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劇在20世紀90年代相當繁榮,在新世紀仍然保持著相當大的影響力。英達的創作團隊繼續發布東北家庭(2001,***120集)和閑人馬大姐(2000?2002年,***267集)等大型作品,此外還有《家有兒女》(2005?08年,***4集367),炊事班的故事(02?2007年,***68集)等重播頻率較高的劇。
這些作品雖然在形式和氣質上延續了我愛我家開創的傳統,但其文化內涵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以喜劇的形式成為壹種社會倫理劇,幾乎完全放棄了喜劇作為藝術形式的天然諷刺功能,成為壹種相對純粹的“語言藝術”。
這壹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喜劇作品是80集的《古裝張卉風情情景劇》和2006年播出的《武林傳奇》。該劇以明代(約壹萬年)關中地區虛擬小鎮“棲霞鎮”的“同福客棧”為主要場景,講述了店主童翔宇與幾個哥們的關系糾葛。
該劇的故事和符號體系已經完全脫離了其特定的歷史語境。創作者用明朝的視覺符號“拼貼”了大量現代社會的流行元素,尤其是流行語言,給年輕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節中甚至有英語、莎士比亞、培根等西方文化元素,還有綜藝節目、電腦Windows開機音樂以及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中的許多“經典”場景,成為這壹時期典型的戲仿後現代文本。
對於觀眾來說,這段文字不僅極其豐富,而且深刻而去中心化。它反對承認任何孤立或自洽的價值體系的權威,而是信奉“混亂的”政治正確。正如有評論者所說,《武林外傳》的觀眾壹定要“把金庸、古龍、溫瑞安讀個透;讀四大名著;英語至少要過四級;愛看《我猜,我猜,我猜》等娛樂節目;熟悉國內所有電視廣告;各種黨內討論耳熟能詳;還精通流行音樂,從民謠到搖滾,尤其是說唱;;況且妳懂的中國方言越多越好,妳也懂壹點古漢語。”
相對於《我愛我家》對特定時空(90年代中期的中國城市家庭)的外顯認同和依賴,《武林外傳》追求的是壹種超越時空的抽象幽默效果,是壹種“契約原則保證的利益壹致的剛性結構和有愛有友情的柔性結構?市民社會的理想存在”,其最終效果是實現對精英話語的徹底消解。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武林外傳》的火爆表明,新興的互聯網文化已經開始對傳統的電視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或改造),因為它不僅在形式上與傳統的電視喜劇形成了鮮明的區別,而且對觀眾提出了超越“欣賞水平”這壹單向維度的要求。
它並不打算用文明的方式去影響所有的觀眾,而是從壹開始就錨定壹部分觀眾進行針對性的制作。這些受眾往往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話語風格和文化消費習慣,創作者所尋求的是在壹個後現代的文化體系中與這四個特定群體進行交流。
雖然《武林傳奇》在央視播出時取得了9.7%的驕人收視率,但其影響力的傳播主要是在互聯網世界實現的。後來的情況也證明,這部高度網絡化、後現代的喜劇作品並沒有繼續出現在傳統電視平臺上,而是以互聯網視頻產品尤其是網絡自制劇的形式繼續發展。
最能凸顯這壹時期電視劇文化典型特征的事件,除了情景喜劇《武林傳奇》的熱播,就是“2006年8月北京電視臺為翻拍電視劇版《紅樓夢》而推出的‘紅樓夢’全球華語達人秀”。活動推出後,迅速吸引了45萬人報名,遠高於同期其他所有選秀節目的總和。《紅樓夢中人》在機制上具備才藝展示的所有要素?賽程,賽制,淘汰,晉級,復活,投票,所以選秀本身就成了轟動壹時的電視現象。
這部電視劇計劃由北京電視臺、中影集團、魯花白娜、新寶源四家公司制作,總投資超過6543.8+億元。作為演員選拔機制,選秀在全國範圍內有654.38+00個賽區,包括臺灣省。【1173】這個曾經被媒體譽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冰之旅”的電視媒體事件,因為壹系列不當的、令人發指的營銷炒作,最終被指“作秀”、“低俗”。
這部50集的電視劇,在經歷了壹場備受爭議的“換導演”風波後,終於在2010正式播出,但各方面評價頗低,也壹直沒有被電視頻道重播。如果把1987版《紅樓夢》的選角過程和這個版本的《紅樓夢》做壹個簡單的比較,我們很難不感覺到電視文化的改變。20年前的演員選拔過程被創作者們視為向原著致敬的最純粹的藝術過程,而20年後的“選秀”卻把自己變成了電視劇註意力經濟的壹部分。
作為這壹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名著改編”,新版《紅樓夢》不僅完全按照主流的制作邏輯實現了內容本身的商業化,還將制作過程巧妙地轉化為適銷對路的商品。90年代,依然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名著被改寫。至此,“嚴肅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界限被徹底打破。
新世紀,電視劇從自身的形象氣質中徹底消解精英話語,在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的同時,也無可挽回地成為電視文化泛娛樂化進程的重要創造者。總的來說,新世紀中國電視劇的題材、形式、氣質,顯然更符合壹個成熟的商業電視體系應該具備的東西。創作者徹底放棄了對整體文化價值的向往,轉而追求精細化、細節化、多元化的表達體系。
中國電視劇文化長期以來的現實主義主潮雖然在繼續發展,但已經悄然變成了壹種抽象的、機械的“技巧”。即使是這種“畸形”的現實主義,也要或多或少融入商業化、娛樂化的元素,以滿足觀眾的接受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自1958誕生以來,中國的“正統”電視劇文化就在逐漸衰落,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