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今中外禮儀故事

古今中外禮儀故事

古今中外禮儀故事

古今中外禮儀故事1

  1、禮儀的故事: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壹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壹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1123年)壹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壹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壹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2、廉藺交歡

 藺相如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很有見識和才能。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外交鬥爭中,捍衛了趙國的尊嚴,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

 這使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藺相如不過是憑壹張嘴巴,說說而已,有什麽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壹定要侮辱他壹番。”

 藺相如聽說後,盡量不跟廉頗會面,每次出門,避開廉頗,有時甚至裝病不去上朝。

 有壹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連忙叫車夫繞小路而行。藺相如手下的人對他這樣卑躬讓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紛紛要求告辭還鄉。藺相如執意挽留,並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眾人都說:“當然廉將軍不及秦王了。”藺相如說:“對啦,天下的諸候個個都怕秦王,可是為了趙國,我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怎麽會見到廉將軍倒反而害怕了呢?妳們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妳們想過沒有,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的緣故。如果兩虎相鬥,勢必兩敗俱傷。我不計個人恩怨,處處讓著廉將軍,是從國家的利益著想啊。”聽了這番話,大家都消了氣,打消了告辭還鄉的念頭,反而更加尊敬藺相如了。

 後來,有人把藺相如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大受感動,慚愧萬分,覺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狹窄,實在對不起藺相如,決心當面請罪。

 壹天,他脫下戰袍,赤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第,“撲”地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藺相如說:“我是壹鄙陋的粗人,見識淺薄,氣量短小,沒想到您對我竟這麽寬容大量,我實在無臉見您,請您用力責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願。”藺相如見到這情景,急忙扶起廉頗,兩人緊抱在壹起。

 從此兩人消除了隔閡,加強了團結,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強大的秦國更加不敢輕易地侵犯趙國了。

  3、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誌為韓國報仇。

 有壹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壹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壹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壹楞,很想打他壹下,但壹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壹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

 張良壹直用驚奇的目光註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妳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五天以後的早上,天壹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麽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雞壹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麽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

 又到了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壹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妳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妳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壹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壹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壹起。想壹想:這是壹個動人的傳說,張良拜師,第三次才見到老師,如果是妳,妳會去第三次嗎?為什麽?

  4、禮儀故事:千裏送鵝毛

 “千裏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

 當時,雲南壹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湖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壹想,也只能如此了。

古今中外禮儀故事2

  玉帛成幹戈

 公元前 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衛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壹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郁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衛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麽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說給蕭夫人聽。蕭夫人壹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壹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壹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壹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楊香扼虎救親

 楊香扼虎救親是壹個中華傳統禮儀故事。

 楊香是壹個十四歲的女孩。有壹天,她跟著父親楊豐到田間去收割莊稼。兩人剛走到半路上,突然躍出壹只大老虎,咬住楊香的父親便往回跑。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她臨危不懼,壹心只想著被老虎拖走的父親,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裏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撲,可楊香硬不松手,老虎漸漸元氣大泄,磨著牙齒,終於斷了氣。楊香的父親終於脫離了險境,免於老虎的傷害。

 後人為贊揚楊香寫文記曰:

 楊香,年十四歲。隨父豐往田中獲粟,父為虎曳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於害。

  孟子休妻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後世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壹生的成就,與他的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孟母是壹位集慈愛、嚴格、智慧於壹身的偉大的母親,早在孟子幼年時候,便位後人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富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後,孟母仍不斷利用處理家庭生活的瑣事等去啟發、教育他,幫助他從各方面進壹步完善人格。

 有壹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間裏休息,因為是獨自壹個人,便無所顧忌地將兩腿叉開坐著。這時,孟子推門進來,壹看見妻子這樣坐著,非常生氣。

 原來,古人稱這種雙腿向前叉開坐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禮貌的。孟子壹聲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說:“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問他:“這是為什麽?”孟子說:“她既不懂禮貌,又沒有儀態。”孟母又問:“因為什麽而認為她沒禮貌呢?”,“她雙腿叉開坐著,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妳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問。

 孟子便把剛才的壹幕說給孟母聽,孟母聽完後說:“那麽沒禮貌的人應該是妳,而不是妳妻子。難道妳忘了《禮記》上是怎麽教人的?進屋前,要先問壹下裏面是誰;上廳堂時,要高聲說話;為避免看見別人的隱私,進房後,眼睛應向下看。妳想想,臥室是休息的地方,妳不出聲、不低頭就闖了進去,已經先失了禮,怎麽能責備別人沒禮貌呢?沒禮貌的人是妳自己呀!”

 壹席話說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沒提什麽休妻子回娘家的話了。

  • 上一篇:印度舞有哪些舞種
  • 下一篇:古埃及壁畫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