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印度七個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內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

印度七個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內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

印度七個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內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正確)

印度的七大古典舞分別是婆羅多、卡塔克、卡達卡利、曼尼普利、奧迪西和庫契普迪,其中都是不包含現代元素的。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流行於印度北部的齋浦爾、勒克瑙地區,是蒙兀兒帝國時代的宮廷舞蹈。舞者腳踝上系有壹大串鈴鐺,表演時以快速旋轉方式舞動腳尖,主要特色在於淳熟的腳功和姿勢平衡的掌控。

婆羅多舞盛行於坦米爾納德地區,歷史最為悠久。此種舞蹈由女性演出,主要特色是運用腰身和膝部的平衡和穩固,使得雙手在身體四周舞動自如。

婆羅多舞是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壹。印度學者認為,這個舞蹈淵源於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婆羅多舞在南方的發展,與南方各廟宇裏的神奴有密切關系,傳說仙人婆羅多是這個舞蹈的祖師。

婆羅多舞

關於婆羅多舞的來歷,說法不壹,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與阿周那有關。有壹個故事說,在阿周那寄居他鄉時,他把這個舞蹈教給了摩德斯耶(維拉特)國的公主烏特拉。

後來,這個舞蹈又從維拉特(現今的齋普爾)傳到全印度;另壹個故事說,阿周那在羯陵伽國京城馬勒格·巴登摩時,把這個舞蹈教給國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兒吉特朗格達(她後來同阿周那結了婚)。

所以在南印度,壹般認為,吉特朗格達後來當了神奴,阿周那回國時,她沒有和他壹起走。還有壹種說法,認為這個舞蹈是由泰米爾納德邦著名的民間舞蹈古拉溫吉舞發展而來。

古拉溫吉是壹個流動的山族,他們在全邦範圍內活動,靠看手相和跳舞賣藝營生,他們跳的舞就叫古拉溫吉舞。古拉溫吉舞比婆羅多舞簡單,但是很受歡迎。

啞演是婆羅多舞的特點,通過身體各部分的動作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諸如戰爭、愛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種面具表達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壹大特點。

婆羅多舞壹般由格爾納塔克音樂伴奏。阿爾利布琴壹響,演員並攏雙腳,兩手向頭上方伸去,然後隨著幕後傳來指揮演員動作的樂器聲,演員用頸部、嘴、眼睛、雙手及身體其他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現各種思想。

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壹,產生於曼尼普爾地區,因而得名。曼尼普爾壹向有“舞蹈之鄉”的稱號,舞蹈是曼尼普爾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婦女必備的壹種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優美的民間舞蹈發展而來。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創造了壹種舞蹈,並且選擇了壹片適於跳這種舞的山谷地帶,但是地勢低窪,淹在水中。

於是濕婆神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了窪地,開辟了壹片跳舞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當今的曼尼普爾。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爾跳的第壹個舞蹈叫拉伊哈羅巴舞。拉伊哈羅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壹種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時,往往全村人參加。

曼尼普利舞是幾種舞蹈的總稱,屬於曼尼普利舞的有與頌神有關的班格·賈蘭恩舞(快步舞)、格拉達爾·賈蘭恩舞(擊掌舞)、表現克裏希納(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爾舞(夥伴舞)、潑水節時跳的塔巴爾·金格比舞(月光舞)等。

平常人們所說的而且也是聞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滿艷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據說,大約在1700年前,曼尼普爾地區出了壹位國王,名叫傑辛格。壹次,他在夢裏看到了拉斯·利拉舞,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便教他的女兒學會了這種舞蹈。從此,使這個舞蹈得以流傳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袞古·拉斯舞(林舞)、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這些舞蹈,都是表現克裏希納和高比族(壹種牧族)姑娘們之間的愛情和嬉戲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裏希納。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們穿壹種叫巴尼格的圓圈裙,沒有褶紋,裙子上罩壹件薄紗,腰部系壹根腰帶,上身穿壹件緊身短衣,頭戴薄紗巾和帽子。克裏希納穿黃色衣服。他們的服裝色彩,同舞蹈氣氛十分協調,使舞蹈顯得更加婀娜多姿,優美動人。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 印度古典舞劇。起源於印度西南部的喀拉邦。是印度古典舞中唯壹保持用梵文演唱的舞種。卡塔卡利舞的題材多選自印度兩部重要的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按這兩部史詩編創過的保留劇目的大約有五百部。

傳統的卡塔卡利舞,主題多半是描寫神與惡魔之間的善惡鬥爭,劇情的進展也有壹套固定的程式:首先,在正劇開始之前,有壹段宗教的祈禱儀式,兩位擔任伴唱的演員用神聖的歌聲祈求神佑演出的成功,然後正劇開始。

全劇大致分為四部分,第壹部分是神與惡魔遭遇;第二部分是雙方的對抗、挑戰;第三部分是決鬥;終場是正義最終戰勝邪惡。富有特殊戲劇效果的各種臉譜,是卡塔卡利舞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伴奏樂隊壹般由五至六人組成,由兩位歌者擔任伴唱並打小鑼、小鑔,其中壹人為領唱,在舞劇中起指揮的作用。舞劇的劇情就是靠這兩位歌者演唱的敘事歌詞和演員的手語、啞劇***同完成的。

庫奇普蒂舞

庫奇普蒂舞是印度東南方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在地發展出來的壹種古典舞蹈。庫奇普蒂舞蹈的名號是出自於在安德拉邦,奎師那(Krishna)地區庫奇普蒂(Kuchipuri)亦稱庫奇拉普_(Kuchilapuram)的村落而得名的。

16~17世紀開始,庫奇普蒂古典舞蹈只以舞劇的形式進行演出。內容大多取材於印度教經典《薄伽梵往世書》中大神毗濕奴的故事。最著名的舞劇是《婆瑪.卡拉巴》,描寫毗濕奴化身黑天和他的情人婆瑪相愛的故事。舞劇中報幕員和角色對話,是庫奇普蒂舞劇的另壹特點。

幾個世紀以來,庫奇普蒂村的男子,特別是婆羅門種姓的男子是這種舞劇的表演者。他們的職業就是在安得拉邦的各村巡回表演。舞劇中的男女角色,均由男子擔任。

後來,庫奇普蒂也流傳到印度其他壹些邦。到20世紀60年代,庫吉普迪才作為獨舞形式在舞臺上表演,同時,女演員也開始登臺。所表演的獨舞節目,多選自原庫奇普蒂舞劇中的片斷。庫奇普蒂氣氛熱烈、活潑、動作靈巧,強調體態的曲線美,並具有特殊的音樂旋律和節奏。

近年來,庫奇普蒂的舞蹈家們又整理和創作了壹些具有庫奇普蒂獨特風格的.獨舞。例如:由壹名女演員站在銅盤上或水罐上表演的舞蹈,以及由壹名女演員邊跳邊用雙腳在舞臺上鋪的油墨布上畫出獅子或孔雀圖象的舞蹈。

奧蒂西舞

壹場盛大的印度舞蹈節在印度東部的戈納勒克邦拉開帷幕,向人們充分展示了印度古典舞蹈的魅力。聞名於世的十三世紀太陽廟身著傳統服飾的印度舞者在迷幻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神秘。

隨著悠揚樂曲聲,二十八名年輕的舞者跳著印度古老的“奧蒂西”舞拉開了舞蹈節的序幕。在為期三天的舞蹈節中,當地的舞蹈演員將在這用太陽廟做布景的舞臺上為觀眾進行表演。

舞蹈的內容很多取材於當地的歷史故事和宗教傳說,組織者希望通過這次舞蹈節,可以使人們更多地了解格納勒克邦悠久的歷史,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裏旅遊。

  • 上一篇:醫院快板臺詞賞析
  • 下一篇:古人說三妻四妾。分別是哪三妻四妾?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