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解讀“十二五”規劃中的體育?

解讀“十二五”規劃中的體育?

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全文

為進壹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65 438+00]22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體育事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

《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是《指導意見》頒布以來的第壹個五年規劃,是落實《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和內容。請各單位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落實規劃,切實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

2011年4月29日

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和體育產業快速增長的重要階段。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統籌“十二五”時期體育產業各項工作,創造性地發揮體育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中的獨特作用,提升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制定本規劃。

壹、“十二五”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十壹五”期間,在國民經濟、社會和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乘勢而上,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08年,全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1.7萬人,增加值1.5億元,比2007年增長65.438+0.6%,明顯快於GDP的增長速度。體育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體育市場主體日趨成熟,呈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指導意見》的出臺,標誌著體育產業正在由各方自行發展,由國家主導,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推進。各級政府認真落實《指導意見》取得了積極進展,部分省市通過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等政策,有效促進了當地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統計等基礎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完成了第壹次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摸清了體育產業的基本情況。體育旅遊博覽會的創辦,以展會為平臺,進壹步促進了體育與旅遊的融合發展。先後建立了深圳、溫江、晉江、龍潭湖、浙江富陽、山東樂陵等6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有效調動了地方發展體育產業的積極性,進壹步發揮了體育產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以北京奧運會為代表的重大體育賽事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娛樂、旅遊、建築、通信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體育產業的輻射效應。以高風險體育項目為重點的體育市場監管體系初步建立,確保了體育市場的規範發展。體育彩票銷量持續增長。十壹五期間,* * *實現銷售額2428億元,提取公益金728億元。

雖然“十壹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總體上看,體育產業規模仍然較小,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仍然較低,新興產業的潛力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較低,區域發展不夠均衡;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體制性矛盾依然突出,市場機制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體育市場不成熟,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消費觀念有待引導,市場監管有待加強;體育產業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體育產業政策體系亟待完善,高素質體育產業人才匱乏。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體育日益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把握體育產業發展規律,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解決發展問題,促進體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壹)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國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大戰略部署,堅持體育產業和體育事業協調發展,把發展體育產業作為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深化改革,探索創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體育需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2)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進壹步完善體育產業扶持政策,建立體育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繼續保持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十二五”末,體育產業增加值將超過4000億,占比超過0?7%,從業人員超過400萬人,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壹;打造壹批富有活力的體育產業基地,培育壹批競技體育骨幹企業,打造壹批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品牌;不斷完善多種所有制並存,多種經濟成分競爭參與,共同建立體育產業;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體育服務業比重,加快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基本建成規範、有序、繁榮的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相關產業發展,擴大體育產業總體規模,提升我國體育產業整體實力,建立中國特色體育產業體系。

三。主要任務

(壹)促進各類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以體育健身休閑產業和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為導向,促進體育用品業和體育中介業共同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積極穩妥開展新興戶外運動等項目,加強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市場開發;引導體育競賽表演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引進國際知名體育賽事,努力打造有影響力、有特色的體育賽事品牌;做大做強體育用品產業,制定完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強體育用品質量認證,進壹步提升我國在世界體育用品行業的地位;鼓勵發展體育中介行業,大力開展體育技術、信息咨詢、體育保險等中介服務。

(2)優化體育產業結構。適應城鎮化發展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重點發展體育服務業,大力培育體育市場主體;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體育產業,積極支持中小體育企業發展,發揮其自主創業和就業優勢;進壹步提高體育產業質量,提升體育產業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

(3)拓展體育消費市場。緊緊圍繞國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大力引導體育消費需求,積極培育和完善體育消費市場,不斷增強體育消費產品供給能力,以優質服務促進體育消費。促進農村體育消費與城市體育消費、傳統體育消費與現代體育消費的協調發展。合理引導高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行為,積極擴大中低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需求。

(四)加快區域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堅持重大產業項目戰略,結合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發展特色體育產業。積極推動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沿海發達地區將體育產業培育成為區域性支柱產業;圍繞新興城市圈、經濟區和產業帶,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區建設,充分利用河流、湖泊、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與體育賽事相結合,突出特色、延伸鏈條、打造品牌,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品牌優勢轉化,形成東中西體育產業良性互動發展格局。積極支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體育產業。

(5)推進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合理規劃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布局,統籌不同類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產業基地發展,鼓勵和引導各地做好各級體育產業基地創建工作。根據《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管理辦法》,明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的設立標準、認定條件和程序,加強對產業基地的扶持、管理和考核。“十二五”期間,全國將建立20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和3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和引導各類產業基地根據資源稟賦進行合理定位,發揮輻射、引導和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從而全面推進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促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以體育旅遊和體育會展為重點,推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復合經營、傳統體育產業與新興體育產業的互動結合,拓展體育產業領域,促進體育旅遊、體育會展、體育文化、體育出版、體育傳媒、體育創意的發展。充分利用體育休閑項目、體育賽事、大型體育場館等體育資源,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打造壹批體育旅遊示範區,鼓勵各地打造體育旅遊精品項目。統籌發展體育會展業,把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辦成精品展會,鼓勵不同項目、不同地區創辦特色體育展會。

(7)培育骨幹體育企業。重點培育壹批體育產業各門類的骨幹企業,提升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選擇壹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擴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體育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培育壹批體育領域的戰略投資者,為進壹步做大做強各類體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八)促進體育服務貿易發展。以體育服務、競賽組織、場館建設、信息咨詢、技術培訓為重點,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升我國體育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體育行政部門與體育協會、體育企業在對外服務貿易方面的溝通與合作,積極搭建對外體育服務貿易平臺,鼓勵各類體育項目特別是我國優勢項目和民族特色項目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探索建立體育服務貿易協調管理機制,逐步擴大和完善體育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嘗試制定體育出口指導目錄,擴大體育出口。

(九)推進體育產業基礎工作。進壹步完善體育產業統計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體育產業信息發布制度。建立和完善體育產業信息、投融資、體育產權交易等服務平臺。加強體育產業理論和實踐研究,實施體育產業智庫工程,在“十二五”期間設立10個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積極宣傳體育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10)盤活體育場館資源。進壹步提高體育公司的服務水平,不斷豐富體育公司服務、面向社會、服務群眾的實現途徑,合理規劃布局體育設施,加強建設和管理,提高體育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多渠道投資體育設施建設,加強中小型體育場館和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滿足群眾體育消費需求。結合體育賽事、健身休閑、體育旅遊等業態的發展,進壹步拓展和完善體育場館資源的開發模式。加強體育場館協會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十壹)做好體育彩票管理工作。深入貫徹《彩票管理條例》,進壹步完善體育彩票發行體制和市場管理制度,健全發行銷售監管機制,確保體育彩票市場安全可信,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豐富體育彩票品種;進壹步加強體育彩票基礎建設,提高管理、服務和營銷水平,穩步擴大市場,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四、主要措施

(壹)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培育體育市場主體。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加快從“辦體育”向“管體育”轉變。按照國家總體部署,推進國有經營性體育事業單位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管辦分離的原則,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作,積極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重大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市場化運作機制。鼓勵各地建立健全體育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2)加快體育市場法制化、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體育市場監管隊伍,明確管理職能,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體育市場規範發展。建立健全高風險體育經營活動行政許可制度,依法確定嚴格規範、公開透明的準入和開放條件、技術要求和服務流程,加強技術指導和安全防護。加強體育經營活動的安全監管,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質量檢驗,確保設施、設備、服務條件和管理制度符合要求,保障消費者權益。加快制定各類體育標準,建立體育標準體系。推行體育服務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健全體育服務標準,提高體育服務水平。開展體育行業特殊工種職業技能鑒定,提高體育服務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

(3)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投融資支持。拓寬體育產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加大對體育產業的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各地通過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或爭取其他專項資金,以貸款貼息、項目補貼、後期兌付、後期獎勵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體育產品、項目和企業給予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體育產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鼓勵金融機構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開發新產品,探索新業務。積極探索建立體育產業發展基金和體育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四)落實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積極爭取體育贊助和體育捐贈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體育產業企業水、電、氣、熱等基本支出調整。體育贊助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用,可以按照稅法規定予以扣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公益性體育組織捐贈財產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設立體育基金會,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向基金會提供捐贈和資助。

(五)創新體育場館運行機制。積極完善政策和機制,探索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在規劃建設階段就考慮綜合利用和多功能使用的要求,為場館今後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創造條件。通過建立體育場館商圈,可以延伸產業鏈,實現產業互補,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支持專業機構進行體育場館運營,提高體育場館管理水平。積極探索體育場館冠名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形式,擴大體育場館的收入來源。

(6)支持和規範職業體育發展。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發展職業體育對促進經濟發展、創新和豐富體育發展模式、推動體育普及和提高的作用,按照職業體育發展規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體育發展模式。從我國國情和項目特點出發,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加強項目協會和職業俱樂部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建設,嚴格執行職業體育俱樂部準入標準,完善職業體育賽事,促進職業體育標準健康發展。積極推動建立政府依法監管、協會管辦分離、俱樂部自主經營的中國特色職業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和研究促進職業體育發展的配套政策。

(7)加快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支持體育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品牌戰略。引導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加大自主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體育用品世界品牌。鼓勵體育服務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實現服務品牌與產品品牌的良性互動。積極鼓勵和支持知名體育健身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體育健身品牌。積極推進體育賽事營銷和管理創新,大力培育中國特色體育賽事品牌。

(八)加強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和保護。加強體育組織、體育賽事和活動的名稱、符號、版權等無形資產的開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完善中國奧委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協會的市場開發模式,理順和明確各相關主體在市場開發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強化知識產權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積極探索體育無形資產開發模式。

(九)搞好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結合國家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重點培養經營、管理、中介、科研等高層次體育產業人才。鼓勵多方投資,開展各類體育產業培訓,多渠道培養復合型體育產業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為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儲備。加強現有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在職職業培訓,建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提高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十)加強對體育產業的領導。建立多部門合作的體育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切實將體育產業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級體育部門要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體育產業管理隊伍的組織建設,將體育產業工作作為衡量體育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各級體育部門要進壹步明確“十二五”時期本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任務、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準確把握工作重點,明確責任分工,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各級體育部門要提高服務水平,動員和引導社會廣泛參與。進壹步加強體育產業宣傳,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氛圍,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步伐。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

  • 上一篇:健美的中國健美協會
  • 下一篇:商業保理公司融資渠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