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育信息化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傳統的教育理念、模式、內容、技術和手段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水平沒有很好的結合,陳舊落後;很多優秀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老師的課堂教學和課本,知識來源單調,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相匹配。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的現代化教育設施逐步完善。然而,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無法利用日益普及的電腦和網絡學習知識,而容易沈迷於電腦遊戲和網絡聊天,不僅無法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還會耽誤學習時間,不利於提高素質。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創新,避免現代信息爆炸對學生和教學的不利影響,是我們面對21世紀發展教育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現代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新型現代教育體系。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是壹種手段,而且是壹門新的綜合學科。職業教育要想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須走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道路。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網絡和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和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有機整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和教育評價在內的動態系統。要實現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他們必須具備的素質之壹,如何使教師具備信息技術素質是壹個重大課題。隨著學校現代化程度和設備的提高,未來的教師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無法勝任的。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這種環境下,如何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學與教的過程和資源是壹個有待開發和探討的課題。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基於幾個基本假設,尤其是在社會科學領域。教學設計理論是研究如何通過系統設計來啟動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
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即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個假設);
(A)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準備(知識、經驗和體能)。
(2)有效的學習動機維護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誌、性格等因素。
(3)有效學習外部活動系統是指具體的學習活動,如做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做表格、畫概念圖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基於認知策略和合作學習策略。
(4)有效的學習環境是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
(5)有效的信息傳遞,不是指閱讀和呈現信息的工具。指的是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
在上述五個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準備是無法設計的,而其他四個方面是可以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壹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是建立在其他三個系統的基礎上的。
教學設計有三個設計對象(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個假設):
1.學習活動設計。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是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技能的發展和情感態度的改變應歸功於這種互動。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這種互動就是學習活動。因此,必須把學習活動的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上。通過規定學習者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就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觸發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2.學習環境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來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尤其是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壹目標的有機整合。當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也稱為學習場景,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著人際因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在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上。設計中也要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壹種理念,而不是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細則。
3.媒體傳播設計。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用什麽媒體形式、以什麽呈現順序、以什麽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教學的設計和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開發都屬於這壹層次的活動。媒體投放是最邊緣的設計活動。
教學設計的上述活動分為三個層次,以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長期以來,教學設計領域主要關註媒體傳播層面的活動。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資源的豐富性和可訪問性,使得教學設計者逐漸將設計重心從媒體傳播的設計轉移到學習環境的設計,進而關註學習活動。
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的設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越來越依賴於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目前,許多職業院校都建立了校園網並與互聯網連接,建設了教學資源庫,建設了許多多媒體教室,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搭建了平臺。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將是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根據教育傳播理論,教學過程可以看作是壹個信息傳播的過程,它包括三個要素:教師、媒體和學生。這三個要素的不同組合會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目前,信息技術環境下有三種教學模式: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絡環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校園網支持下的合作學習模式。
(1)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是引入多媒體技術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制作CAI教學課件,並通過媒體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媒體包括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現代電教媒體。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學信息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壹性。學生從老師、電腦和各種媒體接收教學信息,經過大腦處理,轉化為知識。雖然教學內容圖文並茂,生動活潑,但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創新上存在明顯不足,人機交互的過程和作用極其有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不僅在於教學內容圖文並茂、生動形象,還在於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多樣性和科學性。這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仍然處於被動接受信息的地位。
(2)基於網絡環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網絡環境是開放的環境,是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在任何具備上網條件的地方從校園網或互聯網上獲取各種信息。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問題,他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向老師咨詢。老師不直接教學生教學內容,只是間接輔導學生。這是壹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特點是“自我指導、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即學生能夠有意識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學習效果。否則只是盲目的瀏覽和學習,效果不大。
(3)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基於校園網和資源庫的支持。教師通過安排教學計劃、實施網上教學、批改學生作業、給予網上或面授指導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可以單獨學習,小組學習,或自願結合合作學習。學生有權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要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物,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溝通合作的能力。然而,許多學校建設了校園網,但由於資金和技術問題,校園網信息資源匱乏,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及其與網絡特性的結合的技術開發明顯不足,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和有機結合。
通過對上述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每種教學模式相對於傳統教學模式都有所變化,但仍有自身的不足。如何在教學中有機結合三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討和研究。
第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的創新
(壹)。代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觀念的更新
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並沒有產生劃時代的新思想。確切地說,信息技術使得壹些先進的、前衛的教學理念得以實現,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得以接受和應用。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我們應該樹立三個全新的理念:
首先是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由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意義建構的主體。
二是樹立全新的媒體觀。教學媒體從教師的輔助工具變成了學生的認知工具。
三是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從以歸納或演繹為基礎的簡單講解,轉變為以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討論、意義建構為基礎的各種新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必然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學思想、觀念和理論的根本變革。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壹個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據調查,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沒有?形成更成熟的模式。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基本上還停留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CAI階段,離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還很遠。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真正整合,我們必須開發壹個基於網絡的教學支持平臺,特別是基於web的協作平臺,以完成整合的定性學習。
信息技術與學科在基於網絡的教學支持平臺上的整合,將給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帶來巨大的變化;
1,教學形式的改變。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原有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小組討論、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也可以使用校園網上的學生論壇。
2.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他們通過校園網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學習,利用各種學習資源積極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內容的擴展。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傳統的、靜態的圖書和教材形式已經轉變為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基於網絡特點的視聽教材和CAI課件可以放在校園裏。在線,供學生自學。這樣,書本知識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拓展,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4.教師角色的變化。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領導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唯壹來源。教師不應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著眼於如何設計教學方案,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合作意識和信息交流能力),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