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受眾參與廣播電視節目的形式有哪些?

受眾參與廣播電視節目的形式有哪些?

但是,廣播電視大國並不是強國。在國際上,我們的廣播電視節目在信息傳播上處於劣勢,遠遠比不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水平。從國內來看,我們的廣播電視節目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信息文化需求,廣播電視節目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其中,最為人詬病的現象就是程序克隆嚴重。此外,還存在節目修改過於隨意、形式變化大於內容進步、節目形式落後、廣播電視手段運用不當、節目缺乏整體規劃設計等諸多問題。總結問題的根源,可以說這些都是廣播電視節目創新能力不足的表現。換句話說,廣電媒體的節目創新能力不足是當前我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癥結所在,也是我國廣播電視節目在國際上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廣播電視節目壹定要聽,壹定要看才有價值;有了受眾和觀眾,廣告主就會把錢投給廣電媒體,媒體才會生存發展。可以說,在傳播行為中,決定節目傳播效果和媒體生命線的是接收方而不是傳播方。因此,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必須研究受眾,才能有的放矢。這在今天看來是壹個極其簡單的道理。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長壹段時間,甚至是現在,仍然有許多廣播電視媒體並不真正關心接受者。節目從設計到修改,完全是基於傳播者的主觀判斷。地方電視臺盲目“克隆”央視,不顧當地觀眾的需求,只是為了方便模仿。其實,只是跟著別人的屁股走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受眾,無異於緣木求魚,創新的空間只會越來越窄。

因此,樹立科學的受眾觀是節目理念創新的第壹個環節。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受眾是誰。受眾,按照居住區域,可以分為城市受眾和農村受眾,在城市,又可以分為“藍領”和“白領”。那麽就要搞清楚哪些人會經常聽廣播,哪些人會經常看電視。在城市,看電視的主體應該是藍領,因為看電視是他們的自由娛樂,他們也有時間;白領要麽需要更多的娛樂來放松和交流,要麽把時間當成成就和財富。很少有人能把看電視作為業余生活的主要內容。

當然,僅僅這些還是對受眾的粗略劃分,對受眾市場的調查分析要盡可能細致。比如按照年齡、性別、收入、職業、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等對受眾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從而為節目找到清晰準確的目標受眾。

另外,要了解自己的節目和頻道的覆蓋面。如果辦個廣播電視節目,觀眾根本接受不了,那豈不是大驚小怪!這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比如CCTV 7的農業節目,需要通過衛星或者有線電視接收,而中國大部分農民家庭根本買不起衛星接收系統,城市裏的有線電視也離他們很遠。這種情況下,農民就看不到原本是給農民看的農業頻道了。

其次,這些觀眾是在什麽狀態下聽(看)節目的。廣播節目不像電視那樣有完整的聲音和畫面,這既是廣播節目的缺點也是優點,因為廣播節目不影響人們在聽的時候對其他事情的考慮。因此,在人們離開電視之前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廣播施展其技能的時間和空間。然後根據人們在不同狀態下收聽節目的情況,找到自己節目創新的突破口。例如,北京交通廣播根據人們在車上收聽節目的狀態,增加了許多新的節目,使節目繁榮起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受眾不僅是廣播電視節目的市場消費者,也是擁有傳播權的主體,是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所以他們不會僅僅滿足於媒體對自己的被動接受和單向傳遞,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受眾的互動和參與意識與日俱增。他們不僅要求更多的信息知情權,還要求更多的需求表達權。因此,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也應該在與觀眾的互動中有所建樹。只有讓受眾更多地參與和表達,媒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滿足受眾的需求。

互動在表達方式上要遵循“常規、及時、靈活、低成本”的原則。以前廣電和觀眾的互動只是壹些聽眾或觀眾的來信,只是少數觀眾偶爾為之,因為費時費力。此外,這些信件很少被認真對待,因為媒體忽視了受眾表達需求的權利,因此沒有互動。現在廣播電視節目要創新,就必須在與觀眾互動的形式上做出新的探索。這裏所謂的“常規”原則,就是媒體的節目與觀眾形成壹定的約會關系。只要節目播出,互動就隨之而來;所謂“適時”原則,就是這種互動要盡可能同步,只有步調壹致的溝通才是真正的互動;所謂“靈活”原則,就是受眾在參與交流互動時,壹定要靈活方便。借助電話、短信等現代傳播手段,觀眾的操作變成輕松愉快的“舉手之勞”;所謂“低成本”原則,就是觀眾不必為互動付出太多。媒體要牢記,互動的真正目的是吸引觀眾的參與,進而更準確地了解觀眾的需求,從而改進節目。

因為廣電的廣告主要參考的是收聽率和收視率,所以節目的後期傳播效果在廣電媒體上比節目的前期受眾調查更受關註。然而,在關註效果的過程中,相當壹部分從業者對效果及其評價體系還缺乏科學的認識。比如在對節目傳播效果的基本認識上,相當壹部分人認為只要節目鋪天蓋地,轟轟烈烈,產生巨大的聲勢,必然會有好的結果。其實早在20世紀40年代,這種“子彈論”的概念就被歷史拋棄了。需要註意的是,勢頭不等於效果,效果不等於效益。比如現在普遍關註收聽率和收視率,但是在理解和充分利用的過程中不夠科學。我們現在掌握的數字報告,基本上是收視率和收聽率的初級加工,包含了最基本的觀眾人口統計指標的分析,而收視率和收聽率的定性分析,結合了觀眾的媒介消費習慣、媒介市場狀況等因素,對收視率的數字關系進行深度分析和解釋,尤其是對觀眾心理統計指標的分析,是極其少見的,但這種對觀眾心理統計指標的定性分析和分析,對電視廣播頻道和節目的創新最有意義。從來不重視傳播效果是壹種進步,但如果走向另壹個極端,即尊重視聽率,“節目底層淘汰制”純粹以視聽率為標準,就會有這種視聽率數字崇拜的味道。①

綜上所述,科學的受眾觀是廣播電視節目創新的有力支點。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廣播電視媒體只有牢固樹立受眾觀念,並科學地運用到制作的各個環節,才能使節目永遠新穎,永遠有吸引力。

  • 上一篇:什麽是印版滾筒?
  • 下一篇:B2B有哪些公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