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例程
真的管用嗎?
中國的現代武術變得越來越表演化,大部分套路華而不實。所以很多人認為套路練習沒有意義。就像水滸裏說的“都是花花棍,只好看著,上陣沒用。”練冷兵,還得從古代練兵和武俠作品中汲取營養。但也有人認為套路是實戰動作的集合,是練冷戰的必經之路。
其實從古代士兵訓練和武俠作品中汲取營養是非常可取的。畢竟戰爭事關生死,容不得半點浮誇。在中國古代武俠作品中,各種兵器套路也是非常重要的練習內容。
但古人對套路的看法是非常理性的,並不盲目推崇套路,練習時也不拘泥於套路。
以雙手刀法為例,明朝的《武備大綱》記載了單刀的三十余種“勢”,認為這些招式每壹招都是實用的。
但如果不進行套路練習,在具體使用中很難做到招式和步法的協調,在實戰中難免遇到掣肘。
因此,書中另外記載了《單刀壹路總敘》,編輯了整套單刀法道路供人們練習。
此外,書中強調練單刀套路要用重刀,實戰要用輕“刀帶弩”。筆者在上壹篇文章中已經介紹過,“帶弩刀”是明代單刀的壹種,其長度約為今天的115 cm,是明代最短、最輕便的單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小說家的語言,但也有道理。輕裝練重用,讓妳在實戰中輕巧靈活,比別人快,勝算大。
今天的壹些套路演練為了追求觀賞性,專門使用了便攜刀和武術劍,其實已經偏離了套路演練的初衷,對實戰幫助不大。
套路不是用來觀賞的,練習的時候沒必要追求套路的完整性。比如《單劍壹路總敘事》中,* * *有30多種勢,步法更是來回穿梭,前後跳躍。對於很多人來說,體力能不能跟上是個問題。所以《單刀壹路總述》這本書強調,如果力量不足,可以把練習分成兩三段,不必拘泥於形式。
而且套路練習不壹定需要嚴格按照書上記載的去做。簡單來說,套路就是用步法練習所有的攻防動作,要求在實戰的意識下,在移動的過程中完成規定的動作。
但是套路練習只有貼近實戰才會有效果,而且套路練習有很多東西是學不到的,比如攻防時的距離感,攻防招式的命中率,對敵動作的反應能力等等。
因此,當有機會經常練習時,常規練習的重要性就大大削弱了。在戚繼光的《紀小舒心》中,幾乎沒有提到套路演練,都是強調實戰陪練。
在明代的《槍法總決》和《劍經》中,顯然不是套路,而是實戰。現代短兵格鬥大師馬賢達先生在《中國短兵》壹書中,並沒有提到套路練習。
換句話說,套路練習雖然重要,但不是練實戰技能的必要條件,本質上是在條件不允許陪練的情況下的壹種訓練。正規的戰鬥訓練是練就高超技藝的王道,評判水平的最終標準也是實戰的結果。
當然,練冷兵器對抗不是壹上手就實戰陪練,只會把人送腦袋。前期要進行系統的基礎練習。作為實戰訓練的替代品,套路練習也是如此。上來就練套路沒用。
以矮個子士兵為例,先練基本的姿勢和動作,也就是所謂的姿勢,再練身體步法和基本的攻防動作,再慢慢練實戰或者套路。
另外,如果在實戰中找不到陪練,可以采用套路練習加馬先達訓練。馬先達訓練法是專門針對手腕力量、動作、距離感、反應能力和命中率的有效練習。它是以短線拳手馬賢達命名的。
馬先達的訓練方法有腕力練習、用棍子定靶、握短劃、移動靶等。
簡單來說,腕力鍛煉的核心就是手持壹根長度與矮兵相近、重量為所用矮兵兩倍以上的木棍,畫圈、劈環等訓練手腕的力量和柔韌性。
俱樂部定目標,握短桿,打長桿,但也需要陪伴,但不需要陪練。如果練單手劍等短兵,押運員會在馴獸師面前放壹根1.5米的長棍,馴獸師用短棍打長棍。如果練雙手劍,就比較復雜,陪練者需要壹定的技巧和針對性。這種訓練方法主要訓練距離感和“觸覺”。
移動靶,顧名思義,就是用短棍等模擬矮個子士兵的器具打擊移動的物體。
這種訓練方法有壹些變體,非常適合大家壹個人的時候練習。就是他們用日本劍道練習器械,木刀或者竹劍,來投籃,就像籃球運球壹樣,壹邊打球。另外,如果技術熟練,還可以把木刀當網球拍,對著墻打網球。
移動目標經過訓練後,實戰中的防守反擊就不成問題了。
當然,馬賢達老師的訓練方法遠非這幾句話可以概括,所以我們也僅限於在篇幅較短的情況下介紹。
另外,實戰陪練很危險。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護具和仿真劍,就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