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武將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武將

第壹,嶽飛: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0月27日)宋襄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中國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於北宋末參軍,在建言二年(1128)至紹興十壹年(1141)的十年間,率領嶽家軍與金軍進行了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1126),嶽飛應征加入趙構在襄州的軍隊。

金軍南下江南,嶽飛獨樹壹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任沿江使,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天,嶽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率部北伐,成功攻下伊、洛陽、商、郭諸州。兩河人民傳話,全國各地的造反派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洪雁兀術滅盟,攻宋。嶽飛出兵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然後在鹽城、應昌擊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和秦檜卻壹心講和,命嶽飛帶著十二個“金盤子”調兵。秦檜、張軍等人被陷害入獄。

114265438+十月,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鶴、張顯通壹同被殺。在宋孝宗,嶽飛的冤獄被平反,重新安葬在西湖棲霞嶺。追武穆,追鐘吾,封鄂王。

嶽飛十分重視民間抗金力量,創制了“連江新月”之計,主張黃河以北民間抗金起義軍與協同作戰,共同打擊金軍,收復失地。嶽飛治軍,獎懲分明,紀律嚴明,體恤部下,以身作則。晉人流傳“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論。

嶽飛的代表詩《滿江紅》?,是壹部千古傳誦的愛國名著,後人又有散文集。

2.人物總評:

嶽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害民族的訴求,堅守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在危機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懂得熱愛人民的抗金力量。

它和抗金軍民壹起拯救了半個南宋,使華南人民免遭金人蹂躪,從而拯救了高度發達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使其得以繼續發展。

二、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0月9日),原名孫雲,名宋瑞,字善。路號浮道人,文山人。江西贛州蘆嶺(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福田鎮?),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著名的抗元大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士傑並稱“宋末三傑”。

寶玉四年(1256),狀元。開慶元年(1259)獲水師節判官。鹹春六年(1270)四月,任軍監,兼管學士院。他因起草聖旨時在賈似道中有諷刺的話而被罷官。

德佑元年(1275),元軍順長江而下,文天祥為軍隊耗盡錢財,招募勤王兵五萬,入維安。宣任浙西、江東使,也知平江府。他派了壹個將軍去常州,但是淮將軍張權被打敗了,退到了余杭。被任命為右丞相兼唐朝使節,奉命去元軍講和。元朝的宰相伯顏被拘留,押送到北方逃跑。

五月,在福州,張士傑、禮部侍郎盧秀福、右丞相陳等。他們確立了北上江浙的海路戰略,被陳·封鎖,於是到南澗府(今福建南平)集結兵力抵抗袁。京燕二年五月(1277),再次進攻江西,最後因形勢所迫,敗給廣東。

祥興元年十二月(1278),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兩軍總司令張弘範把他帶到尖山(今新會南),命他向張士傑投降。文天祥拒絕了,《過零與丁洋》這本書寫得雄心勃勃。

元世祖被調到元大都(今北京)後,忽必烈親自勸他當中書宰相。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十九年(1283 65438+10月9日)十二月初九,死於大都。47歲的時候。著有《文山詩集》、《南方指南》、《指南後記》、《宋正琦》等。

第三,林則徐:

1,個人資料:

林則徐(1785 8月30日-1850 165438+10月22日),福建後官縣人,又名穆、,村中老人,村中老人,七十二峰老人。

他是清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他是壹名高級官員。歷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雲貴總督,兩度出任欽差大臣。他因倡導禁煙而被稱為中國的“民族英雄”。

1839年廣東禁煙時,林則徐派人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沒收的鴉片於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毀鴉片使中英關系處於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壹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略中國的借口。

林則徐壹生雖與西方入侵作鬥爭,但對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持開放態度,主張學習和利用。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懂壹點英語和葡萄牙語,並致力於翻譯西方報紙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其幕僚翻譯的文獻整理成《海疆圖》,對清末洋務運動乃至日本明治維新都有啟發。

1850 165438+10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去世。

2.人物評價:

林則徐,著名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良派代表人物,從政40年,任職13省。雖然身為封建官吏,有“忠君”的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的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半殖民地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拋開不幸與榮譽”。

堅決禁煙,抵抗外來武裝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壹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壹位民族英雄。

第四,朱自清:

1,人物介紹:

朱自清(1898 165438+10月22日-1948 8月12),原名華子,名秋實,後改名子清,有附帶條件。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鬥士。

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中學畢業,順利進入北大預科學院。詩歌發表於1919。1928年出版第壹本散文集《背影》。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歐洲和倫敦雜記出版。1935出版散文集《妳和我》。1948 8月12在北平因胃穿孔去世,享年50歲。

2.人物評價:

(1)“朱自清的散文可以充滿詩意。”(現代詩人郁達夫評論)

(2)“朱自清的作品從壹開始就確立了純凈、質樸、清新的風格。”(現代散文家李廣田評論)

(3)“朱自清病重,寧願餓死也不接受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該給聞壹多和朱自清寫贊歌。他們展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主義。”(《毛澤東評論》)

(4)“與朱自清交談或閱讀他的文章時,給人的印象是那麽真誠、謙虛、溫和、樸實...他的風格來自簡單,幽默來自忠誠,羞澀來自平淡。”(現代教育家、作家楊振聲評論)

動詞 (verb的縮寫)譚嗣同

1,個人資料:

譚嗣同(1865 . 3 . 10-1898 . 9 . 28),男,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壹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壹部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在家鄉湖南倡導創辦時事學院和南學研究所,並主辦《湖南日報》。他還主張開礦,修建鐵路,推動政治改革,推行新政。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他年僅33歲,是“戊戌六君子”之壹。

2.人物評價:

(1)新華網:

雖然戊戌變法失敗了,但譚嗣同也被殺了。他那種甘於抹血抹頸、視死如歸的政治精神,不僅直指清政府的腐敗黑暗,也為國人樹立了壹座永遠敬仰的不朽豐碑。

(2)光明日報:

(唐、譚嗣同)他們生前“同生共死”的誓言,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的中國人。

(3)新浪新聞:

他也是湖南人,也是救國學者。曾國藩較早達到了傳統“人臣”道路的最高階段,而在菜場上待宰的譚嗣同,則有著悲壯壯烈的犧牲。這壹悲壯,結束了湖湘學“經世”精神在傳統道路上的努力,開創了湖湘人救國的新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嶽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文天祥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林則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朱自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譚嗣同

  • 上一篇:去加拿大旅遊有什麽值得買的?
  • 下一篇:古代男子結婚喜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