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城往事——吃魚趣談

古城往事——吃魚趣談

島上已經進入壹年的休漁期,各種近海海鮮產品琳瑯滿目,爭相上市。在網絡信息時代,“東山海鮮”的品牌遠近聞名。東山海域出產的海鮮魚以其優越的水質和豐富的營養而聞名於世,其海鮮品質“小而美,精而鮮”。現代人追求“野生生態保健品”,東山傳統漁撈的海鮮迎合了人們的需求,成為各地食客的搶手貨。

眾所周知,古人吃魚的時候,重點不是吃,而是玩得開心,是壹種意境,是壹種好運。吃魚的傳統習俗早在先秦時期就形成了。據考證,秦漢時期,“吃魚無異議”已成為餐桌上的“規矩”。

西漢《禮記·曲禮商》記載:“不啃骨頭,不反對魚。”所謂吃魚是沒有異議的,意思是吃魚的時候不要翻,因為漁民是忌諱的,釣魚是最忌諱的。“吃魚不造反”的原意和“治大國如烹小鮮”壹模壹樣,也是最早的談治國理政的方式。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散落在島上的吃魚趣事。

早期漁民從事海上養殖,在風浪中顛簸“謀生”,吃飯的“菜”(菜)大多就地取材,以魚為主。吃魚壹般不會把魚放在真正的盤子裏,而是直接放在案板上。大家腿腳靠在木板上,圍坐在壹起吃魚,壹切都很簡單。這個板塊還有壹個專屬稱號,叫做“順風板塊”。這是壹件長方形的紅色漆器,長約80㎝,寬約40㎝,邊緣用“阻水”木條裝飾。飯後,剩下的廢物會集中在“順風盤”,順著水勢倒入大海。慢慢地,在香港靠泊的漁民兄弟回家了,他們也養成了這種飲食習慣。魚也是直接上桌吃的,吃的時候魚不翻面,是個“吉兆”。

記得小時候有壹次去親戚家吃午飯。只見壹位名叫“老太公”的老人拿起碗和筷子,直接把魚從土砂鍋裏端上桌來吃。我覺得很奇怪。不明白為什麽有盤子卻不用。這不是不衛生嗎?就在我準備提問的時候,老太太低沈地叫了壹聲“吃而不語”,嚇得我沈默了壹會兒,把我想問的疑惑的話咽了下去。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壹生都在和大海打交道的太公,對“求海民傳承之治”是心存敬畏的。

老壹輩在島上從事捕魚的人更在意壹些傳統禁忌。閩南沿海地區有很多漁民出海打漁,“航行”在南亞,在海上“船”貨運。最怕遇到風浪,導致船傾覆,“失事”。所以民間有句話叫“快馬加鞭行舟,半條命”。所以早期從事海洋行業的老壹輩人,吃魚的時候都是先把上面的魚吃完再把魚脊骨夾掉,然後再吃下面的魚,忌諱把魚翻過來吃。慢慢的,就有了把魚翻面的禁忌。

我也聽老壹輩人說過,閩南的漁民兄弟,在船上吃完飯不能把筷子放在碗邊上。在放下筷子之前,他們必須在碗周圍纏繞幾個星期。這主要是怕擱淺的心態。筷子繞碗口幾圈,表示航行的漁船可以安全繞過暗礁淺灘避險,安全進出,安全拋錨。

據《晏子春秋》卷五記載,曾在姬得到壹個金盆,裏面有八個紅字:“吃魚不回頭,不走馬。”。文章稱,在齊景公的理解中,它的意思是不要翻動魚,因為妳討厭魚的腥味;出門不要騎劣馬,否則走不遠。引申含義:“吃魚不造反”,比喻國家不耗盡老百姓的財富;“不要騎馬”是在提醒掌管國家的君主不能在身邊留下壹個小人。

島上的人也講究吃魚的順序,不僅不能“翻”,而且對順序也有意見。壹般我們都是從魚頭吃到魚尾,表達壹切“順順當當”“有頭有尾”。反之則“有損禮儀”。

很多人壹起吃魚的時候,把魚頭對著尊貴的人,也是我們島民的傳統禮儀。當壹盤魚端上桌時,魚頭放在哪裏也同樣有講究。老壹輩人說:“魚頭恭敬,尊貴。”逢年過節的家庭聚餐或日常宴請,主人上魚的時候,也有意把魚頭放在座位上輩分最大或地位最高的客人的方向,這樣可以引筷吃魚,帶動大家喝酒。

島上有壹句關於海魚的諺語:“壹、二、三、四、五??(魷魚),六條鯊魚?(紅鯛魚)”...“二虎三沙四鰻在飛嗎??"......根據魚的季節特點、口感、味道、形狀等,將魚的名字按順序排列。當地壹些關於魚的諺語,如“紅瓜(大黃魚)頭,鰈魚喉”,用來比喻某人的音樂形象;“鰻魚頭,過喉嚨”;“松腮過肚”指的是魚的肉質部分;“紅鱘糊、浣熊肝”營養豐富,鮮美可口;“鰻魚頭,狗娘(蛇鯔魚)尾”,吃多骨的魚,那裏的肉是多骨的...

小時候住在古城,曾經遇到壹個老婆婆,是鄰居。她非常聰明。她用水將餐桌上剩下的鯰魚或帶魚的頭骨清洗幹凈,不壹會兒就像魔術師壹樣,可以拼湊出幾只造型各異、翩翩起舞的小鶴,栩栩如生。

海島故鄉生活在海上,性格樸實無華的人吃魚,喜歡享受魚的鮮嫩肥美。“紅燒水煮魚”成了家裏做魚時符合原味的“準則”。以巴郎魚為例。這種普通的海魚被島民吃了快壹百年了。現在有專家說,它富含氨基酸,是人體必須補充的營養補充劑。其實巴郎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但人們日常食用的方法只有幾種:用醬油水煮,用鹽涼拌,或者用腌菜煮。說到後壹種吃法,早期的人笑著說“腌菜(煮)興風作浪,好吃的分兩份(老公)”;相應的,有“巴郎客(煮)臘菜,好吃分個(老婆)”的回應。對這道家常魚菜贊不絕口,嘲諷不已,因為極其好吃,以至於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哪怕是自己的愛人。消費者在吃這種魚湯的時候,經常會用方言說這句話,充滿戲謔,讓人忍俊不禁。

東山島是壹個民俗,人們也喜歡通過吃魚來表達和寄托美好的祝願。記得那天同學聚餐,桌上端了壹份清蒸全魚。主持人起身分菜,帶著儀式感,把魚頭魚尾放到壹位即將“升級”準婆婆的同學碗裏。我高興地讀著:吃魚頭...魚尾叉,讓妳快速“成為大家”(成為婆婆)!

都說“無酒不成宴”,我們這些生活在海邊的人信奉“無魚不成宴”、“三餐無魚”、“無魚不歡”。古人造鮮字,即“鮮”,三魚皆鮮。也有人說“鮮”字是水裏的魚和山上的羊的組合,鮮食即美。東山島位於東海和南海的交界處,比較自然。島上的人有福了,享受“鮮”的好滋味。吃魚,民間有說不完的趣聞。在今天看來,雖然以前的“繁文縟節”已經漸漸褪去,但魚依然象征著人們對和平幸福的向往,壹年比壹年多。?

2018/06/18(端午節初稿)

  • 上一篇:古人說三妻四妾。分別是哪三妻四妾?
  • 下一篇:各民族的民俗風情,各具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和民間手工藝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