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匈奴“父妻子繼,兄死娶嫂”,是匈奴習俗傳統還是壹種惡俗呢?

匈奴“父妻子繼,兄死娶嫂”,是匈奴習俗傳統還是壹種惡俗呢?

先給大家講個我們耳聞熟知的故事——昭君出塞;昭君出塞:為國遠嫁匈奴,先後嫁給爺孫三人,還給其中兩人生了娃。

漢元帝時期,匈奴族呼韓邪單於被其哥哥打敗,跑來漢朝請求支援。漢元帝決定幫他統壹匈奴,呼韓邪單於領兵戰勝之後決定與西漢結交,並且多次請求和親,由於匈奴族所在地是北方,又處在寒苦之地,極少人願意去。此時王昭君站出來了,她毛遂自薦願意成為和親人選。

婚禮過後,王昭君拜別了漢元帝,跟隨大自己20多歲的呼韓邪壹起在匈奴生活,王昭君為呼韓邪生下壹個兒子名叫伊屠智伢師;然而好景不長,婚後兩年,呼韓邪就去世了!

按照匈奴人的習俗,父親死後,長子繼承壹切,王昭君迫於無奈嫁給了長子復株累若徵單於。

但受漢文化禮教洗禮昭君,自然不願意,於是給漢朝皇帝寫信,希望可以回歸大漢!然而,此時漢朝已是漢成帝時代,考慮到邊境問題,漢成帝下令昭君入鄉隨俗!於是昭君只得繼續留在匈奴了!

王昭君和第二任丈夫年紀相當,婚後生活也十分安穩,並生育2個女兒,然而上帝總是不公平,昭君和第二任丈夫生活11年後,她的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兩任丈夫去世,對王昭君精神打擊很大。

還沒等昭君心情恢復平靜,按照匈奴人習俗,她又要嫁給復株累單於的長子,簡單來說就是昭君的孫子,後來她在匈奴渡過了余生。

王昭君死後,被匈奴族風光大葬,昭君給漢朝帶來了將近60年的和平,可以說昭君的功績不亞於大將軍霍去病。

從昭君出塞我們可以看出,匈奴不光“父妻子繼,兄死娶嫂”,也可能包括庶母和繼子、也可能是祖母和孫子輩以及其他關系!總之是由匈奴繼任者繼承前任單於壹切財產!

昭君出塞,這個千年佳故,壹直被後世廣為流傳,不論按照漢朝儒家文化禮節,還是按照如今我們現代人觀念,昭君先後嫁給匈奴單於爺孫三人,這都是“違背人倫”!

但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這在兩千多年前漢朝,這本身就是匈奴人習俗,是匈奴民族文化壹部分,根本就不是任何惡俗!

那麽匈奴為何會有這個習俗,在下認為有其二點原因:

第壹、生產力的發展!

原始社會始祖母系社會,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人在勞動生產力作用越來越突出!

隨著夏商周建立,等級森嚴禮節規定,秦漢大壹統後,隨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原王朝無論在社會生產力還是在思想文化上,都得到進壹步升華,各種文明禮樂趨於規範化!

但西漢時期,匈奴仍然屬於遊牧民族文化,和先秦時期西戎遊民民族無異,他們仍屬於最原始遊民民族傳統!

自然沒用中原王朝各種禮節限制,對於“父妻子繼、兄死娶嫂”這種傳統並沒用任何禮教上限制!自然也不存在所謂“惡俗”,這受限於匈奴當時生產力發展!

第二、生產力需要!

匈奴本身就是壹個遊牧民族,以放牧逐水草肥美而居!

西漢時期,匈奴固然很強大,戰鬥力頑強,但它依舊是壹個遊牧民族,生產力發展仍處於最原始社會!自然各種物資相對來講,都屬於“匱乏”;此外,匈奴人口數量有限!

要想保持匈奴人口數量發展和壯大,匈奴必然統壹他們有限人口資源,確保繁衍後代子孫,加上自漢武帝時代以來,西漢和匈奴征戰數十年,匈奴人口銳減不少!

因此,匈奴有這個“父妻子繼,兄死娶嫂”,在匈奴習俗中,這本身就是他們壹個傳統習俗,而不是所謂“惡俗”!

文化多樣性,尊重每壹個時代,每壹個種族他們特有文化和習俗,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 上一篇:如何制作剪紙燈籠
  • 下一篇:汽車懸架有哪些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