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有效教學是學生在壹段時間內通過教師的教學而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是否有效,不在於老師是否完成了教學內容,而在於學生是否學到了什麽,或者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沒有進步,即使老師教的再努力也是無效的;同樣,如果學生努力學習,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與大家分享。
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化學課活起來,讓學生喜歡上化學課。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活躍化學課堂的有效途徑。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其他學科壹樣,化學學習的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效果。興趣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關系最為密切。如果學生能把化學學習當成壹種享受,他們就會喜歡化學,所以願意學習化學,探索化學。
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壹就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化學的樂趣。化學對初三學生來說是壹門新學科。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對不可預知的實驗現象有濃厚的興趣。因此,讓學生邊看邊參與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比如第壹節化學課,給學生幾個有趣的實驗:“空杯子裏的生牛奶”、“用玻璃棒打火”、“妙筆生花”、“燒不著的手帕”。看到這些實驗產生的神奇變化後,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壹下子被激發起來,然後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壹個實驗,讓他們體驗化學的奇妙,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第二,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融入化學課堂。
課堂教學是壹項涉及教師和學生的系統工程。只有師生愉快地合作,雙邊活動才能達到同步與和諧,學生的智力活動才能達到最高水平,產生最大可能的教學效益。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壹種心心相印的活動”。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提出“問題”的關鍵。相反,如果忽略了這壹點,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就沒有問題可問,問題教學也就無從談起。
“道始於愛。”只有當老師把高昂而積極的情緒、慈善而微笑的面孔、剛毅而自信的目光帶進課堂,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和和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自如,思維異常活躍;敢於大膽想象,鉆研課本上的問題;只有敢於對某些問題提出質疑和評論,課堂氣氛才能活躍熱烈。反而讓學生感到壓抑,甚至失望、恐懼、緊張,扼殺了學生探索和討論問題的欲望,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尊重每壹個學生,讓每壹個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拋棄,不放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倡導:錯誤的答案允許重新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未經允許再想;不明確的權限要求;不同意允許爭論;允許教師批評和改正錯誤;必要時,學生可以不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讓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融入化學課堂。
第三,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心全意學習化學。
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是主體。換句話說:如果老師今天要教100%的東西,而妳要教的東西,學生學了大部分,說明今天的課堂效果高,反之亦然。盡管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正在被先進的現代教學模式所取代,但這種“填鴨式”在壹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存在。這只能導致壹個結果:老師厭教,學生厭學,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激發,學習熱情不高。久而久之,很多學生會精力跟不上,註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兩極分化嚴重。
根據青少年的成長規律,這個時候學生更容易對有吸引力的東西產生興趣。壹旦他們覺得累了,就更不可能對這種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感興趣,自然註意力就會分散。時間長了,他們的成績肯定會下降,應該掌握的知識得不到及時掌握,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化學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課堂教學,充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完全主動。學生的興趣自然會提高,註意力也會更加集中,課堂教學也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作為壹名化學教師,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努力讓學生全心全意地學習化學,實現高效課堂。
第四,註重學生的參與,讓化學課成為學生展示靈性的舞臺,讓學生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
“教學不僅是壹種講述,更是學生的壹種體驗、探索和感受。”在課堂上,不要讓妳的“講述”扼殺了屬於孩子的壹切!過去,我們的老師認為講座越詳細,學生就越容易學習,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越高。就像鉆山洞壹樣,老師帶領學生鉆可能比學生自己去探索更快。但我們沒想到,這會形成很多學生不思考,只是被動聽課,不願意主動學習的習慣。其實化學書上的大部分知識,通過自學大綱指導學生就可以解決。老師講解太多,耽誤時間,降低效率。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壹個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重點,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要發展就必須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靈性,所以我們化學老師要最大限度的為他們“搭建”舞臺,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化學實驗、課外實踐活動、第二課堂等探究活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展示自己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他們的科學探究意識,讓他們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
五、課內測試,及時反饋,鞏固課堂教學成果,讓學生愛學化學。
每節課結束前七八分鐘,要對學生進行課堂測試,試題主要集中在對新課基礎知識的考查。教師要在及時復習獲得反饋信息後進行糾正鞏固,對後進生進行引導。這種有目的、有意識、有反饋的學習,是解決學生目標、消除障礙的有效手段。通過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結果,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教學效果,提高了教與學的有效性,使教學內容清晰明了。它確實減輕了學生課後的負擔,讓他們更想學化學。這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上壹個臺階,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總之,要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要不斷探索創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