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闡述軍事戰略在經濟規劃中的作用之前,首先簡單介紹壹下軍事戰略的含義、發展過程和基本特征。什麽是軍事戰略?劉精松認為,軍事戰略是為實現某些軍事目標而構想和使用的戰略和戰術。
從軍事戰略的來源和動力來看,軍事戰略是戰爭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逐步推動軍事戰略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發展演變,促進軍事戰略內容的不斷豐富。正如列寧曾經指出的:“沒有軍事戰略就沒有戰爭”,在整個戰爭中,鬥智鬥勇是壹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從軍事戰略的發展史來看,雖然重視戰略是很多國家的相同選擇。國外在戰爭實踐中也運用戰略,也有壹些軍事戰略方面的著作,但相對而言,中國是軍事戰略運用最早、最具創造性的國家。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中國頻繁激烈的規模巨大、空間廣闊、形式多樣的戰爭實踐鑄就了中華民族軍事戰略的心理品質;第二,中華民族善於理性思維,這使得講究謀略制勝成為中國軍事科學中壹個非常顯著的戰略文化傳統。
軍事戰略作為戰爭主體智慧的濃縮,具有投機性、詭譎性、風險性和對抗性等鮮明特征。在壹定的戰爭物質條件下,軍事戰略的作用取決於戰爭指揮者主觀能動性的正確性及其創造和發揮的程度。這就要求人們在運用軍事戰略時,要準確判斷,周密計劃,審時度勢,加以運用。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軍事戰略應用於經濟規劃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成果
劉精松說,軍事戰略是從實際戰爭中發展出來並為戰爭服務的軍事思想文化的精華,但為什麽能應用到經濟計劃領域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分析。從理論上講,劉精松認為有六個主要理由。總結起來就是壹個導向,壹個共性,四個壹致。
指導性意味著軍事戰略對經濟規劃具有指導意義。軍事和經濟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壹切軍事問題的最終根源都在於經濟。軍事戰略講的是制勝之策,興國之策,治國之道。軍事戰略作為軍事思想文化的精華,不僅是對軍事問題進行簡單思考的產物,而且是建立在綜合考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基礎上的高層次綜合理論,客觀上對包括經濟規劃在內的各個領域的規劃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更重要的是,軍事戰略強調宏觀謀劃、綜合分析、強弱對比,強調自身實力、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整體效應,強調對快慢、動靜、奇正、做與不做等深層內涵的正確處理,體現了對立統壹的哲學,閃爍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具有穿透時空、各個領域的強大力量,具有相對的永恒性。
四個壹致是指軍事戰略和經濟計劃在最終目標、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主要功能上的壹致。是軍事戰略與經濟規劃終極目標的壹致性;它是軍事戰略和經濟計劃基本原則的壹致性。粗略地說,兩者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趨利避害。在軍事戰略上,“順利益而動,不止於利益”,“不逆利益而動,不得不用,不臨危不懼”的思想與經濟規劃必須遵循的思想完全壹致;它是軍事戰略和經濟計劃主要對象的壹致性。軍事戰略和經濟規劃,表面上是求物,實質上都是求人;它是軍事戰略和經濟計劃在主要功能上的內在壹致性。軍事戰略和經濟計劃雖然應用領域不同,但都是常規的社會群體活動,都需要貫穿信息、決策、計劃、組織、管理、指揮、協調和控制。經濟計劃中運用軍事戰略應把握的三個關鍵問題
如何在經濟規劃中運用軍事戰略?劉精松認為,從宏觀上看,特別需要註意和把握三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關鍵問題。
第壹,政治引導。根據軍事戰略的基本規律和原則,即軍隊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治,經濟規劃也必須服從政治。
第二,戰略部署。古人雲:“孫子兵法,久經百戰”。計劃軍事和戰爭要考慮戰略部署,計劃經濟也要考慮戰略部署。經濟規劃借鑒了軍事戰略的戰略規劃思想,運用“謀勢”和“造勢”的戰略思維,以大局為重,顧全大局,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很可能壹著不慎,滿盤皆輸。正如古人所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壹域;不求永生者,不足求壹時。“作為經濟規劃大師,從戰略上考慮經濟部署。
第三,靈活運用策略。軍事戰略的靈魂是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以敵制勝、以利制權”、“妳打妳的,我打我的”、“靈活戰備”等軍事戰略在經濟規劃領域的應用,突出表現在經營戰略的規劃上,其核心在於根據經營情況,以變應變,適應市場,搶占先機。否則就沒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