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進化到發展成人,食物被認為是人類得以進化的根本原因。人類對食物的追求推動了當今社會的發展,而糧食作為食物的壹種,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到今天的機械自動,糧食耕種方式的改變見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那麽在機械自動化耕種的今天,還有多少人了解古代人民是怎麽耕種的呢?作為風靡壹時的務農工具——耬車,又還有多少人了解它呢?
耬車的前世今生“耬”在各地叫法不同,“耬車、耬犁”、“耙耬”,雖叫法不但形狀卻壹致,由耬架、耬鬥、耬腿、耬鏟的等構成,由壹腿耬至七腿耬之多,在用其播種時,將種子放進耬鬥,耬鏟深入土中,由壹人扶著耬架,前面用人或者用驢和牛拉動耬架,進行耕種。那麽古代的人是怎麽耕種的呢?現在耕種的機器是由“耬”發展而來,那麽耬又是怎麽發展演變而來的呢?
古代主要耕種工具原始農業時期,農業生產粗放,農具的材料以石器為主,勞動作業工具極其簡陋,人們以氏族為單位集體耕作及其費時費力,直到出現出現了骨耜,我們的祖先才告別了刀耕火種的時代,進入到“耜耕文明”。《周易*系詞》中說神農氏“揉木為耒,教民耕耨”,教人們制作木耜,用木耜代替了骨耜。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發現保留於黃土上的耒耜痕跡。甲骨文中耒作方,刻畫出商代耒的大致形象,雙齒之上有壹橫木表明使用之時以腳踏之,以利於耒齒紮入土中,也即是古人所說的“跖耒而耕”。這不僅僅只是壹個翻土的工具,“耬”、“耙”更是由此而來
西周末年出現青銅器,並且開始利用青銅制作的木耜,將木耜套上銅制的刃口,在當時青銅並不普及,雖然在制作上與所改變,但作用卻沒有改變,仍是用耒耜翻土挖小坑,將種子放進去埋起來,這種人力點播的方式仍然耗時費力。戰國時期冶鐵業的興起,使中國農具史上出現了壹大變革時期,鐵質農具代替了木質農具,戰國時期的農具絕大部份木心鐵刃的,這就比過去在生產效率上有了很大提升。鐵制農具的出現,直接帶來了牛耕的成熟,在此時期牛耕始於東方,商鞅變法後,秦國後來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牛耕的普遍使用,大大減輕了農民耕種的負擔,伴隨歷史的發展以及制作技術的不斷進步點播的方式也必將會被新的方式替代—耬車與犁伴隨著牛耕應運而生。
耬車的產生戰國時期便出現耬車的雛形,但當時耬車的作用絕不是單純的進行條播,那時所用的“耬車”主要是壹腳耬和兩腳耬,早期的“耬車”有很大的缺陷,播種寬度不壹行數不同,並沒有得到推廣。
漢朝時國家趨於穩定,經過漢高祖的治理以及後來的文景之治,漢朝的農業得到了發展。耕種上發明出“耜犁”這種犁在深耕開溝等方面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後來漢武帝時期的趙過,經過對前人發明的耜犁以及獨腳樓和兩腳耬進行整合,發明能夠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播種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後來漢武帝在全國進行推廣。三腳耬的發明,使農業播種有了質的發展,標誌著中國自此有了真正的條播工具,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耬車的發展時則深秋,北方農民進入了耕種時期,不同於以往的傳統耕作。今天農業耕種再也不需要人們親力親為了,只需要把種子帶到地裏,倒進機器中,在地頭上等著就好了,半個小時就能耕種壹畝地,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縮短了耕種時間,然而我們仔細觀察現代化的播種機,其原理跟我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用的“耬”十分相似,都是將種子放進盛種子的類似於漏鬥壹樣的工具中,通過控制耕種種子的量進行作業,只不過前者是機械自動後者是人力或者是畜力進行。現今我們耕種能夠如此省時省力,多虧了這種機器。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農業大國。農業從始至終都是中國歷史發展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產部門,古語講,“民以食為天”中國作為唯壹綿延至今的文明古國,農耕用具的不斷發展演變,對古代農業文化以及現今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更好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農民的耕種工具的不斷發展不僅縮短了耕種的時間,並且提高了農民耕種的效率,農具的的更新換代與農業的發展是相伴而生並且相互促進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說:“勞動工具是社會發展與社會生產的尺度”,高度評價了生產工具的巨大作用。科技的發展依托於時代的發展,所以盡管我們的祖先不斷地改進工具,點播的方式依舊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直到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發展,點播工具才有了質的飛越。
結語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壹,耬車的發明更是先於西方1600年。至今,西方後來發明的種子條播機器也是受耬車的影響發明出來的,不過在效率和收獲量上遠不如我國,樓車的出現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動力,同時也在壹代又壹代的傳承。
趙國的耬車在經過和後世的改造壹直被沿用甚至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並且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進入兩千年後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大、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實現了機械自動化,人力被完全取代,不僅是我國,世界各地的播種機都是在趙過發明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造。所以說,耬車更新換代的同時更是見證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