射箭和跆跟(原始跆拳道)等武技。當時的史料中還有"手臂打"的記載,各技法被軍隊和百姓普遍使用。
高麗時代的跆拳道
高麗是於公元918年在朝鮮半島建交的壹個統壹的國家。高麗的忠惠王本人十分喜愛手博,便要軍隊必須進行具有跆拳道特色的"手搏"競技運動練習。士兵們常用拳掌擊打墻壁、木塊及磚瓦,以磨煉手部的攻擊能力。忠惠王還邀請了武藝超群的士兵金振郗到宮中表演手搏技藝,在朝野上下極力推崇"手搏"技藝,使跆拳道聲望大振,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歡,並被規定為軍隊訓練的必修項目。據《高麗史》記載,手搏是高麗人普遍喜好的競技項目之壹。
朝鮮時代的跆拳道
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被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取代,國號朝鮮。朝鮮時代由於推薦佛學,重文輕武,這壹時期朝鮮的跆拳道技藝沒有受到官方的重視,但在民間卻始終沒有停上過"手搏"和"跆跟"這些跆拳道的初始技藝活動。同時,軍隊也用"手搏"和"跆跟"作為選擇士兵的方法,壹個人若想作武官,就必須在競技時用"手搏"或"跆跟"技藝打倒三人以上才行。
近代的跆拳道
公元1910年日本侵占朝鮮後建立了殖民政府,壹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朝鮮文化活動,跆拳道自然也在禁限之內,這個期間,跆拳道技藝在朝鮮境內銷聲匿跡,只有靠流浪到日本和中國的跆拳道藝人與日本和中國的武術融合在壹起保存下來,這反而使跆拳道得到充實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跆拳道新的技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獨立,國家的政治、社會面貌日益改觀,自衛術也相應再度興起,以前被迫留落異國他鄉的許多朝鮮人也相繼回歸故裏,同時也將各國的武道技藝帶回本國,並進壹步將這些技藝和跆拳道技法融壹體,去蕪存精,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跆拳道運動的基礎體系。
從歷史的角度看,技擊是中華武術的本質特征,盡管進入近代以後,武術的技術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技擊應該始終是武術發展的價值前提。可是在當今的競技舞臺上,不管是與技擊貌合神離的套路運動,抑或戴上護具的散手運動,都給中國武術的可持續發展打上了壹個問號。武術運動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離不開對傳統武術的汲取。只有這樣,武術才能在歷史的交叉點上尋找到自己的位置。
關鍵詞:武術本質特征現狀 發展走向
中圖分類號G852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Wushu from the Point of
Its Essential Chracteristics
Abstract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ce has bee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atic
in Chinese Wushu though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its technique system
in modern times. However, in modern competitions whether the series actions
that are seemingly in harmony but actually at variance with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ce or protected boxing just puts a question mark on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Wushu is healthy development depends on both
theoret ical guidance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ushu
keywords Wushu essential chracter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引言:"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註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這個1988年全國武術專題論文研究會上所作出的對武術的文字定義,既闡明了武術的體育性質,又表述了武術的民族特點。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巨系統中的壹個子系統,它體現為中華民族對攻防技擊技術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點。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武術始終是圍繞"武"的價值和規律發展的,它是壹門特殊的技能和技藝,這也是它能在歷史長河中屢經厄運而不斷發展的生命活力所在。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近來武術運動中壹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武術的發展越來越偏離"武"的傳統價值和規律,從而走入壹條越發狹窄的小胡同,這不能不給這個吸吮了數千年文化乳汁的民族體育項目健康發展帶來妨礙。同時,也引起了海內外武術界的高度關註。
1 中國武術的本質特征思考
所謂本質特征,是指事物概念所反映出的該事物內在規定性的外在表現。盡管從近代起,武術已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項目,但人們對這壹問題的認識尚存在較大分歧,集中反映為武術是壹種以格鬥技擊為本質特征的技擊方式或僅是壹種"活動手足,慣勤肢體"的身體活動。關於這個問題,不妨從武術的形成、發展來加以考察,也許更能有助於我們的理解。
在古代,人們進行攻防格鬥,主要使用短兵相接的技擊技術,無論是軍旅武藝活動中的大規模陣戰拼殺,還是少數人之間進行的"兩兩相當"技擊格鬥,主要通過訓練來掌握這壹類技術技能,並用之於實戰。這既是當時習武的價值體現,也是習武的主要目的。因此,無論是進行身體直接對抗的格鬥訓練,還是練習既具有民族色彩,又能滿足傳授、記憶、訓練的需要而產生的武術套路,以及圍繞這兩種形式而存在的各種訓練手段和各種練功方法,大體上都是緊緊圍繞這個目的而展開,而發展的。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有些學者往往會引用明代軍事家戚繼光斥套路武術為花法,"無預於大戰"的批評,認為武術的套路本來就並非實用的,從而提出武術與技擊的分異。事實上,只要把戚繼光的評語前後綜合起來分析,不難看出,戚繼光批評套路武術為花法,"此藝不甚預於兵",是基於軍事陣戰角度,實際在戚繼光的武術觀中,他從來沒有否認套路武術在"兩兩相當"單打獨鬥中的技擊價值,反而明確提出,套路武術"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⑴。隨著火器的出現,武術的技擊功能在軍事舞臺上的價值也隨之減弱,技擊格殺成了近代軍事戰爭中的壹種小小補充,而武術本身也納入了近代體育的洪流之中,其技術體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至現代,更是形成了以專業隊為主體的競技武術體系。但從歷史看,決不能因此就否認技擊性是中華武術的本質特征這個邏輯前提,也不能由於專業隊為主體的競技武術在社會上的影響,而忽視整個社會對武術的文化認定和價值取向。
2 武術本質特征視野中的中國當代武術現狀
50年代中期,在《新體育》、《體育文叢》等刊物上,曾圍繞武術的性質、發展方向等展開了壹場理論大討論,不少學者壹致指出,技擊是武術的最根本的本質特征,發展武術"必須保存武術固有的風格特點"⑵。令人不無遺憾的是學者們的意見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建國以來,武術運動技術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武術本質特征所要求的技擊性卻大大削弱了,在壹定程度上也妨礙了武術運動的良性持續發展,出現了壹些令人值得深思的傾向。
在很長壹段時間內,中國的武術運動是以套路形式展現在競技舞臺上的。以動作規格為主要評分標準的競技比賽杠桿,使武術以功架練習為手段,以技擊實用為主旨的目標追求發生了傾斜,競技武術體現的僅僅是壹種對周圍環境的精神征服,也就是說是對觀賞者而言的壹種審美效應。而這種競賽套路往往是由創編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演練者的具體條件來進行編排的。在編排過程中壹般不會考慮技擊應用的必備條件,它脫離了實用價值的客觀性和隨機性。在演練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所謂"技擊意識",也帶有濃厚的主觀性、表演性,這種演練意識與真正的技擊意識只能是貌合神離。在套路的訓練方法上,競技武術由手以爭分奪牌為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所以與傳統的講究格殺實用,並註重多種練功方法的傳統訓練方法發生變異而顯得單壹。在這種發展背景下,中國武術歷來所追求的主體目標和本質特征正在漸漸淡化,正在遠離我們而去。
談到這裏,也許有的人會以近十多年來開展的散手運動為例而認為、目前不正是在大力開展武術的散手運動嗎?散手運動的開展,確是對以往單壹以套路為主的武術運動的壹種突破,給中國的武術運動註入了壹股新的活力,也可以看作是以前武術運動在發展到某壹階段對武術本質特征的壹種回歸。
散手武術包含著踢、打、摔、拿等動作的運用,有著豐富多彩的技法和招數;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現在的散手缺少能夠體現這些具有武術特征的技術,不少散手選手甚至連武術基本功也沒練過,他們的武術技術基礎壹般都比較差,難於在散手中運用武術招數,這樣就容易將中華武術混同於壹般的搏擊術,失去武術固有的本質特征。
目前,競技武術中套路和散手運動兩種形式並存,但它們都沒有很好地保持武術的本質特征。套路越來越趨象於"技巧加體操",散手也快要成為"自由搏擊";但套路卻沒有體操高難、優美,散手也沒有跆拳道兇猛、厲害,這樣下去,難保武術不失去其精華和魅力,更談不上弘揚武術,走向世界。
3 武術的發展走向
武術要發展,首先必須繼承其本質特征,不斷吸取傳統武術的營養來充實自身,保留武術固有的風格和特色。因此有必要組織專家研究如何在現行的套路比賽和散手比賽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對於這項工作,壹是要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去辦,不能再遲緩;二是在步驟上項目改造要采用漸進法,要穩妥地、有條不紊地進行這項工作,使之能充分體現武術的特色。
攻防技擊乃武術的本質或靈魂,套路的編排應以攻防動作為基本特征,以各種搏擊技巧、手法或招數為內容去串編,套路是散手技術的基礎,如果撇開套路基本功不練,壹味只習蠻力,練散打,猶如空中樓閣。⑷在散手運動中,也並非只有拳打腳踢,象少林拳中的童子拜佛、八卦掌中的白蛇吐信、太極拳中的手揮琵琶等等這些技法壹旦在格鬥中使用得當,其攻擊威力和效果遠在拳腳之上,所以練套路者,應該加強格鬥技術的實戰練習;練散手者,多進行套路演練,套路和散手二者要互相滲透交融在壹起;只有這樣,武術的本質特征才能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才能使現代武術不負"功夫"之稱。
結語:武術要發展,離不開武術科學理論的指導,這已是當代武術界的***識,我們需要武術科學化,需要在理論上對武術的發展作出應有的科學闡述和指向,為此,我們呼籲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盡快制訂出有關武術的科研規劃,加大武術的科研力度,使我國這項優秀的文化遺產更加科學、完善,以它豐美的姿態走向世界。
如果想自己查找您滿意的資料可以點擊/datacenter/WUSHULUNWEN/DEFAULT.ASP
希望妳能夠早日查找到合適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