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雖然屬於四大文明古國,是南亞霸主,但卻是壹個可笑又不可理解的國家。“吃飯不用筷子,上廁所不用衛生紙,坐火車不進車廂擠車頂”是印度人生活的顯著特征。我們經常聽到中國人用火鍋招待印度客人的故事,讓人忍俊不禁。
至於印度國宴是否也是手握,我沒參加過印度國宴,但聽朋友說過去印度參加國宴的真實經歷。
國宴作為招待外國貴賓的宴會,要體現本國特色,壹般在總統府宴會廳或總理府舉行。印度人也意識到外國朋友不了解、不習慣這個特點,所以經常給外國朋友提供刀叉等餐具。只有參加印度特產時,印度人才會用右手展示印度文明的博大精深,用右手邀請外國貴賓體驗印度風情。
但出於外交禮節和禮貌,有些外賓即使不能接受抓飯,也要硬著頭皮吃。而且印度人經常在餐桌上的器皿裏放檸檬水,但這水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飯後清洗右手的。但是杯子裏的冰水是可以喝的。
作為壹個普通的印度人,人們吃飯時壹般習慣用手抓,這是壹種由來已久的用餐習慣。印度人吃飯的時候,壹定要用右手抓食物,具體來說就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食物攪拌好,然後抓起來吃。壹般不準備筷子,叉子,勺子。印度人雙手分工非常明確。他們用左手上廁所,用右手吃肉飯。正是因為有用手抓的習慣,所以大部分印度菜都做成糊狀,方便用手搟面或者用手拌飯。
印度的手抓飯世界聞名。印度社會幾乎所有的男女老少,無論是基層工人、公司白領還是政府官員,都是不用筷子、刀叉,直接送到嘴邊,這在現代社會看來有點不文明,但這只是人們的傳統飲食習慣,我們應該理性看待。
印度手抓食品
事實上,印度餐館通常會提供餐具,但除非妳特別要求,否則他們不會提供給妳。但在為外賓準備飯菜時,印度政府肯定會為外賓準備餐具。雖然有句話叫入鄉隨俗,但是不能盲目的讓別人適應自己的風俗習慣。世界各地都有各種風俗,很多還是很有味道的。所以國宴的餐具提供要有國際水準,不能只提供自己的口味。
印度總理辛格接待了來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要知道印度人吃手抓飯只用右手,因為左手是有其他用途的(評論區大家補充)。吃飯前,會有壹杯水專門用來洗手。這水不能喝。吃完後,還會有壹杯檸檬水清洗手上的食物油漬。
我自己也喜歡咖喱飯,但是用手抓可能會沒胃口。
那麽,妳怎麽看待印度人用手吃飯?請在評論區留言!
國宴作為壹個國家的最高餐飲禮遇,無論是在彰顯國家悠久的特色美食,還是作為展示國家地位和實力的外交手段,都扮演著極其硬核的角色,在國禮中充當著門面。
在世界各種國宴中,每個國家都保留了歷代國宴的經典格局,並在口口相傳的味道中加入了時代潮流的元素,即具有儀式感的宮廷級國宴:人民大會堂中西餐具合二為壹、分餐為特色的中國國宴;展現皇室氣勢和風範,講述帝國榮耀的故事,充滿軍事化的英國國宴;樸實無華的三菜壹湯,有鮮花和音樂的瑞士國宴,讓妳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這眾多的國宴中,用手代替餐具的印度國宴引起了筆者的好奇。雖然沒經歷過印度最高的餐飲待遇,結合有限的資料,筆者還是說說印度國宴是不是用手抓菜。
作為南亞的農業強國,印度人有幾千年種植農作物的經驗,在長期的種植中自然形成了喜歡水稻的傳統;此外,在盛產香料的南亞,古印度人也發現了咖喱的魅力。現代印度飲食中常見的烤春雞、咖喱肉湯、孟買蝴蝶,都是各種食材與咖喱的奇妙“艷遇”。當印度人最愛的米飯與咖喱碰撞,也就形成了最印度的美食——手抓飯。
在享用傳統的手抓飯時,食客需要用右手反復攪拌混合食物(不用左手的原因不多解釋,所以我想所有讀者都略知壹二),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起食物送入口中。這種用手代替餐具的飲食習慣的形成,要歸功於古印度人的信仰,認為餐具會阻礙對食物的享受,只有用手才能讓食物真正與靈魂接觸。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印度日益現代化的高級餐廳或正式場合,刀叉已經被配備為餐具,因此很難再看到用手抓食物的現象。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習慣用手抓食物的老壹輩人會放棄這種傳統的“手藝”,用手抓食物的現象在相對落後的村莊或街道中仍然保留著。
作為印度飲食中最高規格的印度國宴,最具傳統美食代表性的手抓飯自然位列其中。為了照顧各國貴賓的飲食需求,主辦方還對餐具進行了全面的布置,宴會上隨處可見刀、叉、勺。
第壹,外賓入鄉隨俗,深諳印度飲食文化。他們中的壹些人會選擇用手抓食物,體驗獨特的飲食文化。
第二,外國客人遵循他們長期形成的飲食習慣,他們不會用餐具代替他們能得到的食物。
第三,為了顯示自己寬容大度的飲食文化,國內的客人也會“附和”(或者遵循自己的真實意圖)外國貴賓,選擇使用餐具,放棄自己的傳統“手藝”。
第四,國內客人會向外賓展示自己的飲食特色,吃的時候會選擇用手抓壹些菜;或者完全無視所謂的傳統,只求給自己最好的吃法。比如著名的英迪拉·甘地用手吃飯。
所以在筆者看來,印度國宴用手也逃不過這四種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從印度媒體從網上公布的壹些國宴菜譜中摘錄了印度美食:
1,Rajwadi chaas酪乳飲料混合薄荷和香菜。2,康德武.3、Sev khamni,由大米和扁豆制成。4、大淺盤,古吉拉特特色餐。5、尼龍卡曼、大米和鷹嘴豆粉。6.三明治豆餅,壹種由鷹嘴豆粉制成的蒸餅...
僅從菜單上我們找不到國宴的確切證據,但當我們把目光轉向略低於國宴的印度貴族餐飲時,或許就能猜出最終的結果。
在印度貴族的餐飲中,我們也會發現來自國宴的菜肴,比如咖喱、醬油醬、芝士菠菜。雖然這兩道菜差別很大,但最終的成品也難逃“糊狀”的風格。這種具有印度特色的菜肴意味著只有用手抓才能獲得最滿意的體驗:就餐者會提前準備壹片香蕉葉,然後主人會在上面倒水,去除異物,確保餐具幹凈整潔。隨後,主人會依次提供米飯、咖喱、饢(面包)和其他食物。客人們要麽將咖喱倒在米飯上,要麽將饢撕成碎片,配著菜肴和咖喱壹起吃,直到用餐結束。
況且,在這些貴族的用餐結束時,主人往往會端上壹碗溫水,上面漂浮著檸檬片,但這“檸檬水”並不是為了給客人解渴,而是為了清洗手裏的食物殘渣。真正解渴的飲料是混有茶、牛奶和咖喱汁的拉茶或混有牛奶、姜、糖、香料和煉乳的印度茶。此外,餐後,主人還會為客人奉上壹盤青麥狀的香料,以去除嘴裏的異味。
通過貴族們的日常飲食習慣,或多或少能給我們提供壹些用手抓食物的證據。
雖然這種用手吃飯的方式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極其不雅,但我們還能登上優雅的國宴大廳,實在令人費解。
但無論我們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有什麽感受,有什麽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們都不能以此作為優越的比較。誠然,我們可能會覺得不衛生,不幹凈,但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習慣了,也不覺得不幹凈。他們學會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理解不同的行為差異。這既是中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中國文化在人文上包容的表現。
對於他們的日常飲食,甚至是國宴,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適應和接受他們的飲食方式。我們覺得不衛生,不能吃,但是請收起妳嘲諷的臉,放尊重點。
印度真是壹個神秘的國度,三哥的魔力無與倫比。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印度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奇特的生活方式。比如印度廁所難找,每個角落都有公廁。隨便沙拉,印度人把牛當神,讓它們滿大街跑,吃的時候用手抓。對於印度人來說,吃飯時壹般習慣用手抓。印度人通常以大米和小麥為主食。壹般人是不喝酒的。他們認為飲酒是違背宗教習慣的,而飲酒是非常有限的。喝茶、咖啡、牛奶、冷水等。更常見。印度人吃抓飯,用右手抓食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食物攪拌好,然後抓起來吃。壹般不準備筷子,叉子,勺子。印度人雙手分工明確。他們用左手上廁所,用右手抓食物。
那麽為什麽印度人熱衷於用手抓大米呢?印度人普遍認為吃東西的快感很多來自於觸覺,刀叉和筷子阻止了這種感覺,所以也阻擋了食物原本的快感。用手抓米飯可以幫助妳提前知道食物的溫度,避免燙到舌頭或嘴巴等美好的原因。正是因為這種習慣,大多數印度菜都做成糊狀,方便用手卷餅或者用手吃米飯。
既然在印度,人們熱衷於用手抓飯,在招待貴賓的時候也會做,那麽印度國宴上是不是都是用手抓飯呢?國宴是壹個國家最高級的宴會。它被用來招待各國的領導人和政治家。其他國家能接受他們的飲食方式嗎?印度國宴招待外賓通常在總統府宴會廳舉行,國宴上供應的菜肴都是印度風味菜肴。印度人也以素食聞名,所以印度國宴也是素食。不過,印度人也意識到外國朋友並不完全了解這壹特點,不習慣用手吃飯,所以他們經常向貴賓提供刀叉等餐具。只有吃印度特產時,才建議客人用手抓。出於社交禮節和外交禮儀,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即使不能接受用手抓食物,也要硬著頭皮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