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這裏成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紫禁城建成後,因為禁止普通人進入,所以這座宮殿也被稱為“大內”。作為壹個只有皇室成員和官員才能進入的地方,紫禁城500年來壹直是皇帝和政府的住所。
1925 10 6月10日,故宮成為國家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從此,紫禁城正式被稱為紫禁城。
這座建於明代的古代宮殿,占地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8707個大廳,都是磚木結構,黃色琉璃瓦,藍白色的石頭底座上裝飾著燦爛的繪畫。
宮殿四周是10米高的城墻,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760米,為世界之最。
宮殿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包圍,四周是寬52米、深6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其後是周長3000米、高近10米、底寬8.62米的城墻。
城墻上有四個城門,南面是午門,北面是神武門,東面是東華門,西面是西華門。城墻四角還有四座角樓,高27米多,三檐72頂。它們造型精美獨特,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其中午門是故宮的正門,位於故宮的南北中軸線上。午門位於正對太陽的中心,在子午線上,因此得名。
午門前有端門、天安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左右有東華門、西華門。每扇門內,走廊整齊地排列在兩邊。整個宮殿以幹青門為界,南半部分是前院或外院,北半部分是內院。
午門始建於1420,重修於1647,重修於1801。
故宮現存午門高37.95米,下有高大的磚石墩。墩前圍垛墻,後面築墻。橋墩中央有三扇門,前面是長方形,後面是憑證形。五峰塔建在碼頭上,四周有精美的漢白玉欄桿。
午門主樓寬9間,雙檐屋頂,其余4層為雙檐金字塔屋頂。金黃色的琉璃瓦和五彩的畫相得益彰,氣勢磅礴,氣勢磅礴。
午門後有五座精美的漢白玉拱橋連接太和門。午門中樓四周有鐘鼓樓。皇帝在太和殿主持儀式時,鐘鼓齊鳴,以示嚴明。
午門的平面呈凹形,仿照唐代大明宮近58米寬的漢元殿和宋代宮殿馮丹門的形狀,由漢代的大門演變而來。
午門分為兩部分,下部為墩臺,高12米。中間有三門,兩邊各有壹門,俗稱“三明五暗”。碼頭兩側,有上下平臺的小路。
中間三個門,中間兩個門。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此外,只有皇帝出嫁,皇後的轎子才能通過中門入宮,在宮中考試成績公布後,她才能通過宮中考試選出的狀元、第二名、花探等出宮。東門是文武官員出入的地方。西門是皇子出入的地方。這兩個門只有在大型活動時才打開。
墩臺中間有門樓,寬9間,60.05米,深5間,25米,重檐有頂。墩臺兩翼有13回廊,俗稱“硯池樓”。走廊兩端建有金字塔形屋頂的雙檐方亭。
主樓兩側有三座鐘鼓樓。皇帝每次到天壇、地壇祭祀,鐘鼓都會響,每次到祠堂祭祀,鐘鼓都會響。
午門處的整個建築錯落有致,左右呼應,形似壹只展翅的朱雀,故又稱“五峰塔”。
東華門是故宮的東門,建於1420。
東華門朝東,對應西華門。門外有下馬碑,門內金水北流,架上石橋,橋北三門。東華門的西面是文華殿,南面是欒以偉的大圖書館。
東華門和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為長方形,紅色裙樓,白玉基座,其中有三個券門,券孔外圓。平臺上有壹座塔,黃色琉璃瓦頂,重檐,底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桿。
門樓寬5間,深3間,四周有回廊,梁上繪有墨線和大金螺線。東邊屋檐下的“東華門”牌匾,原來是用滿文、蒙文、漢文書寫的,後來降為滿文、漢文,現在只有銅字。
東華門門樓自1758開始用於放置閱兵時使用的棉甲,隔年搖壹搖晾曬。1763農歷三月,決定在東華門外的護城河邊選擇70間空置的圍屋,設置倉庫存放宦官應領的米石,命名為“恩豐倉”。
清初只允許內閣官員出入東華門,乾隆中期允許高級官員出入。清代皇帝、後妃、皇後的棺槨都來自東華門,俗稱“鬼門”、“陰門”。
西華門是故宮的西門,它的位置不在故宮西墻的中間,而是在午門的壹側。這個布局和故宮的整體規劃有很大關系。這個大門建於1420。門外有壹塊拆下來的石碑。
西華門和東華門形狀基本壹致,平面長方形,紅色的主席臺,漢白玉的臺座。主席臺中間有三個券門,券孔外面是圓形的。門釘九豎九橫,意為極數,代表黃色皇權至上。
平臺上有壹座塔,黃色琉璃瓦頂,重檐,底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桿。
門塔有5個房間寬,3個房間深,被走廊環繞,梁芳用墨線和大圓點塗上金色螺旋。門樓用來放置閱兵用的棉甲和錠釘甲。
西邊屋檐下的“西華門”碑文,原本是用滿文、蒙文、漢文書寫的,後來縮減為滿文、漢文,只剩下銅漢字。
總的來說,西華門和宮城的布局和建築形成了整體的呼應效果。
清代官員入宮公幹或來見西華門,都要在西華門外下馬或下轎子才能出入。
神武門是故宮的北門,也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建於1420,明代稱為“玄武門”。
故宮現存的神武門,總高31米,平面為長方形。基座是漢白玉須彌,城臺有3個開口,塔建在上面。建築以漢白玉為基底,寬五間,深壹間,四周有回廊,四周有漢白玉欄桿。
將建築前後檐與左右間的門打開,菱花被門隔開。東西山裝雙板門,連接城墻和左右道路。在門前四面戳。
塔為雙檐屋頂,下層為單斜單翹五步鬥上,上層為單斜七步鬥上,梁上飾墨線大點金螺旋畫。房檐上掛著壹個藍底鍍金銅字,中文“神武門”上蓋著壹個牌匾。
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樓頂是金蓮草的天花板,地上鋪著金磚。神武門面對北京的景山公園。
此門是貫穿北京古城的中軸線上具有獨特功能的宮門,長約8000米。據《楊繼齋集》等書記載,清代的“三樓”,即神武門內的鐘樓和地安門北的鐘鼓樓,均由欒以偉掌管。而掌管天象和歷法的秦,則每天任命壹名缺刻大夫,輪換神武門,多加指示。
黃昏時分,神武門鐘樓先響起108,然後“起床”。當時壹夜分五更,又稱“五夜”或“五鼓”。
壹個班次大概兩個小時。每次“值班”時,旗鼓手都會敲鼓,直到第二天早上,值班結束,然後晨鐘就會響起,也是108。地安門北面的鐘鼓樓也是如此,所以古有“晨鐘暮鼓”之說。但是皇帝住在宮裏的時候,規定神武門不再鳴鐘。
玄武是古代四大神獸之壹。從方位上看,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稱霸北方,故故宮北宮門常以“玄武”命名。清康熙重修時,因避開康熙皇帝葉璇的名字,改名為神武門。
神武是日常出入皇宮的重要門衛,是明清兩代皇帝親蠶的入口。清朝每三年選拔壹次女性,候選人通過這個入宮。
在中國,清朝的後妃來源與歷代不同。它建立了自己的“女狀元制度”,神武門是唯壹壹個被選出來觀看八旗表演的宮女領著進出宮廷的禦門。
這種嚴格的女選秀活動,每三年舉行壹次,由戶部負責人主持。在選舉的前壹天,應事先安排好旅行的次數,然後按順序歸檔。
每輛車上都掛著雙燈,每個都有自己的logo。傍晚出發,晚上經地安門在神武門外等候,然後第二次下車,入宮。我乘坐的車輛,就是從神武門到東華門,然後從崇文門大街向北,繞道進入地安門,回到神武門。估計時間是第二天中午左右。
選擇看完的秀女,然後按照既定的順序出神武門,上車,各回各家。雖然車數千輛,但秩序井然,所以人們稱之為“排隊車”。
據說我國乾隆年間,女子選秀車馬很多,壹個接壹個亂七八糟。候選人各自為戰,汽車不得入內。不僅有掉頭發的旗手,還有交通事故。自嘉慶年間,額丹巴多爾吉提出神武門東、西繞行上述車輛的方法,大家都同意了,於是女修的車輛不再因為搶道而擁擠。
鑒於女修選舉時車馬眾多,聚集的人又多,1801的聖旨規定,進宮的大臣、官員不準走神武門,都得走東華門、西華門,就連太子也不準走神武門。
此外,神武門不僅是皇後嬪妃和選看秀女的正門,所以在順治初年,參與重大政策的孝莊皇後就頒布了明確的法令,凡帶纏足婦女入宮者,壹律斬首。
這個聖旨,本來是打算從小就高掛在神武門的。清初滿漢之分極為嚴格。滿族女性只是漢族女性,所以小莊的詔書具體體現了清初強烈的民族觀念。
然而,這壹切都已成為歷史,現存的故宮神武門正以其嶄新的雄偉姿態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主要門戶之壹,迎接著海內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