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神獸的傳說有哪些

古代神獸的傳說有哪些

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指以上古六神朱雀、青龍、白虎、玄武、勾陳、 螣蛇)為代表的皆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這些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蔔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漢族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壹 白澤:

“白澤”是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白澤曾向黃帝講解關於動物的種種知識。據說當時黃帝正在全國各地巡遊,了解自己所所轄國土的真實面貌。在東海邊,他碰到了會說話的怪獸白澤。白澤博學多聞,對各種動物了如指掌。凡是各種采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而產生的怪異物種,它都壹壹跟黃帝解釋清楚,前後壹***談到1522個物種:有壹種怪獸,總是在夜晚出險。他有八個頭顱,身體漂浮在半空,頭上顯示出微弱的火光。這個怪獸叫遊光,也叫野童,看到他就意味著國家要鬧瘟疫。又有壹種怪獸,別人看不見它的形體。

二 夔

夔(kuí) 夔是傳說中的壹條腿的怪物。《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壹只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壹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制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裏之外,威懾天下。

《神魔誌異·靈獸篇》記載: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壹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三 鳳凰: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和龍壹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羽毛壹般被描述為赤紅色,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鹍雞等。在西方神話裏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壹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鳳凰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靈(龍、鳳凰、麒麟、龜)之壹。鳳凰和麒麟壹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壹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代表著幸福的靈物。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四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簡稱“麟”。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壹種動物,與鳳、龜、龍***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現實中常認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壹身,乃是吉祥之寶。據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馬;圓的頭頂,有壹對角。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五 梼杌:

táowù梼杌,古代傳說中的壹種猛獸。傳說為遠古“四兇”之壹,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

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裏,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壹樣,梼杌後來也成了四兇之壹。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六 獬豸

xièzhì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古代神判與神裁思想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壹只獨角,俗稱獨角獸。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

傳說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壹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臯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七 犼:

hǒu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據《偃曝餘談》記載,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犼溺著體即腐。但人仍壹般叫它“石獅”,常立於華表和房頂。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據說犼是壹種極有靈性的動物,它每天蹲在華表上密切關註皇帝的行蹤。兩只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它們就會呼喚皇帝:“國君快回來料理國事吧,我們盼望妳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只犼為“望君歸”。位於城樓後華表上的兩只面北而座的犼則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舉動的,如果皇帝久居宮中,不理政事,它們便會催促皇帝:“國君快出宮體察民情吧,不要總呆在宮中享樂,我們盼望妳出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只犼為“望君出”。

八 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壹名雙睛,言又眼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

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害。或壹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國人都全灑掃門戶,以留重明。如重明鳥未到的時候,人們就刻壹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

九 畢方:

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劈啪聲響。據古書記載,畢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像丹頂鶴,但是只有壹條腿(壹說為只有壹只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十饕餮: 

 Tāotiè饕餮,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就吃什麽,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

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兇之壹《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壹,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呂氏春秋·恃君》:“鴈門之北,鷹隼、所鷙、須窺之國,饕餮、窮奇之地。”四兇者,以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

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在遊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

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

——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裏,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

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壹個神獸與壹個神靈;東為青色,配

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壹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

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壹樣,這裏就

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

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

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

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

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

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壹些君主

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壹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

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

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

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

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

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

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

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

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

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壹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

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

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赑屃,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

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

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

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屃: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麽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 上一篇:為什麽古代中醫天下無敵?
  • 下一篇:臺灣省有什麽好吃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