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
1,廣義教育的概念:
廣義的教育是指壹切有目的地增強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維。
關於道德的思考活動。
2.狹義教育的概念:
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壹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響,把他們培養成壹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3.教育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
4.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培養人有目的的社會活動。
5.教育社會屬性的內容:
教育是永恒的。
教育是歷史性的。
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1,教育具有繼承性。
2.教育應該受到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3.教育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6、20世紀後教育的特點:
終身教育
教育大眾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多樣化
教育技術現代化
7、教育的經濟功能:
教育是勞動再生產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生產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
8、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和培養合格的公民和各種政治人才。
教育是壹種影響政治和經濟制度的輿論力量。
通過教育制度可以選擇受教育者的階級或階層,使原有的社會政治關系得以延續和發展,或者加速舊的社會關系。
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9、人類身心發展的規律(人類身心發展的特點):
順序階段不平衡、互補和差異
10、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遺傳因素:遺傳素質是人類身心發展的物質前提,為個體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
?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壹定的影響。
環境因素:為個體發展提供多種可能性,包括機會、條件、對象,是人身心發展的現實基礎。
?環境對個人發展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人在接受環境時,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實踐過程。
人的主觀能動性
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1.為什麽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規定了人的發展方向。
學校教育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老師進行的,相對來說效果更好
學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全面的、系統的、深刻的。
12、學校在人的身心發展中主導作用的表現:
學校教育根據社會對個人的基本要求,就個人發展的方向和方面制定社會規範。
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遲的價值。
學校教育具有促進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學校教育具有發展個人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13、影響學制建立的因素:
生產力水平與科技發展
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
國內教育制度的歷史及國外教育制度的影響
人口狀況
14,義務教育的含義:
義務教育是指適齡兒童、少年依法必須接受的,由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保障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少年實施壹定時期的義務教育。
15,義務教育的特點:義務與普及,免費與基礎。
16、教育目的的影響因素:
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
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
制造者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觀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17,社會本位論的含義、利弊;
含義: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重視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事業,教育評價要看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優點:社會本位理論對於保障教育的地位,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缺點:否認個體興趣、心理規律和人格特征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容易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
18、個體本位理論的含義、優缺點:
含義:從個體本能出發,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重視教育對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提升人的價值,促進個體自我實現。
優點:確立了孩子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尊重孩子的發展需要,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否定了傳統教育對孩子壓制和灌輸的弊端。
缺點:首先,用人性代替對社會的理性分析,忽視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不現實的,也是行不通的。其次,過分強調人性中的自然傾向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個人主觀努力和社會影響的作用,導致了自然主義和自由主義。
19,現階段中國教育宗旨的基本精神:
我們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壹。
我們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堅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和諧發展。
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含義:
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全面協調發展,包括人的道德發展。
實現中國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強調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
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強調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
21,素質教育的意義和觀點:
含義: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目的,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觀點: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應註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應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滲透於教育的各個方面。
22.簡述美育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意義:
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拓寬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美育能促進學生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美育能促進體育教學,具有健身和愉悅的功能。
23、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含義: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促進學生優秀品德的發展,有利於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增強體質。
?有利於完成繼續教育和就業的雙重任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模塊3中學教學
簡答題
1,中國目前的教學任務:
傳授系統的基礎科學知識和技能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發展學生的體力,培養學生的健康水平。
培養社會主義美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關註學生的個性發展
2.教學過程的特點:
教學過程是間接的。
教學過程是交流的。
教學過程是有教育意義的。
教學過程是有益的。
教學過程很簡單。
3、教學過程的基礎階段:
激發學習動機
理解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理解知識包括讓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知識的鞏固
應用知識
檢查知識
4、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統壹的規律(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
?學生側重於學生的間接經驗。
?學生應該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學習間接經驗。
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的統壹(發展規律)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智力的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防止知識傳授或能力培養的片面性。
?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發展不同步。知識多了,能力不壹定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統壹的(雙邊法)
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統壹(教育法)
5.備課要求:
壹、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設計教學方法
寫三個計劃:學期教學進度計劃,項目計劃,班級計劃。
6.教師上好壹堂課的基本標準:
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氣氛熱烈,板書有序,態度從容
7、教學活動應遵循的教學原則:
直覺原則
啟發式原則
漸進原則
合並原則
能力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科學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各教學原則的含義和實施要求:(能力原則和鞏固原則無需背誦)
8、直接性原則的含義: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知,使學生得到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
要求:
要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教學方法。
直觀教具的演示應與語言講解相結合。
註意語言直覺的運用
9、教學方法可以確定:
講授法、交談法、討論法、示範法、參觀法、練習法、實踐法、自學法、實踐法、欣賞法、情境教學法。
談論、討論、演示、實驗和發現。
10、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
應考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功能。
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根據現有教學媒體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11.班級授課制的利弊:
優點: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
?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集體作用。
?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缺點: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人,學習說話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壹定限制。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動手機會少,不利於培養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面向全班,情緒統壹,很難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有限。
模塊4中學生的學習心理
簡答題
1,關註質量:
指的是意識能夠同時清晰把握的物體數量。
註意穩定性的影響因素:
註意對象的特征
受試者意誌力水平
個人主觀狀態?
註意力轉移的影響因素:
2、對原創活動的重視程度。
新的註意對象的吸引力
清除信號提示
個人的神經類型和自控能力
3.註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無意註意規律組織教學
運用有意註意規律組織教學
利用兩種註意相互轉化的規律進行教學
根據註意的特點和規律培養學生的註意力
4.教師培養註意力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註意力,要善於對抗分心。
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
使學生能夠在註意力上分析自己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5、瞬時記憶的特點:
時間極短,容量大,形象生動,信息原始
短期記憶的特征:
時間短,容量有限,意識清晰,可操作性強,易被幹擾。
長期記憶的特點:
無限容量和長存儲時間
遺忘的原因: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內容:
影響遺忘過程的因素:
學習材料的性質
背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的程度。
記憶任務的持久性和重要性
記憶方法
時間利用系數
情緒和動機也會影響遺忘的過程。
防止遺忘的方法(如何有效組織復習);
及時經常復習。這是基於艾賓浩斯的遺忘定律。
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做到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
反復閱讀結合努力回憶。
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適當的過度審查
利用記憶規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明確記憶的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有目的才有動力,才有責任感和主動性。
理解材料的含義,少用機械記憶。
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深入理解。
運用組塊學習策略合理組織材料。
使用多種編碼方法提高信息處理質量
註意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簡要描述系列位置效應:
發散思維的特征:
獨創性、流暢性和靈活性
解決問題的壹般過程:
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是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問題的特征
移動
固定思維模式
功能固定性
原型靈感
動機強度
如何改變功能性註視:
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思考。
培養思維的適應性
進行思維訓練
豐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18提高解題能力:
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質量和數量
解決問題的教學訓練方法和策略
提供各種實踐機會。
培養思考的習慣。
19,動機的類型:
雙重驅動沖突
回避回避沖突
回避鬥爭
雙重回避沖突
20、意誌品質的內容:
意識
果斷
自我控制
粘的
學習的本質:
學習是在特定情境下,由於實踐或反復體驗而產生的個體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加涅將學習成果分為幾類:
語言信息學習
學習智慧技能
學習認知策略
態度學習
學習運動技能
操作技能的形成階段:
操作方向
操作模仿
運營整合
操作熟練
培養操作技能的方法:
準確的演示和解釋
必要和適當的練習
全面有效的反饋
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心理技能培養的要求:
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註意原型的獨立性、完整性和通用性
根據訓練的階段特點,正確使用語言。
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習動機的簡短答案也是模塊4
學習動機的定義和功能;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的學習行為,使行為指向某壹學習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機。
功能:激發功能
?指向功能
?保持功能
?調節功能
奧蘇貝爾對成就動機的分類:
認知驅動
自我增強驅力
富順電器
傑克斯和多德森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心理學家傑克斯·多德森(Jaecks Dodson)的研究表明,各種活動都存在壹個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不足或過強都會導致效率下降。此外,最佳的激勵水平因任務的性質而異。最佳水平的動機強度在學習復雜問題時會較低,在學習簡單任務時會較高。
奧斯伯特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強化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
成就動機理論
成敗歸因理論
自我效能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成就動機理論的內容:
成敗歸因理論的六個因素和三個維度:
這六個因素分別是: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部環境。
這三個維度是:要素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自我效能感的含義和功能;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能否成功從事某項成就的主觀判斷。
作用:決定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選擇和對學習活動的堅持。
影響學生對學習困難的態度。
影響學習任務的完成
影響學習時的情緒狀態。
學習動機的培養;
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
重視誌向教育,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培養學生認為努力就是成功的歸因觀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根據操作難度適當控制激勵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適當獎懲。
正確引導成績歸因,督促學生繼續努力。
正確使用競賽、考試和評估
遷移理論的內容:
正式訓練理論
* * *用元素表示。
壹般化理論
關系轉換理論
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相似性:學習材料的相似性,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的相似性,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認知結構:學習者背景知識、原有知識和經驗的總結水平,學習策略的水平。
學習策略的內容:
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整理策略和組織策略。
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整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資源利用策略。
師生人文交流的心理學原則;
同壹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美育原則、超越性原則和價值原則
模塊7中學道德教育
簡答題
品德與道德的關系;
與道德密切相關的概念是道德,是指由社會輿論和個人內在信仰體系支持或推動的行為規範的總和。道德則是社會道德標準和規範在人們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
道德形成的壹般過程:
自我中心階段、權威階段、可逆階段和公正階段。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內容:
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的順序是固定的,這些階段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壹個不斷發展的統壹體。兒童品德的發展是壹個連續的統壹體,只是為了便於研究才加以說明,並不意味著發展的連續統壹體的中斷。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前習俗道德水平
風俗道德水平
後習俗道德水平
中學生道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倫理道德的發展是自律性的:道德信念和理想的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增強,道德結構的逐步鞏固,學生道德信念的提高,都需要壹個較長的過程。
道德發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濾:初中道德發展動蕩,高中道德發展趨於成熟。
影響道德發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家庭學校教育、社會因素、同輩群體。
內部因素:認知失調、態度、刻板印象、道德認知
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說服
樹立壹個好榜樣
使用團體協議
給予適當的獎懲。
價值歧視
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理想與傳統教育
集體主義教育
紀律和法律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新時期德育發展的新主題: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
道德教育的基本規律;
德育過程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情、行的過程,具有多種開端。
德育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內部矛盾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統壹的過程。
它是壹個組織學生活動和交流並在多方面影響學生教育的過程。
這是壹個長期的、反復的、持續的過程。
11,德育基本原則:
方向性原則
知行合壹原則:(要求)加強思想道德理論教育。
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應堅持知行統壹的原則。
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言行壹致。
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的壹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因材施教的原則。
說服原則
依靠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的原則
正面教育與紀律相結合的原則。
道德教育的方式: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基本方法)
社會實踐
課外活動
團隊活動和集會活動
班主任工作
每壹種德育方法(道德評價法和個人修養法)的含義和實施要求無需贅述
說服教育法:(要求)說服教育要有針對性
說服教育要有感染力。
說服教育要有科學性和藝術性。
榜樣法:(必選)選擇好的榜樣進行學習。
理解榜樣精神的實質
喚起學生對榜樣的欽佩
通過榜樣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行為。
指導練習法:(要求)堅持嚴格要求。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註意檢查和堅持。
情感培養方法:(要求)創設良好的情境。
結合靈感和說服
引導學生參與情境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