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分析幼兒教師民間音樂教育觀念

分析幼兒教師民間音樂教育觀念

 民間音樂的傳承和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註的熱點,本研究利用問卷旨在探討幼兒教師關於民間音樂教育的觀念,期翼能為深入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壹、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璀璨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寶庫中,民間音樂占有很大比重。民間音樂對於兒童身體、審美、智慧、人格方面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擬通過問卷對教師的關於民間音樂教育的觀念進行分析,描述教育活動背後的價值觀、教學觀,最後為深入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研究對象與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幼兒教師關於民間音樂教育的觀念調查》,從態度動機、運用現狀、教學方式三個維度進行調查,每個維度各包括9道題目。問卷編制完成後進行初測,信度為0.73,問卷信度較高。正式調查在上海、黃山、蕪湖、合肥隨機選取了100名幼兒教師作為研究樣本。***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剔除無效問卷8份,運用SPSS17.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壹)態度動機分析

 1.態度分析

 調查表明,近96.74的幼兒教師喜歡民族民間音樂,近95.65%的參與者表示粗略了解本地的民間音樂,非常了解的僅占3.26%,近63.04%的參與者認為有必要或較有必要在幼兒園開展民間音樂教育。絕大多數教師認為開展民間音樂教育能夠增強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培育幼兒初步的民族意識;大多數教師認為有利於弘揚民族文化、還有家園合作。這說明教師對民間音樂的民族文化價值有較高認識,有繼承弘揚民族文化的民族意識,同時也期盼能夠建立其良好的外部保障體制,能夠保證教師進行有效的民間音樂教育。

 2.動機分析

 超過60.3%的調查參與者開展民間音樂教育的動機來自於壹些外在因素,比如:幼兒園部要求、專家倡導、文化保護意識等,只有不到39.71%的調查者是因為自己對民間音樂的興趣、幼兒對民間音樂的興趣而開展此類教育活動的。其中由於幼兒的興趣而開展的民間音樂教育的參與者僅占20.02%。這初步說明幼兒教師對民間音樂還是較缺乏內在動機。職稱越低的幼兒教師在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時外部動機越高。近35.29%的幼教壹級老師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是因為園部的要求,由於自身興趣的僅占11.76;幼兒二級老師開展民間音樂仍受專家倡導為主,但總體外部因素影響比例已經有所下降;幼高及小高職稱的.教師他們自身對民間音樂的興趣與熱愛成了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活動的主導性動機,達到了58.33%的比率,而且在文化保護意識上的認識也略高於幼教壹、二級教師。

 (二)運用現狀分析

 1.運用現狀

 近86.96%的幼兒園教師認為目前在幼兒園園教材中關於民間音樂內容的比例很小,另在調查中只有72.82%的教師表示在自己的幼兒園開展過民間音樂方面的教育活動,民間音樂教育在幼兒園基本處於缺失狀態。但是我們從調查中又能發現,近90.22%的領導是十分支持利用民間音樂資源充實幼兒園課程的,其中57.60%的領導持十分支持的態度,幼兒對民間音樂的喜歡程度也較高,調查中顯示沒有壹個幼兒不喜歡民間音樂。領導支持態度和幼兒的喜歡程度與當前薄弱的幼兒民間音樂教育現狀之間呈現出壹個尷尬的境地。

 2.運用的主要困難

 調查發現在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所考慮的困難依次排序為:民間音樂教育的教材選擇、方言障礙、創造表現、師幼互動、示範表演、興趣激發、價值把握、技能學習。這說明,如今適合幼兒園使用的民間音樂素材是十分匱乏的,需要幼兒教師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挖掘、整理、修改等等。其次,民謠、民歌有“十裏不同風,五裏不同音”的說法,中國區域面積廣大,各地方言相差很大,而許多民歌、戲曲都是用當地方言演繹,其發音與普通話相差很遠,不說兒童,就是作為教師的成人如果不同當地方言,都難以理解唱詞的意思[1],故而59.11%的參與者將方言障礙作為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活動的困難。同時,約有40~45%的調查者認為師幼互動和幼兒的創造表現是困難的,這說明幼兒教師對教學觀已經有了壹定認識,考慮註重幼兒積極性、創作意識的調動,不片面追求於技藝的傳授。各級教師對開展民間音樂教育的困難選擇有所不同。幼教二級教師將困難選項主要集中在教材選擇和方言障礙上;幼教壹級教師的困難選項在師幼互動有所上升;幼高和小高教師在價值把握和示範表演的選擇率也高於其他兩類教師。這說明職稱越高,困難選擇的外部選項就越低,越發註重壹些教育活動中的內部問題。

 (三)教學方式分析

 在對參與者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查時,有80.2%的教師表示在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活動時會對內容進行部分修改,經常修改的占10%,表示從不修改的僅占9.8%。在對是否會探究方式使民間音樂融入幼兒壹日生活中時,76.1%教師表示偶爾會探究,經常會的只占18.5%,不會的占5.4%。這些數據說明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對待民間音樂教育的熱情並不高漲,可能是由於外部動機驅動太大,所以也造成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問題。幼兒園教師們認同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以系統知識為傳授目的的教學方式所占比例最低,這說明幼兒教師對教學方式的考慮的更為周到,比較關註幼兒興趣及多樣性的教學形式,但傳統型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也並未消失。

  四、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表明,大多數幼兒教師在對民間音樂的認識方面仍傾向於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教育觀念,總體水平比較落後。影響教師觀念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師的職稱、學歷對觀念的影響極大,總體上職稱、學歷越高,越有較先進的觀念。

 (壹)民間音樂教育呈現斷裂

 調查發現在幼兒園開展民間音樂教育活動並不常見,民間音樂在整個教育中仍是缺失的。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底蘊和脆弱的民間文化保護的反差,使得各地的民間音樂面臨著尷尬的生存境地,民間音樂及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在給下壹代的傳承中呈現出比較嚴重的缺失斷裂狀態。關於民間音樂教育的研究還是比較缺乏的,沒有得到足夠的充分重視,有意識開展民間音樂活動的幼兒園還是少數。從壹線教師來說,不少幼兒教師對民間音樂活動缺乏內在興趣;註重技巧的傳授,追求即時的教育效果,使得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失去了其應有的教育魅力。

 (二)提升民間音樂教育效果的策略

 1.保護幼兒藝術天性

 審美是兒童的天性,藝術又是兒童把握世界的壹種方式,在進行壹切教育活動之前,我們必須明白每壹個兒童都是藝術家。克萊夫貝爾在《藝術》中就提到,最首要的是要保護幼兒的藝術天性,尊重不同兒童對周圍環境的欣賞方式以及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興趣。

 2.多通道的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圖譜、打擊樂、音樂遊戲等多通道的教學手段來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欲望。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壹些戲劇的情境。利用圖譜形象直觀地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和曲式結構,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獲得對音樂作品完整的印象。[4]為幼兒提供壹些本土特色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型活動的美感。[5]把民間音樂中特殊的唱腔、服裝融入到遊戲中,幼兒在音樂遊戲中唱唱跳跳,既能獲得關於民間音樂方面的技能與知識,又能提高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3.多渠道的審美感知

 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幼兒觀看壹些當地的民間文藝活動,利用在園內的壹些閑散時間播放壹些優美的民間音樂,講解音樂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再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習就會容易得多,從豐富的民間音樂素材中篩選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淺顯易懂的進行整理,使之既有幼兒特點又保留民間特色。創造性的欣賞復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隨著音樂自己創編歌詞、創編動作,充分發掘他們的潛力。了解民間音樂後,再去欣賞壹些優秀的藝術作品,這會使幼兒懂得自己家鄉、祖國的民間特色,更能培養熱愛藝術的美好情懷。

  • 上一篇:冬天菱塘鯽魚什麽釣
  • 下一篇:初中數學傳統方法的簡化評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