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史詩的史詩在中國

史詩的史詩在中國

中國的史詩研究自20世紀80 年代開始重新起步, 絕大多數的著作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發展理論出發, 結合民族學有關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分期作為參照, 根據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樣的觀念, 探討創世史詩、英雄史詩的產生時代, 進而說明具體史詩作品的歷史源流。民間文學研究者根據以往的專業知識, 認為史詩是在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學者根據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基本原理, 認為史詩是壹個歷史範疇的文學現象, 主要從史詩所反映的社會歷史內容來界定史詩的性質和特點, 即它產生於民族形成的童年期, 是各民族人民的百科全書, 認識到由於史詩表達民族或宗教認同內容而形成的莊嚴性。鐘敬文認為“史詩, 是民間敘事體長詩中壹種規模比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詩的語言, 記敘各民族有關天地形成、人類起源的傳說, 以及關於民族遷徙、民族戰爭和民族英雄的光輝業績等重大事件, 所以, 它是伴隨著民族的歷史壹起生長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壹部民族史詩, 往往就是該民族在特定時期的壹部形象化的歷史。”

我國文藝界對於史詩的認識, 基本上是根據馬克思對希臘古典史詩的論述為依據的。歸入荷馬名下的兩部史詩其產生年代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時代。荷馬史詩的古典形式具有初民的口傳文化的原創特點, 它是詩性智慧的創造物, 它是不可再生的。人們反復引用馬克思的下面的話,“就某些藝術形式, 例如史詩來說, 甚至誰都承認: 當藝術生產壹旦作為藝術生產出現, 它們就再不能以那種在世界史上劃時代的、古典的形式創造出來, 因此, 在藝術本身的領域內, 某些有重大意義的藝術形式只有在藝術發展的不發達階段上才是可能的。”[22 ] 在相當壹段歷史時期內,

對於中國學者來說, 嚴格意義上的史詩, 是古典形式的英雄史詩。又因為史詩只能產生於人類歷史的童年時代, 進而把後來階級社會產生的壹些歌頌英雄的敘事長詩排除在史詩之外。中國史詩學界對史詩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做了大量研究, 但是, 其中最大的收獲也只剩下壹些籠統的結論———史詩產生於人類的童年時代,或者是英雄時代。 史詩可分為兩大類,創世史詩和英雄史詩。創世史詩, 也有人稱作是“原始性”史詩或神話史詩。在我國納西族、瑤族、白族流傳的各種不同的《創世紀》,彜族的《梅葛》、《阿細人的歌》, 還有《苗族古歌》等, 都屬於這壹類型的史詩。這些作品內容基本相同, 主要敘述了古代人所設想和追憶的天地日月的形成, 人類的產生, 家畜和各種農作物的來源以及早期社會人們的生活。英雄史詩是以民族英雄鬥爭故事為主要題材的史詩。它產生於恩格斯所說的“軍事民主制”和“英雄時代”,這時候, 氏族、部落的力量壯大起來, 足以形成與自然和異族敵人的對抗。 我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史詩被列入英雄史詩的範圍。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史詩傳統。但是, 中國缺少早期以文字記錄的書面文本, 史詩基本上是以口頭形式流傳於我國邊遠的少數民族的民眾之中。因此, 口頭流傳的活形態是中國史詩的壹大特征。其次, 由於各民族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 各民族的史詩表現出多元、多層次的文化史的內容, 早期史詩與創世神話和原始信仰關系緊密, 關於氏族復仇、部落征戰和民族遷徙的史詩又與世俗化的英雄崇拜聯系起來,表現出英雄詩歌的特點。有些民族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 仍然有新的史詩不斷產生。第三, 我國各民族史詩的類型多種多樣, 北方民族如蒙、藏、維、哈、柯等, 以長篇英雄史詩見長, 南方傣族、彜族、苗族、壯族等民族的史詩多為中小型的古歌。關於這些史詩的源流、各種傳播形態、文本類型, 它們的藝術特點、文化根基、對後世文學的影響等, 都有學者在研究。中國大多數史詩是在20 世紀50 年代後才被陸續發現的;而史詩的搜集、記錄、翻譯、整理、出版, 還是近30 年的事情。我國史詩研究起步更晚壹些,較為系統的研究開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中國學術界把史詩認定為民間文藝樣式, 這還是1949 年以後的事情。這主要是受到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學觀念的影響的結果。20 世紀80 年代後, 學術界開始把史詩作為民俗學的壹種樣式來研究, 其中受人類學派的影響最大。進入20世紀90 年代中期以後, 學者們開始樹立“活形態”的史詩觀, 認為中國少數民族史詩屬於口頭傳統的範疇。

中國古代文學中不乏大量史詩,主要分布於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區,尤其廣泛存在於少數民族文化中。其中,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並成為“中國三大傳統史詩”,他們都是傳承至今的“活史詩”。此外,中國西南還有無以計數的史詩傳統都保留至今。

  • 上一篇:鍙や唬瀵俊鐨勬暚瑾炴湁鍝簺锛焲吳慶洲代表論文
  • 下一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