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各民族的春節習俗

各民族的春節習俗

壯族特色

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夜要準備節日當天吃的飯,叫做“年夜飯”。在壹些地區,人們稱之為“吃節”,壯語意為“老年”。這預示著來年農業豐收。他們有的還做壹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石蠟餅,壹個人口不多的家庭壹頓飯都吃不完!在元旦的清晨,人們在黎明前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鞭炮來迎接新年。女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河邊或井邊“汲取新水”,開始新壹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特色

除夕夜,全家人在池塘邊熬了壹夜。天亮了,姑娘們爭先恐後地去打水。誰先挑到第壹擔水,誰就是最努力最幸福的女孩。

滿族特色

滿語分為紅黃藍白四旗。春節期間,有紅旗的人掛紅旗,有黃旗的人掛黃旗,有藍旗的人掛藍旗,有白旗的人掛白旗。這些旗幟圖案精美,顏色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始。

侗族特色

春節期間,在貴州和湖南的侗族同胞中盛行壹種叫做“侗族年”(也叫蘆笙會)的群眾性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於漢族的“團拜”,但比“團拜”更歡樂熱烈。這種活動通常由兩個村莊舉行。兩支隊伍在廣場上正式舉行了宋陸生和舞蹈比賽。此時,兩村的觀眾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其樂融融。

白族特色

過年的時候,雲南的白族同胞有壹個叫“飛得高”的慶典。所謂“飆”,就是用整根大竹,在竹縫裏放火藥。點燃後,整根大竹可以崩向天空,成為名副其實的“沖天”。在壹些地區,白族同胞和苗族、壯族壹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誰要是抓不到繡球,就送對方壹個紀念品。多次失球又無法兌換紀念品的,會表現出愛的意願。

土家族特色

春節期間,土家族會舉行盛大的搖擺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流行的壹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耕、宴飲等70多個舞蹈動作。它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蹈簡單,情緒健康,無道具,民族特色鮮明,生活氣息濃厚。

傣族特色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新年節日,也是傣族人民壹年中最大的傳統節目。在三四天的節日裏,人們互相潑水,以示對妳的祝福。因為傣族人信仰小城佛教,所以水在佛教中是最純凈的,祝願人們在新的壹年裏幸福平安。

黎族的特點

生活在海南島的黎族人,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殺豬殺雞,擺上豐盛的酒菜,全家圍坐在壹起吃“年夜飯”。席間,全家還會唱“新年歌”。初壹初二,村裏的青壯年男子還會舉行“春節狩獵”。這壹天的獵物被全村人享用。有趣的是,在分割獵物時,所有獵物的壹半給第壹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壹半大家平分。孕婦可以得兩分,路人正好遇到,也可以得壹分。

佤族特征

彜族人把過年叫做“丟什麽”。他們大多制作糯米,糯米和水酒,並把第壹個砂漿的糯米壹點點放在桃,李和其他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的彜族先要給牛餵鹽,以示對其勞動的尊重。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射擊比賽。女生把繡花荷包掛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擺,要男生出手。誰先射到錢包,姑娘們就把酒當獎品送到誰的嘴裏。

拉祜族的特點

除夕夜,拉祜族同胞全家要自己洗澡,準備第二天的食物。在食物上,特別註重糯米粑粑。牛除了吃,也要經常給壹些,放壹些在犁、鋤頭、砍刀等農具上,以獎勵它們過去壹年與主人的合作,並祝願它們在新的壹年裏有更多的財富。

達斡爾族的特點

農歷正月初壹上午,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青年男女盛裝打扮,先向長輩拜年,敬酒行禮,然後挨家挨戶拜年。家家準備蒸糕,拜年的人壹進門就搶蒸糕。據說吃了它們,生產生活可以“年年高”。

木勞(毫升)

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在仫佬族的村寨裏,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山坡上或體育場裏,唱著山歌,享受著他們的勞動、生活和愛情。

德隆

唯壹的節日是冬季12月的“Kaque Wow”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祭牛上天。這壹天,族長將牛綁在廣場中央的壹根木樁上。壹個年輕女子在牛角上掛了壹串珠鏈,然後壹個勇敢強壯的年輕人手持鋒利的竹矛,刺向牛的腋窩,直到它倒地死去。這時,人們跳“牛鍋莊”,然後分享牛肉。

鄂倫春族

春節的早晨,東北的鄂倫春族同胞按輩分斟酒,年輕的給長輩磕頭,同行的互相問候。在春節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會舉行賽馬。正月十五的美食。正月十六早上會有互相抹黑的活動。年輕人給老年人抹黑要先磕頭。

赫哲族

春節期間,赫哲族意為“福什克斯”,意為除夕。人們在帽子、衣領、袖口、褲腿、圍裙和鞋幫上穿著繡有美麗圖案、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動物皮。在大年初壹,人們通常會舉行“噴火宴”,或者用壹種野果“厚李子”做蛋糕,並在裏面塞滿魚、動物肉和其他食物。用殺活魚,或者烤魚條,用這種“塔拉哈”招待貴賓。

基諾族

春節來了,居住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嚼檳榔的老人擡起頭來敲鈸,戴著大尖帽的老婆婆低著頭敲鑼。周拔(村裏的父親)首先敲鼓,年輕的男女赤手空拳圍成壹圈跳舞。

哈尼族

秋千,春節前幾天,哈尼族聚居的村子早已熱鬧起來,女人們忙著粑粑。巴巴是壹種用糯米做的蛋糕。男孩子們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搭秋千。那裏的秋千有十幾米高,哈尼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愛蕩秋千。節日期間,大家都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出壹派熱鬧和諧的節日景象。

高山(GS)

“圍著竈臺”,除夕夜,壹家老小圍坐在壹張圓桌前吃火鍋,稱為“圍著竈臺”。通常不喝酒的女性也應該象征性地抿壹口酒,以示好運。圍著爐子吃的蔬菜不需要用刀切。洗完後要連根煮,表示祝父母長壽。如果家裏有人外出,妳也要空出壹個座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座位上,以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景頗

春節期間舉行了壹場“打靶”比賽。初壹的早上,人們聚集在體育館裏。女孩們把她們的繡花錢包掛在竹竿頂上。射手打掛皮包的細線做神槍手,姑娘們賞神槍手壹碗甜米酒。

堯(傳說中的中國古代父糸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

節日期間,人們聚在壹起,觀看滑稽獨特的“農事劇”。壹人扮演牛,壹人扮演犁農,壹人扮演擴鋤農,三人載歌載舞慶祝農業豐收;青年男女聚集在村莊周圍的草坪上,演奏蘆笙,演奏秦越,唱民歌,尋找意中人。

鄂溫克族

在正月初壹,人們互相拜年,尤其是對長輩和親戚。在新年的第壹天晚上,男女老少聚集在壹個大房子裏盡情歡樂。壹般老年人稱這為娛樂聚會,女方先開始跳舞或唱歌,然後不分男女,大家壹起跳舞。

家家戶戶都要做各種炸面牛犢、羊羔、雞等祭品,祭拜祖先和神靈。在中國新年期間,他們應該喝酒。大家會圍坐在祭壇周圍,年紀最大的人會唱“開壇”,然後用壹根長約兩尺的吸管從左向右吸酒。

東鄉

人們喜歡在春節期間進行地球大戰,以表達他們對養育他們的土地的熱愛。

(地理)

在農歷新年的第壹天,人們要帶著香燭到井邊祭拜,這被稱為“買淡水”。在農歷新年的第壹天,藏族婦女要在黎明前從河裏挑回“吉祥水”。人們相信初壹的新水可以帶來好消息和好運氣,可以保持壹年的好運氣。

苗族

把春節稱為“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慶祝豐收。我希望來年天氣好,莊稼豐收。還需要唱《春之歌》,歌詞大意是:渴望春天,向往春天,珍惜春天,擁抱春天。

納西語

在春節的第壹個月,人們走親訪友,輪流做客。青壯年男子組織燈會,與其他村競爭。城市和鄉村都舉行元宵燈會,展示各自的民族故事,如阿牛妹戲謔、老壽星、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鳳舞等。

蒙古族

連吃餃子放鞭炮都和漢族人壹樣。此外,我們應該在除夕吃“手抓肉”,以示家人團聚。初壹淩晨,晚輩給長輩獻上“送別酒”。然後青年男女們上馬,騎上蒙古包,先給長輩磕頭,然後喝酒跳舞,然後男女們趁著這個機會舉行賽馬。

隋朝

它們主要生活在中國的貴州省,但不分散在廣西自治區。像許多民族壹樣,水族人每年從農歷正月初壹到十五慶祝春節。節日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收拾屋子,縫制新衣服,貼上年畫和春聯,準備豐富的節日食品,迎接新年的到來。春節期間,人們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魚是必不可少的供品。祭祀的習俗,有的地方臨時在家裏擺桌子擺酒席。有些地方,籃子壹端放著各種生產工具,希望來年豐收。

祭祀時焚香燒紙,全家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跪拜,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萬事如意。在春節期間,水族的孩子們會挨家挨戶地向大人要糖果。誰得到的最多,誰就被認為是未來最優秀、最聰明、最健康的人。此外,人們還穿著節日的服裝,互相拜訪,慶祝新年。青年男女聚集在村頭、村尾,吹笙、敲銅鼓、跳各種銅鼓。節日期間,常常晝夜不停地敲鼓,整個水族村舍都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 上一篇:頭帶怎麽戴
  • 下一篇:Tik Tok中國傳統武術視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