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苗刀、斬馬刀,這三個之間的關聯
中國古代的刀大多以單手刀為主,但是壹直有雙手刀存在,在明代雙手刀甚至壹度成為主流。今天,大概有三種雙手刀大家較為熟悉:單刀,苗刀,斬馬刀。
單刀是明代的壹種長刀,和咱們今天武術套路裏的“單刀”是毫不相幹的兩個概念。咱們今天武術套路裏講的“單刀”,是指用壹把單手刀的套路。
在明代,單手刀要麽作為輔助的自衛武器,要麽搭配盾牌,不可能單獨使用。而明代單刀,需要兩手***用,壹個人只能用壹把刀作戰,故而稱之為單刀。明代單刀是軍隊的裝備,規格相對統壹,但是細分的話有不同制式,但是大體上長度都在160左右。
《武備要略》中記載,單刀長四尺九寸(約157㎝),其中刃長三尺五寸(112㎝)、柄長壹尺四寸(約45cm)。《武備要略》中記載的苗刀刀法,與《單刀法選》中記載的刀法壹致,步法靈活,刀鋒輕靈,當為輕裝部隊的刀法。
但是《單刀法選》記載的單刀則長五尺(約160cm),刃長三尺八寸(約122㎝)、柄長壹尺二寸(約38cm)。相比之下,《單刀法選》記載的單刀是明代民間習武者用的苗刀,刃長更長,柄長更短,在操作上的難度要略大壹些。
不過,這些都是定式,實際上古代很難保證每批鍛打的刀劍長度各方面保持壹致,所以傳世的單刀長度都不相同,但是大體上都在160cm上下。
明代單刀還有兩個變種,壹個是長刀,壹個是兼弩之刀,壹個是單刀的放大版,壹個是縮小版。
長刀刃長五尺(160㎝),柄長壹尺五寸(約48厘米),***長六尺五寸(208㎝),重二斤八兩(約合今天1.5公斤)。長刀的刀鐔前還有壹尺長的護刃,在很多動作裏,可以握持這裏的護刃進行攻擊。
而且得益於明代的鍛造工藝,長刀重量只有1.5公斤,可謂堅固力量和靈活。所以長刀的刀法非常詭譎,像刀、像槍、像拳、又像大刀,令人捉摸不得,而明長刀的刀法,便是大名鼎鼎的《辛酉刀法》。
萬歷年間,明朝軍隊抗倭援朝,曾經傳授武藝給朝鮮軍隊,這其中就包括了《辛酉刀法》,至今,辛酉刀法在韓國依然保存完整,並有多個流派。
兼弩之刀是弓弩手攜帶的輔助裝備,因為弓弩手不方便裝備盾牌,故而也用雙手刀進行近戰。兼弩之刀長三尺六寸(約115cm),柄長壹尺(32cm),刃長二尺六寸(約83cm),是壹種輕便的雙手刀。
兼弩之刀非常陰狠,往往出其不意,在實戰中甚至有暗藏飛刀,趁勢丟出的打法。民間的苗刀刀法套路,也大多來源於明代單刀的刀法。但是,網絡上很多說法將單刀和苗刀混為壹談,這是非常不對的。
首先,在民國之前,並沒有苗刀的說法。換而言之,苗刀是民國時期才真正成型的,是壹種出現較晚的武器。
其次,苗刀和明單刀在形制上也有細微的差異。相比而言,苗刀長度壹般為130cm到140cm,比壹般的明代單刀短,又比明代兼弩之刀長。而且苗刀後端刀身比壹般的明代單刀要直壹些,到刀尖部分才有壹些弧度,而單刀則是從頭到尾都有弧度,有些甚至刀柄都有弧度。
不過有壹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苗刀肯定是由明代雙手刀發展而來的。這種形制在清代就已經出現,當時稱之為“雙手帶刀”,是清代綠營兵的裝備。近代的苗刀刀法大多出於天津紀氏壹門,而紀氏壹家又曾經世代為綠營的教習,熟知雙手帶刀刀法。
為什麽“雙手帶刀”會被改名“苗刀”,是個未解之謎,說法不壹。
有人認為,明代單刀又叫“明倭刀”,“明倭”讀錯了,訛傳為“苗刀”。這種說法顯然沒有道理,因為苗刀的直系前身是“雙手帶刀”,而非直接繼承自明代的單刀,不會產生如此訛誤。
還有人說,苗刀看起來像“禾苗”,故而得名。這種說法流傳甚廣,但是武術大師馬明達前輩卻不認可,他認為將“雙手帶刀”改名為“苗刀”的人是個“淺人”,是民國年間文化低下的江湖拳師之類。
經過長期研究,馬明達先生終於發現,“苗刀”之名並非沒有依據,但依據的不是嚴肅的歷史典籍,而是清代乾隆年間壹部以明代抗倭戰爭為題材的武俠小說。跟著武俠小說走,借助小說來編造名號,自壯聲色,看來不僅僅是咱們今天壹些組織的特色,自民國以來已經不乏這類人了。
相比之下,“斬馬刀”這個名字的由來那就非常久了,在宋代就有了被稱之為“斬馬刀”的武器,史書記載宋代的斬馬刀“長三尺余,鐔長尺余,首為大環”,也就是大概壹米長,但是刀鐔比較長的環首刀,其形制已經不可考。在明代的《武經總要》裏,已經沒有記載“斬馬刀”的形制,應當已經失傳。
中國的武器在清代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像單刀演化為雙數手帶刀,已經算變化較少的了。武術套路裏最常見的刀、劍、槍等等,無壹例外都是清代風格,與清代之前武器風格迥異。
因為滿清入關之後,強力推行滿化政策,不僅在地方上實行剃發易服和滿漢分治,在軍隊中也有類似的政策。八旗兵武器為滿洲風格,而且做工精細;綠營漢軍武器雖有不同,但是也逐漸受到滿洲風格的影響,除了少部分武器裝備外,很多都被滿洲同化。
但是漢人組成的綠營兵依然有壹些保存著明代風格的武器,除了雙手帶刀之外,斬馬刀也是其中壹例。
綠營斬馬刀的得名,自然是附會宋代的“斬馬刀”,而且為了避免文字獄之類的麻煩,綠營兵閉口不談斬馬刀和明代雙手刀之間關系。斬馬刀長四尺八寸(約153.6㎝),刃長三尺四寸(約109㎝),柄長約44.6㎝。
很多人認為的斬馬刀有著非常寬大的刀片,造型和民國時期的大刀片很像。實則不然,斬馬刀最寬處寬4.8厘米,考慮到壹米多的刃長,這個寬度並不算誇張。
相比之下,八旗兵的職官刀刃長二尺二寸(70cm),就已經將近4.2㎝寬,而綠營裝備的樸刀刃長才44㎝,寬就已經達到了7.68厘米。
不過,細窄的刀刃並不會影響刀的劈砍力,所謂“快馬輕刀”,這種追求輕型化的思路是符合當時全世界範圍內刀具的發展方向的。有些斬馬刀的刀尖,與壹般的雙手帶刀、單刀不同,並非日式刀尖或平背刀尖,而是大刀刀尖。
大刀刀尖的重心微微靠前,犧牲了壹部分刺擊的功能和靈活性,但是可以將斬擊的力量加大。明代也有類似的形制,不過不叫“斬馬刀”,而叫“樸刀”,也是壹種細長的雙手刀,也算單刀的變種之壹。
在《水滸傳》裏,好漢們打家劫舍用的家夥,就是明式的“樸刀”。盡管綠營兵對明代雙手刀的影響諱莫如深,但是明式樸刀和清代雙手刀的關系,還是顯而易見的。
簡單概括壹下就是,苗刀是單刀的後裔,而斬馬刀是明式樸刀的後裔,明式樸刀又是明單刀的變種,三者之間有所關聯,但是決不能混為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